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绒辅助品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举报
资源描述
光伏绒辅助品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一、 光伏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一)光伏关键技术突破和工艺改进 科技进步使得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和制造良率,产能都会有极大的提升,从而提现到组件价格的持续下降。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大规模扩张使得成本呈指数级下降。根据历史数据,装机规模每增加100%,电池组件成本下降20.9%。光伏组件价格从1977年时的76.67美元/瓦降至如今的0.146美元/瓦。 (二)政策的倾斜和推动 国内外光伏政策影响着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政策驱动的光伏周期。下图是不同政策周期下的硅原料价格:在光伏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硅料产能严重不足,需求一大,硅料价格就猛涨。而在硅料价格大涨的刺激下,硅料产能迅速扩大,等到2012年的行业又一个低谷的时候,硅料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即便需求上来之后,硅料价格也依然维持低位。这也就是目前组件价格可以持续维持在低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资本的介入力度 当科技进步和政府扶持力度达到一定程度,使得资本有利可图,那么资本就会大规模的介入,从而加速行业的发现。根据国际能源总署预计,至2050年光伏装机将占全球发电装机的27%,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产能方面: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电池产能达到187GW,拉动设备需求空间超百亿。随着平价上网的到来,未来光伏装机量对政策的敏感性下降,再叠加去年的基数较低等因素,2020年光伏装机量有望迎来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到2025年可贡献全球新增装机量的15%-20%。 二、 光伏电池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光伏电池行业面临的机遇 1、光伏电池行业双碳目标驱动能源改革加速 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以碳中和和碳达峰为目标的全球能源改革中将担当重要角色。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旨在控制气候变化的协定,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预判,在碳中和背景下,到2050年整个系统可再生能源比例将达到86%,而光伏发电会超过30%~35%,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全球2022-2025年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232-286GW。 2、光伏电池行业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推动行业规模扩大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光伏行业企业也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围绕降本增效进行持续性技术突破。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创新,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不断下降,已经具备了平价上网的客观条件。随着平价上网目标的实现,光伏行业将走向市场化驱动发展模式,充分的市场竞争将助推光伏行业企业进一步进行研发创新,助力光伏发电行业规模扩大。 (二)光伏电池行业面临的挑战 1、贸易保护措施影响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部分光伏主要国家和地区实施综合措施推动光伏制造本土化,一方面出台激励措施推动本土光伏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采用加征关税等手段限制光伏产品进口。近年来我国光伏企业积极开拓南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海外市场,形成了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结合的多元化发展结构。但是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2、平价上网后光伏电池行业竞争加剧 国内光伏发电上网经历了标杆电价、竞价、平价三个阶段。2021年,集中式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不再享有补贴,2022年,户用分布式不再享有补贴。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2022年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延续平价上网政策的通知》,对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延续平价上网政策。补贴政策的持续退坡将导致光伏行业竞争加剧,通过技术进步实现降本增效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三、 我国光伏行业供应链优势 我国光伏行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优势。产业配套完备、上下游形成联动效应,产能产量优势明显,这是支撑产品出海的基础。与此同时,二十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创新,技术优势领先全球,为能够抓住国际市场机遇奠定了基础。此外,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从产业品类来看,中国拥有从工业硅、高纯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各主要环节均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七成。同时,中国是制造光伏供应链所有组件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国家,其成本约比印度低10%,比美国低20%,比欧洲低35%。2022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欧洲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组件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超过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额的一半。 四、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量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量持续攀升,与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2011年以来,中国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增加用地、扩大市场、促进产业投资等组合拳,为光伏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更重要的是,中国光伏企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科技创新热潮,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全产业链实现飞速发展。以光伏电池技术为例,中国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已多次刷新世界纪录。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量产常规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约为15.5%,2022年量产单晶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分别达到约23.2%、24.5%。随着光伏技术不断创新与迭代,过去10年间中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下降超过80%。中国光伏实现了从被到全球领先的重大跨越。