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氢能产业集聚可行性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西省氢能产业集聚可行性研究 一、 有序引导氢能产业集聚 统筹全省氢能产业布局,科学规划氢能产业整体发展路线,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和相关重大项目,着力培育产业硬核环节。引导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氢能产业与电力、交通、工业等产业协同,打通中间环节,有序推动氢能产业固强补弱,降低产业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产业整体效能水平。发掘省内氢能相关产业比较优势,发挥江西省区位优势,加强面向氢能产业发展领先的沿海省份承接相关产业扩张,加大氢能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省内产业力量,积极链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氢能产业高地集群。 二、 氢能源的缺点 (一)氢能源价格昂贵 电解和蒸汽重整是氢提取的两个主要过程,非常昂贵。这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未得到广泛使用的真正原因。如今,氢能主要用于为大多数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动力。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创新才能发现廉价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这种形式的能源。在此之前,氢能将仅保留给富人。 (二)储存并发症 氯性质之一是它具有较低的密度。实际上,它的密度比汽油小得多。这意味着必须将其压缩为液态,并在较低的温度下以相同的方式存储,以确保其作为能源的有效性和效率。该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必须始终在高压下存储和运输氢气,这就是为什么运输和普遍使用远非可行的原因。 (三)它不是最安全的能源 氢的功率绝对不应被低估。尽管汽油比氢危险一些,但氢是高度易燃和易挥发的物质,经常引起人们对其潜在危险的关注。与气体相比,氢气缺乏气味,这使得几乎不可能进行泄漏检测。要检测泄漏,必须安装传感器。 (四)棘手的四处走动 由于氢的轻巧,运输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石油可以安全运输,因为它大部分是通过管道推动的。煤炭可以方便地用自卸车运输。当考虑大量运输氢时,氢也带来了挑战,这就是为什么氢主要只以小批量运输的原因。 (五)生成氢能取决于化石燃料 氢能是可再生的,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但是将其与氧气分离需要其他不可再生的资源,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氢燃料仍需要化石燃料。 三、 氢能核心产业链 (一)制氢环节 电解水制氢与装备,制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卫星化学、宝丰能源、阳光电源、旭阳集团、鸿达兴业;制氢装备-派瑞氢能(718所)、中电丰业、阳光电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507所、兰石重装;制氢材料-科力远。工业副产氢,焦炉煤气-美锦能源、中国旭阳集团(H);氯碱副氢-滨化股份、鸿达兴业。石化原材料制氢,乙烷裂解/丙烷脱氢(制乙烯)-卫星化学、万华化学、金能科技;天然气重整-中船718所、亚联高科;煤制氢-国家能源集团等。 (二)储运环节 分离/纯化/增压/液化/储存/运输装备,中集安瑞科、富瑞氢能、中科富海、四川空分、大陆制氧、厦门钨业、科力远、安泰科技、武汉氢阳、聚力氢能等。 加氢站制造/运营,中船718所、厚普股份、亚联高科、舜华新能源、深冷股份、林德等;加氢运营:中国石化、厚普股份、亚联高科、重庆燃气等。 (三)氢能车辆与特种装备制造 商用车专用车与工程机械等,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21世纪,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并且目前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 四、 氢能源的特点 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石油气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能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重量最轻,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08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普遍元色,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回收利用,利用氢能源的汽车排出的废物只是水,所以可以再次分解氢,再次回收利用。理想的发热值,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产物水无腐蚀性,对设备无损。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五、 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 (一)整体跟进,局部突破氢能产业发展 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统筹布局、以点带面,逐步构建区域集聚、上下游协同的氢能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实际找准突破方向和环节,避免盲目追求全产业链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组织引导,开放发展氢能产业 遵循氢能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加强氢能产业合作,吸引行业龙头、科技新锐落户,带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找准区位定位,积极融入周边区域氢能产业大市场。 (三)创新驱动,示范引领氢能产业发展 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已有成熟技术的同时加强有差别的自主创新,支持高校、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突出氢能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导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加快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促进氢能产业有序迈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四)安全为先,稳慎应用氢能产业 牢牢把握氢能安全生命线,合理把握产业发展节奏,因地制宜拓展氢能应用场景,稳妥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氢能制、储、输、用全过程安全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稳慎推动氢能在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六、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 氢燃料电池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使用习惯相近,和纯电动车相比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一)充电时间VS加氢时间 首先在补能这块,按目前电池容量普遍在50kWh的电动车为例,在快充条件下从低电量充至80%电量,充电时间也得30分钟左右。