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练习(word版 有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3 短诗五首 文章主旨 《月夜》中,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 《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索和反思。 《断章》这首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风雨吟》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时,对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茫然。同时,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苦难的中国所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统一》中,诗人站在政治家的高度,认为叶、花、树木等万物都是统一的,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重难解读 《断章》一诗具有怎样的哲理内涵? 宇宙间的事物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拓展链接 新月派 1924年,新月社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等。1925年,徐志摩编辑《晨报副刊》,提倡现代格律诗。1928年3月出版《新月》月刊,前期偏重于发表新诗,讲究格律,形成一种文学流派,被称为“新月派”。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今天/复兴的乐章正在奏响/人民的duò(  )手正指引着中国的巨轮/pī(  )波斩浪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运河的故事。 B.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再次带领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C.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中国参展文物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D.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3.对下列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表现了“我”坚强而又独立自主的形象) B.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显现出一种安详、恬淡、超然的气氛) C.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一词描绘了一个互相关联的世界) D.郊原如海,/房舍如舟。(运用夸张和对偶,形象生动,“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月夜》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 B.《风雨吟》一诗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的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 C.《断章》虽然只有四句,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 D.《萧红墓畔口占》一诗的首句中,诗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与萧红友情之深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①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5.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15字以内)(2 分)     6.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3 分)     7.请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8.第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3 分)     9.班级开展了以“品味现代诗歌,陶冶学子情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与诗同行”这一环节,大家准备举办诗歌朗诵会,你认为应如何组织朗诵会?     (2)请你为诗歌朗诵会拟写一段开场白。       教师详解详析 3 短诗五首 1.舵 劈 2.[解析] C A项,“津津乐道”指饶有兴味地谈论。与“谈论”一词意思重复。B项,“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D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3.[解析] D 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 4.[解析] C “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错,应该是“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5.[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阅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了诗对于作者的意义,记录了作者少年时的读诗、写诗时光,写诗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影响了自己对美、对生命的理解,表达了对诗歌的喜爱和不可割舍之情。据此在限定字数内补写开头即可。注意语言风格要婉约,要与文章风格统一。 [答案] 示例一: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示例二: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示例三:我爱在生活中读诗、听诗。示例四:美好生活不能没有诗。 6.[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筛选可知,第⑧段写了“我”“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上言加餐饭”,即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第⑨段“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第⑩段“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我”听懂了“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写“我”在惩罚里听诗。第~段则写了“我”在家家户户的门联上听到了《诗经》的声音与节奏,在江南花神庙的门楹上听到了美丽的诗句,写出了“我”在门联和门楹长联上听诗。据此分别概括即可。 [答案] ①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②在惩罚里听诗;③在门联、门楹上听诗。 7.(1)[解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作答。“加餐饭”的表层意思是多吃一点饭,结合语境,则“加餐饭”应指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上要多加餐饭,保重身体;同时在文学上、在精神上也要多“加餐饭”,多阅读精神食粮,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自己的文化底蕴变得深厚。 [答案] 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累,补充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长大”写出了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