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分级诊疗可行性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分级诊疗可行性研究 一、 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分级诊疗 市县乡村一体,以信息化为纽带,以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为龙头,打造规范化、体系化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影像诊断、多学科会诊、心电诊断、超声指导、病历资料共享、培训教育、医疗业务监管、病历质控、医院管理、慢病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医疗服务信息平台。 二、 基层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 当前卫生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这就要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必须顺应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改革转变职能,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本人就基层卫生监督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叙述一些看法,供大家探讨。 卫生监督作为保障人群健康的社会卫生干预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卫生部门管卫生的主要内容。卫生监督就是卫生行政执法。卫生监督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上级依法委托授权单位依法对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或行为,依法予以处理的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过程。这种监督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强制执行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是保护人群健康的最有利和最有效的手段,是社会向着文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几年来,国家相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使卫生监督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运行的轨道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显著的成就,从目前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状况来看,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生产经营单位守法意识不强 虽建立了卫生管理组织制度,但不认真检查落实,不能有效地执行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 (二)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各地虽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前些年由于分级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加之基层卫生监督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开展的有偿服务是一条补充经费不足的途径,不少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为了求生存、促发展,对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愿意管或抢着管,效益不好的单位不去管或相互推诿,出现了不监督就发证,只收钱就发证,只发证不管理或先发证后管理等违法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执法的形象,也大大降低了执法力度。 (三)严肃执法和规范化管理不严 预防性生监督作开展不及时,给经常性监督作带来了许多隐患,主要卫生指标监测不能完全检测,主要原因是监测仪器缺乏,多数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无力购置或更新监测仪器,不能正常开展监测工作,导致卫生监督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四)卫生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工作落后 随着卫生监事业的发展,基层卫生监督队伍不断更新壮大,对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需求增加,卫生行政部门不注重培训工作,缺乏具体的措施和督促手段是造成基层卫生监督队伍法律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偏低的重要原因。 三、 基层卫生服务背景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召开,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forallbyyear2000,HFA/2000)的全球战略目标,旨在促进各国采取行之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从而平衡卫生资源分配,缩小卫生保健存在的差距,最终使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其重点在于使发展中国家人人都能获得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为了促进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NationsInternationalChildren'sEmergencyFund,UNICEF)在1978年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提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PHC)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和关键。 此后,世界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初级卫生保健,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等促进人群健康,如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健康服务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卫生事业,逐步建立起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就近居民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随着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新医改所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也在逐步实现,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了有力保障。 四、 基层卫生监督改革思路 (一)统一监督机构 立执法形象当前在卫生监体制改革中,最热点和难点的问题是如何在全国上下形成一个统一的卫生监督执法体制,认为可以借鉴国内公安、工商、技监和税务等部门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全市组建统一专职的卫生监督局,将区卫生监督机构变为市级公共卫生监督的派出机构。由市卫生监督局统一管理市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区卫生监督局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置派出机构,从而从上到下形成统一的监督执法机构,真正体现卫生监督执法一体化管理体制。这是现阶段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监督队伍和资源综合调配的最佳选择。 (二)提高认识 强化依法行政职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行政执法的重要性应有充分的认识,依法履行职责,加强领导,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加强对下级的检查、督促和培训,及时纠正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制度加以落实。 (三)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增加投入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应按比例配置足够的监督人员,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落实,创造条件增添必要的现场监测仪器和监督取证工具,确保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规范化。 (四)进一步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立良好的公共执法形象努力实现卫生监督与经营单位的自身管理相结合的法制化管理体制。严格工作程序,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不予发证,谁发证追究谁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者。积极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扩大监督覆盖面,提高监督监测频次,提高执法力度。 (五)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自身建设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加强培训考核工作,使培训考核工作制度化。定期对卫生监督员进行资格认定及业务强化培训,包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新技术、新知识、监督执法文书的正确使用及书写、档案资料的规范管理等,以提高其素质和执法水平。 (六)争取各级支持 配备必要的监督取证具和监测器,以维护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家依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力量对卫生监督执法情况及监测技术的质量进行检查考核,不断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以利卫生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和实施。 五、 基层卫生健康总体要求 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达到推荐标准的占比达到15%以上,达到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标准11家以上;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65%以上;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配备2名以上全科医生;村卫生室标准化率95%以上,公有化率85%以上。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就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六、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前,全国有县级医院1.5万个,乡镇卫生院3.6万个,村卫生室62.2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万个,基本实现每个县都有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卫生室,90%居民15分钟内可以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医务人员397.8万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39.1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8.3万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达144.1万人(含卫生院在村卫生室工作人员)。2018年全国新增全科医生4.3万人,全科医生总数达到30.9万,壮大了基层医师队伍。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持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逐步构建综合、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和基层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指导基层机构对照服务能力评价指南自评自查和整改提升。三是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远程医疗基本实现对县级医院的覆盖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延伸。通过以上举措,基层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19年1-10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36.6亿人次,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52%,其中,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9.0亿人次,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3.9亿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6.6亿人次,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坚持防治结合,让疾病在基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用有限投入取得较高产出的关键。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人均财政补助标准15元,城乡居民免费获得。201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9元,项目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其中有12类项目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通过项目的开展,城乡居民甚至是最边远、最贫困的农民居民也可以公平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到了实处。 七、 基层医疗机构面对的难关 (一)信任危机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百姓最为便捷的测出病因并解决病情之所在,应当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责任。而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大病小病,亦或是疑难杂症,尽管大医院的人流拥挤,挂号困难,排队时长,流程繁琐,大家依然更愿意选择公立高等医院就医。很多人对基层医疗都抱着不放心、不正规的观念,基层医疗的现实状况也不断加深了人们对其不信任感。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讲,其信息化水平低,无法完善信息化管理,无法对患者的病情长期记录观察。除此之外,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设备也显得尤为不足,设备陈旧,使医疗人员的水平受到限制。上述种种原因都是导致人们对传统诊所信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医生发展空间受到局限 现实中,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短缺,且基层医生来源多样,总体水平不高且个人水平参差不齐,相差较大。尽管现如今国家有相关政策支持补贴大学生下乡支援,但实际上基层设施建设的不完备与环境的不完善,久而久之,让大学生们失去下乡热情。而对于提升基层医生的整体水平,尤其全科能力,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缺少师资,人员较为分散,无法组织有效的现场培训。 (三)抗风险能力弱 医疗事故的发生难免,而基层医疗机构缺少一套成熟的流程应对医疗事故的发生,甚至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并没有购买医疗责任险。一旦发生事故,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甚至关门倒闭。而如何强化基层医疗诊所的经营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与提高应对事故发生的能力也成为待解决的难题。 (四)患者数量少 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一般来源于周边居住的群体。一方面,医生的知名度传播不出去,同行众多,患者没有理由舍近求远;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医生知识能力尚有欠缺。这样的情况导致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放心,不但影响患者数量,也加大了诊断治疗的难度。另外,由于政策的原因,许多基层医疗机构无法纳入医保,患者的权益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实现,因此更多的患者更愿意去纳入医保的医院治疗。 (五)医疗设备不足 由于缺少相关政策的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有限,而医疗设备的成本之高,使投入与产出无法维持基层医疗的经营。 八、 基层卫生组织服务的功能 (一)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预防医学是医疗体系中最具成本效益的部分,初级预防做得好无论对预防慢性病或节省医疗成本都具有最大好处,卫生教育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基层医务人员须具备对一般民众及疾病患者施行正确卫生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