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的事物归到一定的类别中去,是思维过程的哪个环节?()。 A.具体化 B.抽象 C.分析与综合 D.系统化 2.荣誉感、友谊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属于下列哪种情感?(  ) A.理智感 B.热爱感 C.审美感 D.道德感 3.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4.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C.感知活动过程 D.思维活动过程 5. 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6.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交替 D.匀速进行 7.寻求享乐,无忧无虑,社会适应性强;不断追求新异感觉经验,对艺术品感兴趣;直觉压抑。这种人格类型属于荣格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 A.A.思维外向型 B.感觉外向型 C.情感外向型 D.直觉外向型 8.特瑞普利特(H·Triplett)最早研究的现象是(  )。 A.社会抑制 B.社会懈怠 C.团体思维 D.社会助长 9.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10. 第 6 题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 11.小明在很多人观看时,表演节目表现极好,这种现象属于( )。 A.群体心理 B.社会促进作用 C.社会促退作用 D.群体规范 12.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着重看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其是否具有“魅力”。这属于印象形成的( )。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总和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13. 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  )。 A.晶体特质和液体特质 B.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C.首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D.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4.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A. 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 扩大学生生活范围 C. 协调各方面教育力最 D. 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15.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B.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 A.教案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学指导书 17.短时记忆与瞬间记忆的遗忘是属于(  )。 A.A.永久性遗忘 B.暂时性遗忘 C.干扰性遗忘 D.逆向遗忘 18.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能力、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 ) A.教育 B.德育 C.品德 D.技能 19.根据动机的性质及社会价值的不同,可把动机分为(  )。 A.生理性与社会性的动机 B.长远与短暂的动机 C.高尚与低级的动机 D.主导性与辅助性的动机 20.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 A.储存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二、填空题(20题) 21.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22. 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23.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24.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25.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26.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27.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28.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29.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30.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31. 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2.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3.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34.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35.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37. 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38.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39.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0.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三、简答题(5题) 41.试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42.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43.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4.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45. 简要说明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四、论述题(5题) 46.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47.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48.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49.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50.试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五、辨析题(5题) 5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52.情绪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53.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材。 54.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 55.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 六、(0题) 56.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系统性 D.学习性 参考答案 1.D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例如把金、银、铜、铁等归纳到金属类的过程。 2.D 3.D 4.B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5.B 略智力技能特点与操作技能特点是相反的,要注意区分。 6.A 7.B 8.B 了解“社会懈怠”的概念即可知答案。 9.D 10.A 11.B 社会促进作用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 12.D 13.D 14.D 15.C该题有些考生容易将C项与D项混淆。D项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而题目要求中的“最早”应是“世界最早”。 16.C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7.A 18.A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含义,而且是教育的广义的含义。 19.C 20.A 21.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22.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23.认识 2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5.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26.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27.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8.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29.稳定,统一 30.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31.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32.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33.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34.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35.概念,判断,推理 36.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 37.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38.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39.识记 保持 40.壬寅学制 4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动力(或称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42.(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3.(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 4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思维的创造性。 作为简答题,除了要点明确,还要作进一步解释。 45. 意志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可能使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 46.(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问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问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47.(1)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坚持不渝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2)这一原则是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条件,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②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48.(1)态度的学习理论。 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