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南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南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参考答案: A 2. 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变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 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参考答案: B 3. 如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的模型,错误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A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B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正确。C中上下对应的不是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中发生了染色单体分开后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D正确。 点睛:一定要分清同源染色体,是指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般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然后要牢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根据图像中染色体的行为确定是哪个时期的图像。 4. 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丁为一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为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13.3% 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图丁中t1~t2时期与图丙中a~b时期种群都呈衰退型 参考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图乙是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中,λ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多,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丁中种群在t2时种群增长率为0,数量最大,图丙中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解答】解:A、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A错误; 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35000÷200000×100%=17.5%,B错误; 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λ大于1,种群数量稳定增多,呈“J”型增长,C正确; D、图丁中t1~t2时期种群增长率大于0,属于增长型;图丙中a~b时期λ<1,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D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参考答案: C 7. 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质的主要途径,从香烟的烟雾中可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素。有的细胞受到化学致癌因素的作用变成癌细胞。下列属于癌细胞主要特征的是 A. 无限增殖,形态改变 B. 表面粘连蛋白数量增多 C. 细胞周期长,核糖体数量减少 D.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一样不易转移 参考答案: A 8.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激素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调节    D. 化学物质调节 参考答案: C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基本形式,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而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故选C。 【考点定位】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名师点睛】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其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扮演了主要角色,即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 9. 在室内由于有适宜的阳光、温度和充足的CO2,植物长势良好;若CO2发生器突然发生故障,此时分别测定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变化情况,应该分别是 A.下降、下降、上升、上升               B.下降、上升、上升、上升 C.上升、上升、下降、下降               D.上升、下降、上升、上升 参考答案: B 10. 哺乳动物受精卵在卵裂期发生的变化是           A. 细胞的总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B.细胞的数目增多,有机物含量大增 C.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全能性增高 D.逐渐出现了原肠腔,并有了胚层的分化 参考答案: A 11. 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的诱导因子是                              A.离心    B.灭活的病毒     C.电刺激    D.振动 参考答案: B 12. 有关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 参考答案: A 13. 部分神经元之间联系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甲,不能在I、II处测到电信号变化 B.刺激乙,只能在III、IV处测到电信号变化 C.刺激甲,在I~IV处都不能测到电信号变化 D.刺激乙,在I~IV处都能测到电信号变化 参考答案: B 14. 若要获得脱毒苗,一般选取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组织(  ) A.叶 B.花粉 C.根 D.茎尖 参考答案: D 【考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 【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原理,使植物组织在培养基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脱分化作用和分化作用,快速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 【解答】解: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大约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参考答案: D 16. 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      )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⑥        D.②⑤⑦ 参考答案: A 17. 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因是HIV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B.免疫系统是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不足造成的          参考答案: D 18. 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甘蔗茎中的糖 双缩脲试剂 砖红色 B 马铃薯中的淀粉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DNA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D RNA 吡罗红 红色   参考答案: D 19.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参考答案: D 20.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参考答案: B 21. 右图是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A、B、C、D之间可以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 C.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 一个营养级总是逐渐减少的 参考答案: B 22. 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   ) A.21三体综合征                     B.苯丙酮尿症 C.白化病                            D.红绿色盲 参考答案: A 23.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解: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