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爱康中学高一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爱康中学高一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如图所示,站在汽车上的人用手推车的力为F,脚对车向后的摩擦力为f,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车匀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B.当车加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的总功为负功 C.当车减速运动时,F和f对车做的总功为负功 D.不管车做何种运动,F和f对车做功的总功都为零 参考答案: AB 2. (多选题)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μ(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A质量为2m,B、C的质量均为m,A、B离轴距离为R,C离轴距离为2R,则当圆台旋转时,若A、B、C均没有滑动,则(  ) A.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B的摩擦力最小 C.当圆台转速增大时,B比A先滑动 D.圆台转速增大时,C比B先滑动 参考答案: ABD 【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物体绕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相等,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分析加速度大小;根据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A、物体绕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相等,有a=ω2r,由于C物体的转动半径最大,故加速度最大,故A正确; B、物体绕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相等,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ω2r,故B的摩擦力最小,故B正确; C、D、物体恰好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有 μmg=mω2r 解得: ω=,即转动半径最大的最容易滑动,故物体C先滑动,然后物体A、B一起滑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3. 从山东龙口港到辽宁大连港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运输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一句中,“两天”和“下午三点”都指的是时间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参考答案: CD 4. 一架投放救援物资的飞机在某个受援区域的上空水平地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海隔1s投下1包救援物资,先后共投下4包,若不计空气阻力,则4包物资落地前(  )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不是等间距的 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不是等间距的 参考答案: C 5. 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向下凹的圆形轨道滑行,如图所示,经过最低点的速度为v,物体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檫因数为μ,则它在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檫力为(  ) A.μmg B. C.μm(g+) D.μm(g﹣) 参考答案: 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 【分析】物块滑到轨道最低点时,由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提供物块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支持力,再由摩擦力公式求解摩擦力. 【解答】解:物块滑到轨道最低点时,由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提供物块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 得到FN=m(g+) 则当小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μFN=μm(g+). 故选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两个长度相等、倾角都是α的斜面,一个是光滑的,另一个是粗糙的,物体从粗糙斜面顶端静止匀加速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从光滑斜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的4倍。那么,物体在光滑斜面和粗糙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之比为        ,物体滑到底端的速度之比为         。 参考答案: 1:16,1:4 7. 重5.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1.5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仍然保持静止,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用2.5N的水平拉力恰好可以使它沿桌面匀速运动, 则木块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参考答案: 1.5N;   0.5   8. 甲、乙两同学做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实验时,甲用手握住直尺的上部,乙用一只手在直尺下部做握住直尺的准备,此时乙的拇指上端与直尺的19.00cm刻度对齐。当看到甲放开手时,乙立即去握住直尺,此时乙的拇指上端与直尺的6.20cm刻度对齐。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s.(取g=10) 参考答案:   0.16s  9. 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忘记记下斜槽未端小球重心的位置,图中的4点为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他便以A点作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为x、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则由图可知抛出点的坐标为[    cm,    cm]。 参考答案: 10. 一位同学抓起放在地上的一瓶饮料,在他握着瓶身把饮料竖直向上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如图所示,此时[雨林木风19] 瓶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如果他手对瓶子的握力增大,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竖直向上,不变。 11.     如图所示,用数码相机记录物体做平抛运动的部分轨迹,背景方格的边长为5 cm,重力加速度g = 10 m/s2。该数码相机每秒钟拍摄_________帧照片。物体运动中水平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  1.5 12.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至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n个共点的恒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其中的一个恒力F转过,其余的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参考答案: F/m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     s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 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都需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 - F关系是          参考答案: 交流电0.02;  0.74   0.62;   c 15. (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F 1、F 2与F 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 1、F2与F、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__________ A.F1=4 N   B.F = 12 N    C.θ1=450   D.θ1<θ2 参考答案: (1)CE;(2)BC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10分)在正常情况下,火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开过一个小站。现因需要,必须在此小站停留,火车将要到达小站时,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停留2min后,又以0.3m/s2的加速度出小站,一直到恢复原来的速度,求因列车停靠小站而延误的时间。 参考答案: 17. 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圆形轨道,半径为R,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右半部分AEB是光滑的半圆轨道,左半部分BFA是粗糙的半圆管轨道.现在最低点A给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使小球沿轨道恰好运动到最高点B,小球在B点又能沿BFA轨道回到点A,到达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求 (1)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V0 (2)小球由B经F回到A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参考答案: (1)对B点,设速度为VB ,由圆周运动动力学方程可得                                   从A到B点有机械能守恒                                   联立可得         (2)小球再次返回A点时速度为VA 。 对A点写动力学方程:                    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可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18. (6分)一辆汽车以8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在平直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s后改作匀速运动,求: (1)10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的大小; (3)汽车在10s内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解析: (1)10s末汽车的速度: 由得                              (1分)                   (1分) (2)10s内汽车的位移: 由 得                            (1分) (1分) (3)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由 得                                     (1分)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