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曾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确实,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xīng chén璀璨,与蓝天依傍;月影婆娑,与绿波cù yōng。五千年的风雨cāng sāng,铸成今日之华夏胜景。A(但愿/祝愿)吾辈不负山川,不负韶华B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行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使语意连贯。 (3)若文段为演讲词的最后一段,你觉得B处填哪种标点,能把情感推向高潮? 2.(3分)文学可以陶冶情操,漫润心灵,让我们一起共赏文学之美。 活动一:“书香致远”电子小报。 小文同学制作了一幅《红星照耀中国》电子小报。请你根据阅读经历,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恰当内容填写在小报相应位置。 (1)    (2)    (3)    A.过草地 B.瑞金 C.强渡乌江 D.强渡大渡河 E.吴起 3.(4分)活动二:“经典永流传”微视频。 小语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后,参加了学校“经典永流传”视频制作比赛。班级同学对他的制作提出疑问,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帮小语予以解答。 镜头 答疑 【聚焦人物】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 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 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 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 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刻画两个孩子对“我” 的招呼毫不理睬的片 段,会不会影响“孩子” 的形象塑造? 【聚焦主题】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 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 破。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 枪放出去,声如霹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 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 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 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 (节选自《昆虫记》) 选段写了什么事?从中 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 的科学精神? 4.(3分)活动三:“点亮智慧之光”读书讲座。 ㅤㅤ校文学社陈老师对小文同学说:“文学社想举办一次‘点亮智慧之光’读书讲座,听说你的外公是市文联主席,我们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三点到文学社活动室做一次读书讲座,你问问他能不能来。”第二天,小文应该怎样向外公转述陈老师的话? 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鞅立木”“曾子烹彘”“一字千金”都是和诚信有关的历史故事。 B.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最好问题间有逻辑联系。 C.近期,一部《阿凡达:水之道》的电影风靡全球。该句提取句子主干为:电影风靡全球。 D.一日三秋、怒发冲冠、气吞山河、肝肠寸断,这些成语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有一种美,能给生命带来温暖,那是和谐之美。它美在自然。是“几处早莺争暖树,①   ”的早春之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是“芳草长堤,②   ”的梦幻之景(欧阳修《采桑子》),是“大漠孤烟直,③   ”的雄奇之景(王维《使至塞上》)。它美在人文。是“报君黄金台上意,④   ”的决心(李贺《雁门太守行》),是“⑤   ,望峰息心;⑥   ,窥谷忘反”的淡泊(吴均《与朱元思书》),是“风休住,⑦   ”的豪情(李清照《渔家傲》),是“⑧   ,志在千里;⑨   ,壮心不已”的雄心(曹操《龟虽寿》)。 二、阅读。 7.(7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山居 (宋)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①接草池。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②。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注】①茅茨:茅屋的房顶。亦指茅屋。②日更迟;感到日子更长。 (1)有人说,本诗描写了人与自然的相得之乐。请赏析尾联,感受这种“相得之乐”。 (2)比较下面句子,结合诗文内容与相关背景,说说两个“闲”字所表达的作者心境有何不同。 A.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山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8.(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三峡》):    (2)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9.(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爱莲亭 邱兢 ①郡之北郭有水滢然,曰萧湖。 ②癸巳秋七月,溽暑初伏,凉风暂起,买舟于菰蒲曲①之港口。舟行数十弓②,左转石桥,云景波光,千顷一碧。济南大明湖、杭州西子湖,向③之叹为澄涵④沱澹⑤者,仿佛遇之。 ③于是载沉载浮,与波上下,推篷四望,旷然神怡。禅林道院,隐隐丛丛,柳湾也;绿树红桥,蔼蔼宛宛,爱莲亭也。亭四面皆种莲花,故因以名,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亭虽小而杰出于湖中。 ④初登舟遥望焉,以为即之甚易,乃度渔梁⑥,穿荻港,沿荇田,凡经数十转,而后得造斯亭。亭后为般若寺,僧闻客至,出迎,延⑦坐于清风阁,饷以雪藕。见夫水鸟拍波,游鱼唼藻,不禁喟然叹曰:“物之乐其乐也,如是乎?殆移我情矣!”偕游者曰:“萧湖之胜在爱莲亭!” ⑤嗟夫!世之鹿鹿⑧尘途者,其于某水某邱,虽在故都,至老不能识焉,况侈宇宙之大观乎?然则余今之获游于此,亦非偶然,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中国游记散文大系》,有删改) 【注】①菰蒲曲:地名。②弓:古代计量单位,六尺为一弓(一说八尺)。③向,从前。④澄涵:水深广貌。⑤沱澹:形容起伏动荡。⑥渔梁:筑堰围水捕鱼的一种设施。⑦延:邀请。⑧鹿鹿:即“碌碌”。