而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只需要三到五分钟,基本和传统燃油车加注燃油时间相当。 (二)续航里程对比 续航里程对于新能源车是绕不开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的纯电车续航里程都比较低,而且还受外界温气温影响,基本适合短途使用。反观氢燃料电池车,拥有更加接近传统汽车的巡航里程,同时动力不弱,可以满足长途行驶,不过这也得看加氢站的覆盖。 (三)国家政策对比 到2020年年底,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将会完全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唯一财政补贴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补贴比例上限的车型;并且2020年后,对燃料电池汽车也会持续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看似环保,使用习惯上也更接近传统燃油车,但是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得它的发展依旧缓慢。 七、 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积极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结合省情实际推动氢能产业有力有序发展,以应用示范支撑技术创新,以规划布局引导产业聚集,稳步提高我省氢能消费量,推动氢能成为我省安全高效、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和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 氢能源的战略地位 整个市场其实大大低估了氢能源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国家推动氢能源产业链的决心,其逻辑在于绝对的自主可控、产业利润全中国化、减少对石油依赖。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中,核心材料就是电池,新能源电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铅酸电池、鲤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未来小的技术迭代暂且不考虑,大的技术迭代有钠离子电池,但主要是替代铅酸电池和钾电池中的磷酸铁鲤电池的。理电池目前作为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电池的主流,使用主要材料为理、镍、锰、钻。但是,目前世界上,鲤矿储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镍矿储量的前三位,分别是澳大利亚、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巴西;锰矿储量的前三位,分别是南非、澳大利亚、加蓬;钻矿的储量前三位分别是刚果、澳大利亚、古巴这也就意味着什么?一旦中国的锤电池规模发展,中下游企业都将被上游,其次利润主要都集中到上游去大家可以看看头部新能源整车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哪一个赚钱了?中游的核心企业,宁德、亿纬鲤能哪一个赚大钱了?都是毛利率很低,甚至整车企业,越卖越亏,只有-体化的比亚迪还有一定的利润,但也毛利率很低。如果完全依赖鲤镍钻等资源,这个数十万亿的工业体系一旦完成,如果完全离不开钾锦等贵金属,不仅被人死死掐住脖子,新能源产生的利润也会被上游企业,以及背后的华尔街资本全部吸走。因此站在整个大的国家自主可控、长期能源安全、能源低成本的角度上看,氢能源势在必行也就是会出现最近几年开始大规模推动氢能源,现在政策层面几个亿几十个亿的投入,未来就会带来几百亿、几千亿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九、 氢能的概况 (一)氢气能量密度高,环保性能好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具有热值高、无污染、可储存、与可再生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国内氢能产业取得了一些突破 但仍有大量关键技术、零部件依赖国外。在全球气能产业发展提速背号下,宝内企业持续进行自主研发,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制氢及氢燃料电池中的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储氢环节的液氢加工技术、运氢环节的长距离输送技术和用氢环节的加氢站内关键材料制备技术都掌握在加、美、日、韩、德、法等国家手中,进口依赖高,议价能力差,制约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此外,我国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以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使用,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双重掣肘导致氢能全产业链成本高。 (三)全球范围内正掀起氢能产业发展热潮 将极大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在全球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背景下,发达国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现状,逐步明确氢能源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加速引导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全球将迎来氢能社会发展热潮。目前我国正处于氢能产业培育期,但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尚未明确氢能在国家能源战略层面的重要定位,且部分补贴门槛高、落地困难,大量标准尚为空白或已经过时,近期国家相关部委正在组织制定氢能产业规划和氢燃料电池车发展指导意见,将有效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四)国内传统石化能源企业纷纷布局氢能业务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在培育期,预计2023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具体路线图和详细专项规划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等大型传统化石能源企业从加强新能源发电消纳、工业副产氢价值利用等角度出发,超前谋划、抢抓市场机遇,纷纷布局氢气管道、加氢站、油氢电综合智慧能源站等业务,氢能产业已呈现群雄逐鹿态势。 (五)氢能尚不具备应用于储能领域的条件 目前氢储能系统效率仅为电化学储能的50%左右、抽水蓄能的60%左右。未来随着单项技术的突破和研发体系的构建、配套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技术国产化和量产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氢储能系统效率有望提升,但超过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系统效率的难度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