强劲的发展势头鼓舞人心,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光伏产业出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 目前,美欧国家正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供应企业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贸易争端频发、地缘问题加剧,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明显上升。世界多国陆续出台激励措施推动本土新能源制造业发展,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经济对外需的依赖度。2022年8月,美国通过《削减通胀法案》加大低收入社区光伏税收优惠规模,同时在制造端增加税收抵免,打造本土光伏产业链。2022年12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欧盟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要在欧洲建立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和价值链,减少对外依赖,并为欧盟创造价值。随着美欧国家本土光伏产能的不断扩张,中国光伏企业出海或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与此同时,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将提高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成本,影响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欧美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正在形成,法国、韩国要求进口的光伏产品提供碳足迹认证,瑞典、意大利要求进口的光伏产品提供环境产品声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光伏产品出口。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中国光伏企业应当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行业内部要凝心聚力,上下游企业共同抵御供应链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应秉持互利共赢理念,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加快新兴市场开发力度,挖掘出口的新增长点。中国光伏产业是在不断的科研创新、技术突破中取得今天成绩的,未来应保持已有优势、塑造新动能,也要依靠创新,用领先的技术吸引客户、创造价值。 五、 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 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制造和现代化水平,全年整体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有力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顺利推进。一是产业规模实现持续增长。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55%。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二是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提升。2022年国内主流企业P型PER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N型TOPCon电池初具量产规模,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HJT电池量产速度加快,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6.81%的世界新纪录,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研发及中试取得新突破。三是智能光伏示范引领初见成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加快融合创新,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适时扩围,工业、建筑、交通、农业、能源等领域系统化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调度、光储融合等水平有效提升。四是市场应用持续拓展扩大。2022年,国内光伏大基地建设及分布式光伏应用稳步提升,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超过87GW;全年光伏产品出口超过512亿美元,光伏组件出口超过153GW,有效支撑国内外光伏市场增长和全球新能源需求。 六、 光伏行业发展趋势 (一)趋势一:度电补贴加速退坡,光伏平价时代加速来临。 后续光伏补贴政策会出现以下几个方向的调整:1、单位度电补贴加速退坡,2022年补贴全部退出;2、平价时代加速到来,在东部的部分地区,会出来一批平价上网的试点项目;3、出台配额制政策,推动光伏发电的消纳。 (二)趋势二:东部及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新增装机重点 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由于消纳的问题,很多地区这两年已经不再有太多的新增项目。东部和南部地区将是未来新增光伏装机的重点区域。 (三)趋势三:全球光伏行业格局将呈现中国独大的局面。 光伏行业龙头公司市占率在成本逐步降低,产业集中度将大幅提升,龙头公司在经营业绩以及稳定性的优势更加突出。在全球前20大光伏企业中,中国独占16家,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中国在光伏产业链全球老大的地位,应该是很难撼动的。 预计2020年之后,光伏可以实现全面平价上网,光伏上市公司的估值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届时,光伏行业逐步摆脱补贴和相关政策的扰动,行业的成长性会带来估值中枢的上移。光伏的潜在空间超乎想象。在2019年到2020年,随着行业成长性逐步体现,整个估值中枢反而会上移,而不是下移。2020年,是行业成长性初始的爆发,整个估值在二级市场上也会进入一个上行通道。过去光伏企业都是只融资不分红或融资远大于分红的资金黑洞,而这一现象有望在未来的两三年的时间得到扭转。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伏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7月,《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2014年以来,在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光伏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9年全国光伏发电量达22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3%,光伏利用小时数1169小时,同比增长54小时。全国弃光率降至2%,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弃光电量46亿千瓦时。2020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253GW,同比增长23.5%,增速较2019年的17%有所回升。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仍然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数据为48.2GW,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创历史第二新高,同比增长60%。特别是集中式电站,同比增长了近83%。;2021年,我国累计光伏并网装机量达到306GW。2021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为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其中,光伏电站25.60GW、分布式光伏29.28GW。2022年1-10月,全国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长29.2%。2022年1-10月份,全国新增太阳能发电5824万千瓦,同比增加2892万千瓦。 2021年5月11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2021年保障性并网规模不低于9000万千瓦。之前没有明确的户用光伏补贴总额,也明确为5亿元。《通知》指出,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2021年10月24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