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实验中学高一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实验中学高一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如示,则          A.物体的速度方向在2s末时改变 B.物体在3s内速度的最大值为4m/s C.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为8m D.物体在2s内的位移达到最大 参考答案: B 2. 我国是一个消耗能源的大国,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设有一架直升飞机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时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V=Pa+q(P、q均为常数),若直升飞机欲匀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3. 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机械运动可以不要参考系 B.选用不同的参考系,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论是相同的 C.飞机俯冲时,飞行员看到大地迎面扑来,是选择大地为参考系的缘故 D.合理选择参考系的标准是使运动结论越简单越好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故①正确;②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③对于运动的物体,若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为零,则平均速度为0,故③错误;④对于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不可能为零,则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故④正确。 考点:速度、速率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5. (单选)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参考答案: A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________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流,所以都是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 参考答案: 7.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春红以抓举112.5kg、 挺举153kg、总成绩275.5kg夺得女子69公斤级举重冠军。若刘春红在挺举中用4s的时间把153kg的杠铃举高160cm,在此过程中她对杠铃做的功是      J,平均功率是         W。(g=10m/s2) 参考答案: 2448             612  8. 一条河宽400 m,水流的速度为2.5 m/s,船相对静水的速度5 m/s,要想渡河的时间最短,渡河的最短时间是         s;此时船沿河岸方向漂移         m。 参考答案: 9. 某一物体其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物体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t1~t2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用图中相关的物理量表示)在t2~t3内与在t3~t4内物体的运动方向       改变(填“有”或“没有” ),加速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 )。 参考答案:  v/t1     v(t2-t1)      有     相同 10. 一只爆竹竖起升空后在高为处达到最高点,发生爆炸分为质量不同的两块,两块质量之比为2∶1,其中小的一块获得水平速度v,则两块爆竹落地后相距          。 参考答案: 11. 重为15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5N,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为         。 参考答案: 15 水平向左  12. 有一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在B、C之间做简谐振动,测得BC之间距离为 20cm,振子在10s内完成5次全振动,则振动的振幅为          ,振子在3s内通过路程为          。 参考答案: 13. 参考答案: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 mm,sB=126.5 mm,sD=624.5 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两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A、sB、sD和f表示). 参考答案: (1)0.1 (2)2.5 (3) 试题分析:(1)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5=0.1s.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 ③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2均匀增大,即△x=aT2,所以有: xBC=xAB+aT2,xCD=xBC+aT2=xAB+2aT2,xBD=2xAB+3aT2, 所以 考点: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 【名师点睛】此题是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会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同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15.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 (1)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            。   A.游标卡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秤    F.重垂线 (2)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3)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时拍下的照片,背景方格纸的方格边长为2.5cm,A、B、C、D是同一小球在频闪照相中拍下的四个连续不同位置时的照片(g取10m/s2)频闪照相时相邻闪光点的时间间隔为             小球运动到C点的速度为            参考答案: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的的大小始终为5m/s2,求 (1)汽车刹车3s末的速度; (2)汽车通过30m所需要的时间; (3)汽车从开始刹车到6s末所通过的位移 参考答案: (解题只要有根据,过程合理,答案准确就可得分。计算过程或者答案缺少单位、解题没有文字说明或者说明不清楚的,可酌情扣分,缺“答”或者缺总结语言的扣1分) (1)(3分)规定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已知条件可得 V0=72km/h=20m/s   a=-5m/s2  所以,汽车刹车后3s末的速度V=V0+at=20m/s+(-5m/s2×3s)=5m/s (2)(4分)方法一: 由代入数据可得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程可得   t1=2s,t2=6s(不合,舍去)(要说明不合理由,否则扣1分) 方法二:由V2-V02=2ax可得,代入数据可求V=10m/s 再由V=V0+at可得=2s 17.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绳子下端连着质量为m的小球,上端悬于天花板上,把绳子拉直,绳子与竖直线夹角为60°,此时小球静止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问: (1)当球以作圆锥摆运动时,绳子张力T为多大?桌面受到压力N为多大? (2)当球以作圆锥摆运动时,绳子张力及桌面受到压力各为多大? 参考答案: 1)T=mg,N=mg   2)N=0,T=4mg 18. 一质点在Ox坐标轴上运动,t=0时,位于坐标原点,图为质点做直线运动 v—t图线.由图线求: (1)该质点的位移—时间关系式 (2)在什么时刻,质点与坐标原点有最大距离, (3)从0到t=20 s,质点位移为多少,通过路程为多少。   参考答案: 由图可直接读出初速度10 m/s,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1)a== m/s2=-1 m/s2.所以x=10t-t2, (2)10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3)20 s时物体又回到出发点,总的路程为100 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