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第1s、2s、3s、4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m、2m、3m、4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这4s内的平均速度为2 .5m/s       B.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运动 C.第2s内平均速度是2m/s            D.第3s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3 m/s 参考答案: AC 2. (单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细线连着跨过定滑轮静止,A、B物体的重力分别为40N和10N,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摩擦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40N B.物体A受到的合外力是30 N C.测力计示数10 N D.测力计示数20 N 参考答案: D 3. (单选)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h,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 (      )  A.1.8×103kg/m3   B.5.6×103kg/m3   C.1.1×104kg/m3       D.2.9×104kg/m3 参考答案: D 4. 如图为某探究小组设计的测量弹簧弹性势能的装置,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作平抛运动(小球与弹簧不相连),现测得小球的质量为m,桌子的高度为h,小球落地点到桌边的水平距离为s,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为     .               参考答案: (4分) 5. (多选)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8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2s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前4s内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参考答案: CD A、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可知第1s秒末质点的位移沿正方向,没有改变;速度方向也没有改变,故A错误; B、根据“面积”可知,前2s内位移为正,方向没有改变.质点在前3s内的位移等于第1s内的位移,方向仍沿正方向,没有改变.故第2秒末质点的位移没有改变方向,故B错误; C、0-2s内的位移为,2-4s内的位移为,故4s内质点的位移为,故C正确; D、根据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在时间轴上方表示的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的位移为负,可知3-5s内质点的位移为0,则第3秒末和第5秒末位移相等,故质点的位置相同,故D正确。 故选C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如图所示,有5个箭头代表船的划动方向(船头指向),其中C与河对岸垂直,每两个箭头之间的夹角为30°,已知水流速度v水=1.0 m/s,船在静水中的划速为v划=2.0 m/s,则 (1)要使船能到达出发点的正对岸,那么船头的指向是   ▲   ; (2)要使船能在最短的时间过河,那么船头的指向是   ▲   。(均用图中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1)B; (2)C 7.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物体,而在一个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80kg的物体.则此电梯的加速度是            m/s2若电梯以此加速度上升,则此人在电梯里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           kg (g=10m/s2) 参考答案:   2.5        m/s2        48       kg 8. 如图,某人从A点先到达B点,然后又从B点到达C点,AB两点相距400米,BC两点相距300米.则该人共走的路程为____米;这一过程中他的位移大小为____米,方向_________. 参考答案: 700;500;由A指向C. 解析解: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的距离,所以位移大小等于AC的距离x==500m,方向由A指向C.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400+300=700m. 9. 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为_________,绳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M-m)g    mg 10. 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5m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碰撞后,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4m,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J.(g=10m/s^2,空气阻力不计) 参考答案: 5J 11. 如下左图所示,作用在同一质点上的两个力的合力F随两个分力夹角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两力的大小分别是______N和______N。 参考答案: 40N,30N 12. —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6N和8N的两个力。当这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为_______N;当这两个力相互垂直时,合力大小为_______N. 参考答案: 13. 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10s后,来到一座大桥下司机放慢了车速,5分钟通过了长为315m的大桥。这辆汽车在这5分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 1.5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所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打A、F两点的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不变;得到多组数据后他应描给的图象是        (填)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 —F图象,如图14所示,则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 (2)(3)平衡摩擦力时,角度过大;沙和沙桶的质量过大; 15.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它们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记为Δt。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x1、x3、x5分别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x1 x3 x5 测量值/cm       若取计数点“3”到“5”之间的平均速度为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则小车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4=             ,代人数据可算得v4=_  __ m/s;用同样的方法可算出得v2=__  __m/s;由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小车从计数点“2”到计数点“4”的平均加速度表达式a=      代入数据可计算得a=          m/s2 参考答案: 距离 x1 x3 x5 测量值/cm 1.16~1.21 5.36~5.41 11.98~12.03 答案只要落在上述的范围内皆可得分,数据没有估读不得分,每空2分 v4= (x5-x3)/2△t , v4=_0.32~0.36 m/s; v2=_0.19~0.23_m/s;  a=(v4-v2)/ 2△t , a=6.5~8.5m/s2 ks5u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到达地面的速度是39.2m/s,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从开始下落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g取9.8m/s2) 参考答案: T=v/g=4s  H=V2/2g=78.4m 17. 某人乘坐电梯从一楼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s速度达到5m/s, 接着匀速上升了30s,最后8s做匀减速运动停到顶楼。求: (1)楼高是多少米?     (2)画出整个过程的v-t图。 参考答案: 解法一: 解:令楼高为h,加速上升阶段距离为s1,加速度为a1,匀速上升阶段距离为s2,减速上升阶段距离为s3,加速度为a3 (2)如图: 解法二: 解:如上图(图得3分): 利用图线所围成梯形的面积求位移, 得:h=(30+43)×5/2=182.5m--------- 18. 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16kg的木板上, 并通过定滑轮用细绳相连结,M与m间,M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其它摩擦不计,欲使M向右匀速运动,水平拉力F应为多大?(取g=10N/kg) 参考答案: 解:对m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有:                   T=fm                ①(3分) fm=μmg               ②(2分) 对M受力分析如图, F=T+fm+fM            ③(3分) fm=μ(m+M)g           ④(2分) 代入数据得:F=100N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