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新庭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新庭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Ⅰ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参考答案: C 2. 下列生理活动中,哪项与下丘脑的活动无关 A.体温调节 B.血糖调节 C.躯体运动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参考答案: C 3.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 蓝藻    ② 酵母菌   ③ 草履虫    ④ 小球藻  ⑤ 水绵    ⑥ 青霉菌  ⑦ 葡萄球菌  ⑧ 链球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⑥⑦ 参考答案: A 4. 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 F2出现四种基因型的个体     D. F2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参考答案: C 5. 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性 参考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解答】解: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不大. 6. 下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①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bg段 ②该植物在a和h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③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④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完全相同 ⑤若c、f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则该植物呼吸速率为c时刻大于f时刻 ⑥该植物处于生长时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⑤  D. ②⑥ 参考答案: D 7. 下列关于胚胎移植生理学基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种动物之间的生理特征相近,进行胚胎移植易于成功 B. 早期胚胎在一段时间是独立存在的,未与子宫建立实质性联系 C. 一般来说,同一物种的受体母畜对于具有外来抗原性质的胚胎并没有免疫排斥现象 D. 移植的胚胎,依靠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继续完成胚胎发育 参考答案: D 【分析】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同种动物之间的生理特征相近,进行胚胎移植容易成功,A正确;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是独立存在的,未与子宫建立实质性联系,为获得早期胚胎提供了可能,B正确;一般来说,同一物种的受体母畜对于具有外来抗原性质的胚胎并没有免疫排斥现象,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C正确;移植的胚胎,在一定时期后会与受体子宫建立生理上和组织上的联系,从而保证了以后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条件,D错误。 8. 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 AaBB个体的概率是1/8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4 D.丁图细胞表示某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局部电流传导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参考答案: C 10. 环境中一些化学物质可使雄性动物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畸形率上升,并逐渐雌性化。由此可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雌性激素   D.抗利尿激素 参考答案: C 11. 说法正确的是 A.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 B.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诱导变异的结果 C.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一个新物种 D.生长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叶定向突变为叶刺 参考答案: A 12.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等量根尖放在等量蔗糖且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C.生长素和乙烯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D.根据实验结果,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 参考答案: C 13. 下列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   ②甲亢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糖尿病   ⑥大脖病 A.①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参考答案: B 14.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的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曲线    B. 在自然界中,种群不可能按“J”型曲线无限增长    C. 在自然界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方式呈“S”型曲线    D. 在一定的时期内,某种群的增长先呈“S”型曲线增长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                                                    (   ) A.孕妇缺碘,导致出生的婴儿得先天性呆小病 B.艾滋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可通过母婴传播 C.某女性患色盲,其儿子也色盲 D.一家三口,由于未注意卫生,在同一时间内均患上甲型肝炎 参考答案: C 16.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参考答案: B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7. 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     )   A.B细胞    B记忆细胞     C.吞噬细胞           D.T细胞 参考答案: A 18. 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参考答案: C 19. 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③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④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20. 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人体血液中便会出现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构成这种抗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产生此抗体的细胞分别是 A.氨基酸、浆细胞                  B.核苷酸、浆细胞 C.葡萄糖、效应T细胞                       D.氨基酸、效应T细胞 参考答案: A 21.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 A.都是主动运输                 B.依次是易化扩散、主动运输 C.都是自由扩散                 D.依次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参考答案: B 22. 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A.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过程分解的底物  B.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C.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也都能合成ATP 参考答案: B 23.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雄果蝇精子中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的4条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B.雌果蝇卵细胞中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的4条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C.一般来说,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D.所有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参考答案: D 24.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进行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下列各选项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A.利用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B.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生产干扰素的大肠杆菌 C.在海棠枝条上嫁接苹果的芽,海棠与苹果之间实现基因重组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授粉的雌蕊柱头,以获得无子番茄 参考答案: B 25. 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下列关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