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实验中学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实验中学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函数中是偶函数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2. 已知是异面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1         一定存在平面过直线且与b平行. 2         一定存在平面过直线且与b垂直. 3         一定存在平面与直线,b都垂直. 4         一定存在平面与直线,b的距离相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参考答案: B 3. 已知函数 在(5,10)上有单调性,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20]      B.(    C.[20,40]     D. 参考答案: B 略 4. 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5.   A.        B.         C.        D. 参考答案: A 6. 在△ABC中,若,,,则b等于(    ) A. 3 B. 4 C. 5 D. 6 参考答案: D 【分析】 直接运用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由正弦定理可知中:,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7. 函数f(x)=| x2-6x+8 |-k只有两个零点,则(  ) A.k=0           B.k>1 C.0≤k<1      D.k>1,或k=0 参考答案: D 8. 下列函数中,在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9. 下列四组函数中,f (x)与g (x)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f (x) = |x|,g(x) = ()2                                 B.f (x) = 2x,g (x) = C.f (x) = x,g (x) =                                     D.f (x) = x,g (x) = 参考答案: D 10. 若| , 且()⊥ ,则与的夹角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略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如果实数满足等式,那么的最大值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12. △ABC三个内角分别为A,B,C,且sinA,sinC,sinB成等差数列,则cosC的最小值是    . 参考答案: 13. 在△ABC中,若,则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 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略 15. 已知1是a2与b2的等比中项,又是与的等差中项,则的值是        .                   参考答案: 1或 16. 已知f(x)是定义域为(﹣∞,0)∪(0,+∞)的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且f(﹣)=0,若x?[f(x)+f(﹣x)]<0,则x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0,) 【考点】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 【专题】数形结合;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函数是偶函数函数, ∴不等式x?[f(x)+f(﹣x)]<0等价为2x?f(x)<0, ∵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且f(﹣)=0,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且f()=0, 则对应的图象如图: 当x>0,f(x)<0,由图象知此时0<x<, 当x<0,f(x)>0,x<﹣, 综上不等式的解集为(﹣∞,﹣)∪(0,), 故答案为:(﹣∞,﹣)∪(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根据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 已知等差数列{an}首项为a,公差为b,等比数列{bn}首项为b,公比为a,其中a,b都是大于1的正整数,且a1<b1,b2<a3,对于任意的n∈N*,总存在m∈N*,使得am+3=bn成立,则an=  . 参考答案: 5n﹣3 【考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分析】先利用a1<b1,b2<a3,以及a,b都是大于1的正整数求出a=2,再利用am+3=bn求出满足条件的b的值即可求出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答】解:∵a1<b1,b2<a3, ∴a<b以及ba<a+2b ∴b(a﹣2)<a<b, a﹣2<1?a<3, a=2. 又因为 am+3=bn?a+(m﹣1)b+3=b?an﹣1. 又∵a=2,b(m﹣1)+5=b?2n﹣1,则b(2n﹣1﹣m+1)=5. 又b≥3,由数的整除性,得b是5的约数. 故2n﹣1﹣m+1=1,b=5, ∴an=a+b(n﹣1)=2+5(n﹣1)=5n﹣3. 故答案为5n﹣3.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如果对于区间I 内的任意,都有,则称在区间I 上函数的图象位于函数图象的上方. (1) 已知 求证:在上,函数的图象位于的图象的上方; (2) 若在区间上,函数的图象位于函数图象的上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 对任意, ∵ ∴, ∴ ∴ ∴在上,函数的图象位于的图象的上方;    (2) 由题设知,对任意, 总成立. 即:在上恒成立. 令,则, 记,  而在上是减函数,在上也是减函数 ∴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所以在的最大值为 ∴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象是 略 19. (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若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由题设,即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0, 而的图象为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的抛物线, 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增,∴,此时; 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此时; 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减,∴,此时 ;综上得:.   20. 已知函数 的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 (1)求的对称中心。 (2)若在是减函数,求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1)   -------------6分 (2) ------------12分 21. 已知函数f(x)=ax2+bx+c(a,b,c∈R且a≠0),若对任意实数x,不等式2x≤f(x)(x+1)2恒成立. (1)求f(1)的值; (2)求a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g(x)=f(x)+2a|x﹣1|,x∈[﹣2,2]的最小值为﹣1,求a的值. 参考答案: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1)在给出的不等式中,令x=1,根据这个条件可求出f(1)的值; (2)联立f(1)=2,即可求出a+c与b的关系式.由f(x)﹣2x≥0恒成立,即:ax2+(b﹣1)x+c≥0对于一切实数x恒成立,只有当a>0,且△=(b﹣2)2﹣4ac≤0时,求得a=c>0,再由f(x)(x+1)2恒成立,可得二次项系数小于0,判别式小于等于0,解不等式即可得到a的范围; (3)讨论当1≤x≤2时,当﹣2≤x<1时,去掉绝对值,运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区间的关系,求得最小值,解方程可得a的值. 【解答】解:(1)令x=1,由2x≤f(x)(x+1)2可得, 2≤f(1)≤2,∴f(1)=2; (2)由f(1)=2可得a+b+c=2,即为b=2﹣(a+c), ∵对于一切实数x,f(x)﹣2x≥0恒成立, ∴ax2+(b﹣2)x+c≥0(a≠0)对于一切实数x恒成立, ∴,即. 可得(a﹣c)2≤0,但(a﹣c)2≥0,即有a=c>0, 则f(x)=ax2+bx+a, f(x)(x+1)2恒成立,即为(a﹣)x2+(b﹣1)x+(a﹣)≤0, 可得a﹣<0,且△=(b﹣1)2﹣4(a﹣)2≤0, 由b﹣1=1﹣2a,即有△=0成立; 综上可得a的范围是(0,); (3)函数g(x)=f(x)+2a|x﹣1|=ax2+(2﹣2a)x+a+2a|x﹣1|(0<a<), 当1≤x≤2时,g(x)=ax2+2x﹣a在[1,2]递增,可得x=1时,取得最小值2; 当﹣2≤x<1时,g(x)=ax2+(2﹣4a)x+3a,对称轴为x=, 当≤﹣2,即为0<a≤时,[﹣2,1)递增, 可得x=﹣2取得最小值,且为4a﹣4+8a+3a=﹣1,解得a=; 当>﹣2,即<a<时, x=,取得最小值,且为=﹣1, 解得a=?(,). 综上可得,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解析式问题,题中还涉及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联系,以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法;抓住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考查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注意讨论对称轴和区间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22. 已知向量,且. (Ⅰ)求及; (Ⅱ)若函数. ①当时求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②试求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 (I),;(II)①;②. (2)① ∵,∴ 考点: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三角函数的最值.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三角函数的最值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本题的解答中①把代入,求出的范围后利用换元法求出的最值;②换元,然后求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在对分段求出的最小值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推理与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