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洪雅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题)一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其它力恒定而将其中一个力F1逐渐减小 到零(方向不变),然后又将F1恢复到原来大小,在整个过程中,物体 A.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加速度一直在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速度一直在增大 参考答案: AD 试题分析:多个力平衡时,多个力中的任意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共线.将其中的一个向东的力F减小到零后再增加到F,故合力先向西增加到F,再减小到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到零,物体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方向一直与速度方向相同,故速度一直增加,故AD正确,BC错误;故选:A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2. 右图为某种自行车的链轮、链条、飞轮、踏板、后轮示意图,在骑行过程中,踏板和链轮同轴转动、飞轮和后轮同轴转动,已知链轮与飞轮的半径之比为3:1,后轮直径为660mm,当脚踩踏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5rad/s时,后轮边缘处A点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CD 3. 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    (    ) 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参考答案: BC 4. 世界大力士比赛中,某选手先用4000N的力将一辆卡车在冰面上拖行100m,再用4000N的力将一辆货车在粗糙的水泥地上拖行100m。该选手前后两次做功的大小(     ) 该选手对卡车做的功多 该选手对货车做的功多 该选手对卡车和货车做的功一样多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参考答案: C 5. (多选)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0-2s 内和6-8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4-6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一直相反 C. 0-8s 内物体一直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D. 前8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是6m 参考答案: A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2分)已知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另一不知名的星球质量为地球质量的4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则该星球表面附近运行的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用题给已知量表示)。 参考答案: 7. 如图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动摩擦系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方向向_____(g=10N/kg) 参考答案: 20N     向右 8.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2.10(3分);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影响(2分) 9. 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            计时器和            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的频率均为50Hz,所以都是每隔              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电源电压为          V,后者所接电源电压为          V。 参考答案: 10.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个2秒内速度增加1 m/s,则第五个2秒内速度增加                ,它的加速度为                  。 参考答案: 1 ,0.5  11. 某同学在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标出,则: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m/s.(g取10m/s2) (2)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为x=     cm,y=     cm. 参考答案: (1)2;(2)﹣10,﹣1.25. 【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分析】(1)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竖直方向上△y=gT2,求出时间间隔,再根据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求出初速度; (2)求出b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即可求出运动的时间,从而求出此时小球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即可求出抛出点的坐标. 【解答】解:(1)在竖直方向上△y=gT2得: T==0.1s 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2)b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 vby= 小球运动到b点的时间: t==0.15s. 因此从平抛起点到O点时间为:△t=t﹣T=0.15s﹣0.1s=0.05s 因此从开始到O点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 x1=v△t=2m/s×0.05s=0.1m=10cm, 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y===0.0125m=1.25cm. 所以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为: x=﹣10cm,y=﹣1.25cm 故答案为:(1)2;(2)﹣10,﹣1.25. 12. 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试验。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一物块A相连,用力F水平向左拉物块下面的金属板B,金属板B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乙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A与金属板B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_N。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A重13.00N,根据下面表格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则可推算出物块A的材料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60(2分)  木头 13. 如下图所示,在高15m的平台上,有一个小球被细线拴在墙上,球与墙之间有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细线被烧断时,小球被弹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s ,已知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不考虑一切阻力,则小球被弹簧弹出时的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g=10m/s) 参考答案: ____s,   __10__m/s.。。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使实验结果尽可能精确,下列器材中应选用          (用字母填入) A. 1米长的细棉线                   B.20厘米长尼龙线    C. 塑料小球                         D.小铁球 E.时钟                             F.0.1秒刻度的秒表    G. 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H.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 (2)实验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偏角应小于      ,测量时,要让单摆在竖直平面内自由摆动几次后,从摆球经过                    时开始计时。 (3)某同学某次实验数据如下:细线长101.1厘米,摆球直径为1.8厘米,完成35次全振动的时间是70.80秒,由这些数据计算得重力加速度g=                。 参考答案: (1)A D F G (2) 5°(1分),平衡位置(最低位置) (3)9.83m/s2 15. 实验题 (1)、研究平抛运动,下面哪些做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 B.尽量减小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 C.实验时,让小球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D.使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 (2)、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 ⑴照相机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是   s; ⑵小球经过B点时竖直分速度大小是    m/s。 ⑶小球初速度的大小是    m/s; 参考答案: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为200N的铁块,铁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63N,铁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一个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的铁块,试求下列各种情况下铁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1)铁块静止时,用F=50N的推力; (2)铁块静止时,用F=80N的推力; (3)铁块以10 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时,用F=62N的向右推力。 参考答案: 17. 一人骑摩托车越过宽4m的小沟。如图所示,沟两边高度差h=2m,OA距离s=10m, 若人骑摩托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恰好可以越过小沟,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摩托车到达A点时速度大小?    (2)摩托车在OA段的加速度大小? (摩托车长度不计)  参考答案: 18. 一辆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0m/s ,加速度大小为2m/s2。试求该汽车:⑴刹车后第4s末的速度?  ⑵ 刹车后4s内的平均速度?   ⑶从刹车到停止汽车发生的位移? 参考答案: (1)、由速度时间的关系有:vt-v0=at------(2分)得:vt= v0+at=12m/s-----------(1分) (2)、依题意知汽车还没有停下,由位移时间关系有: x= v0t+=64(m) ----------(3分)         平均速度:v=x/t=16m/s-------(3分) (3)根据公式vt2-v02=2ax    (2分)         代入数据得:x=100m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