安徽省阜阳市汇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汇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表示四个种群中的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最可能越来越小的是( ) 参考答案: A 略 2. 下图a、b、c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参考答案: C 3. 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家庭遗传系谱如下图所示。这对夫妇生一个正常或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分别是 A.3/8、l/8           B.3/4、0 C.l/4、l/4           D.1/4、l/8 参考答案: A 4. 下列选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 A.培养了多种植物和多种鸟的一个生物实验室  B.一个生长有几种植物和几种动物的蔬菜大棚 C.一个集有多种植物和多种动物的农贸市场    D.一支培养枯草杆菌的试管 参考答案: B 5.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参考答案: D 6. 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 B 7. 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 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参考答案: D 8.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参考答案: D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 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解答】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B错误;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蓝藻是原核细胞,都无线粒体,C错误; 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均具有遗传物质核酸,D正确. 故选:D. 9. PCR一般要经过三十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将(  ) A.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B.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C.同时与引物Ⅰ和引物Ⅱ结合进行子链延伸 D.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 参考答案:  B  此题考查学生对PCR反应中的变性、复性、延伸的实质能否真正理解。当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此单链引物端为5′端,因此与它互补的子链应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由引物Ⅱ结合延伸DNA的子链。 10. 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下列关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氧呼吸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和基质中     B.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水     C.线粒体中有裸露的DNA 可以遗传     D.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参考答案: C 11. 人体肝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内吸收氨基酸                                   (    )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液          D.血浆 参考答案: B 12. 下列关于氨基酸、蛋白质和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环状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7个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D.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是脱氧核糖;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是葡萄糖 参考答案: D 13. 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适应,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内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人体皮肤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少于肝细胞,因此可推断肝细胞代谢比皮肤细胞旺盛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依靠厌氧呼吸获得能量 D. 蛔虫细胞中无线粒体,其细胞只能通过C6H12O6→2C2H5OH+2CO2+ATP获能 参考答案: D 14. 一般来说,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其体内的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 参考答案: A 15. 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B. 应把③移植到处于发情状态的母牛的输卵管中 C. A所表示的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 D.图示过程使用了细胞培养、胚胎分割、核移植等生物技术 参考答案: C 16. 一头鹿刚出生是正常的,生长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视网膜某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关于该突变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导致细胞内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可能会导致该细胞发生癌变 C.可能会影响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通常会遗传给这头鹿的后代 参考答案: D 17. 以下对于胚胎移植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良种畜群迅速扩大,加速了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 ②在世界范围内,胚胎移植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量节省了购买种畜的费用; ③利用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建立胚胎库,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 ④在肉用家畜的生产中,一次给受体移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胎和多胎的比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①胚胎移植可使良种畜群迅速扩大,加速了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①正确; ②在世界范围内,胚胎移植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量节省了购买种畜的费用,②正确; ③利用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建立胚胎库,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③正确; ④在肉用家畜的生产中,一次给受体移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胎和多胎的比例,④正确. 18. 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19.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参考答案: B 20. 下列细胞能产生抗体的是 A. 吞噬细胞    B. 浆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记忆细胞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细胞用途: A.吞噬细胞,识别、呈递抗原    B.浆细胞   分泌抗体,用于消灭抗原 C.效应T细胞  识别抗原,能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并迅速合成效应细胞 考点: 特异性免疫中细胞的功能。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各种细胞用途,特别注意,除了浆细胞外,其他的免疫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 21. 若要获得脱毒苗,一般选取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组织(  ) A.叶 B.花粉 C.根 D.茎尖 参考答案: D 【考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 【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原理,使植物组织在培养基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脱分化作用和分化作用,快速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 【解答】解: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①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②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23. 下图是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时动作电位的产生是K+外流引起的 B. 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Na+的通透性大 C. 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D. 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该部位Na+内流形成的 参考答案: D 【分析】 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兴奋时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A错误;B. 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B错误;C、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和兴奋传导方向一致,即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错误;D、 Na+内流形成使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D正确。 24. 若D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参考答案: D 25.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