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亭虽小而杰出于湖中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而后得造斯亭     ②物之乐其乐也     ③偕游者曰     ④故不可以不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亭四面皆种莲花,故因以名,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 (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湖清澈浩渺,堪比大明湖和西子湖,让游客心旷神怡。 B.爱莲亭是一处美景,位于萧湖之中,亭子的后面是般若寺。 C.作者观“水鸟拍波,游鱼唼藻”之景,心生喟然感伤之情。 D.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将作者一行游览途中的多个景点描绘了出来。 (5)晓宏想将本文与课内所学文言文进行群文共读。若以情感主题为联读点,你推荐下面文篇中的哪一篇?并阐述理由。 A.《三峡》 B.《答谢中书书》 10.(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_____ ①病毒,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地球上最小的生物种类之一,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夺走世间无数条生命。在15世纪末,美洲大陆还居住着3000万的印第安人,欧洲人把天花等病毒带给他们后,印第安人的人口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下降到100万!可见病毒的杀伤力,比枪炮还猛。 ②但是你知道吗,我们人类的基因组中,有大约8%的DNA来自病毒。这些DNA在起什么作用?有人认为,它们是埋藏在我们体内的定时炸弹。实际上,正好相反,它们是来保护我们的。 ③有一种叫内共生学的学说认为,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在几十亿年前是一种独立的微生物,后来它们把自己的DNA写入某种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这些真核生物后来演化成了植物,而叶绿体则成为植物的一部分,跟随植物遍布全世界,依靠这种方式成为地球历史上“最成功的生物”。 ④而最近发表在《科学》(Science) 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指出,在人类进化的千万年时光中,有不少病毒感染人类并将自己的基因嵌入人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中的病毒DNA,可以作为抗病毒武器,保护人类细胞免受某些现代病毒的侵害。这种模式跟叶绿体将自己的DNA写入植物的基因组有点相似。 ⑤先前的研究就表明,在小鼠、鸡、猫和羊的基因组中,被称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DNA的古老病毒DNA片段能够阻止某些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为宿主提供对源自体外的现代病毒的免疫力。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教授塞德里克•费肖特(Cedr ic Feschotte)也曾提出:“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个蛋白质DNA库,这些蛋白质有可能阻断多种病毒。”这些研究表明,病毒能通过嵌入人类基因发挥抗病毒作用。 ⑥还有一种学术认为,病毒能参与人体的免疫,帮助人类共同建立防御外墙。新冠病毒流行以来已经夺去了全球600万人的生命,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但它身上也可能暗藏治愈癌症的线索。据《每日邮报》10月7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在《癌症》杂志发表科研文章称,一种改良版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可以杀死最难治和最致命的肺癌细胞。 ⑦这项研究很重要,因为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发现,病毒能与人类的基因组共同作用,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抵御与抗击外来的侵袭与危害。 ⑧在每个人的印象中,病毒给人类带来的确实只有灾难和痛苦,但如果把眼光放到整个人类进化旅程上,我们不难发现,病毒其实一直在推动人类的进化进程,而且如上面所说的,一直在优化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因为人类的基因组会在与病毒的某种相互作用中得到增强,比如建立了强大的免疫系统,又比如让病毒把遗传物质整合到人类的基因组中,为人类基因组“锦上添花”。 (摘自“寰宇科学新观察”公众号2022—10—28,有删改)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图表。 (2)请品析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作用。 (3)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文章标题,并阐述理由。 A.《病毒可怕吗?》 B.《病毒!》 (4)文章第⑤⑥自然段的文字和下文的链接材料,都写到了科学家在研究病毒获得的成果,却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试结合文篇特点分析这样写的原因。 【链接材料】“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从来没有动摇过、退缩过,总能以关键性的原创科研成果向祖国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她是科学家,是军人,更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种“特别的使命感”让她始终冲锋在前,于危难之际挺身担当。 (选自“搜狐网”人物传记专栏《陈薇:降伏病毒的将军》,2022—09—19) 11.(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艾青的马车 徐刚 ①艾青走了,26个春秋,他走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在我的思念中,他只是远行,从未消逝。 ②在梦里,我常见到艾青,但是个背影。艾青总是和他那辆诗神的“纯金的三轮马车”在奔跑,我也紧随。梦醒时分,艾青和他的马车已不见踪影,想起了艾青《诗论》中的话:“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 ③然后,我把黎明之前长长的一段时间,留给了回想,回溯时光,捡拾起那些少小往事。太久的往事会变得影影绰绰,如梦如幻;太美的往事会缠绵在心灵,若藤若蔓。 ④1976年的一个冬夜,北风呼号,《人民文学》的诗歌编辑杨兆祥大哥说:“走,我带你去看艾青。”那时艾青已从新疆返京,暂住史家胡同的一个大杂院。他的手好大,好温暖,好有力。他的夫人高瑛大姐也陪伴在侧。艾青不让我叫“先生”,也不让叫“老师”,还不让叫“艾老”。他喜欢“老艾”这个称谓:“它亲切,习惯了,杨兆祥和兵团的孩子们都这么叫的。”然后是聊家常,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