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健康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工作计划

举报
资源描述
儿童与健康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工作计划 一、 儿童与健康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主要目标 覆盖全区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优先保障儿童健康。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构建完善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宣传儿童健康知识,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含电子烟)、酗酒,保护儿童远离毒品。保障儿童生命安全与健康,加强新生儿科规范化管理。2025年,新生儿死亡率降至3‰以下,婴儿死亡率降至4.2‰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5.2‰以下。2030年,新生儿死亡率降至2.3‰以下,婴儿死亡率降至3.4‰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4.4‰以下。地区儿童死亡率差距逐步缩小。新生儿访视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2%以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区为单位保持在98%以上。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儿童疾病得到有效防治。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25%以内。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7%和4.5%以下。 儿童超重率和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儿童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下降0.5—1个百分点。2025年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30年达到92%以上。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降至70%以下。 儿童常见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降低。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60%以上。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均达到95%以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供给,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知识、方法和技能。适龄儿童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不断提高,儿童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 (二)儿童与健康策略措施 1、健全儿童健康保障制度机制 完善儿童急救体系,建立落实覆盖全区、较为完善的紧急儿童医学救助网络。加强儿童医学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儿童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加快儿童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全科医生的儿科专业技能。加强儿童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完善儿童健康筹资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形成多元筹资格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国内一流的儿童健康科技创新体系。 2、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网络,以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为重点,统筹规划和配置区域内儿童健康服务资源。建立完善以区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每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能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至少配备2名专业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完善儿童急救体系。加快儿童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全科医生的儿科和儿童保健专业技能,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3、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建立多部门联动防治出生缺陷的工作机制,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加强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普及,整合开展并免费提供婚前保健和孕前优生检查服务,推动围产期、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服务和多学科诊疗协作。规范实施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建立筛查、阳性病例召回、诊断、治疗和随访一体化服务模式,促进早筛早诊早治。做好出生缺陷患儿基本医疗和康复救助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监测,促进出生缺陷防治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4、增强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完善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科质量规范化管理体系,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产伤及新生儿死亡。深入实施危重新生儿筛查与评估、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新生儿死亡评审等制度。加强新生儿规范化访视工作,加强新生儿保健专科建设,依托现有机构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全区至少设有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5、加大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完善家庭、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和媒体协同的儿童健康教育网络。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建立健全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并发挥作用。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孕妇学校和家长课堂,鼓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相关社会组织等开展健康科普活动。 6、提高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水平 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提高婴幼儿照护的可及性。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推进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等五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增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卫生保健设备。加强对孤儿、流动儿童以及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将流动儿童纳入流入地社区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提高流动人口中的儿童保健管理率。 7、加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 及时跟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动态调整,健全儿童疫苗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合理设置接种单位,提高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规范疫苗流通储运管理。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相关政策。 8、强化儿童疾病防治 低出生体重、贫血、肥胖、肺炎、腹泻、哮喘、视力不良、龋齿、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儿童健康问题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建立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机制。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勤刷牙、勤漱口等卫生习惯。推广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检查等口腔疾病干预模式。加强儿童重大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管理以及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完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病诊疗体系以及药品供应和综合保障制度。加强罕见病管理。推广应用中医儿科适宜技术。 9、优化儿童体重管理服务 强化家庭责任,充分发挥父母及看护人作用。强化学校责任,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改善学校食物供给、保障儿童在校身体活动时间。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儿童体重管理和肥胖儿童干预。开展针对学生的运动+营养体重管理和干预策略,加强食育教育,引导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 10、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构建从婴儿期到学龄期连续完整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实施母乳喂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爱婴医院建设,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建立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咨询平台,开展孕前、孕产期营养与膳食评价指导,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合理膳食与营养素补充指导,普及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加强3—5岁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工作。推进实施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对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等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确保饮食规律、符合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建立健全儿童营养监测制度,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加强个性化营养指导,保障儿童营养充足。完善食品标签体系。 11、有效控制儿童近视 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推动建立儿童视力电子档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监督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改善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室内采光、照明和课桌椅、黑板等环境条件,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并引导儿童科学用眼护眼。教育儿童按需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 12、增强儿童身体素质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基本实现儿童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进一步加大户外运动、健身休闲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适宜儿童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倡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儿童开放,鼓励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合理安排儿童作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达到10小时、初中生达到9小时、高中生达到8小时。 13、强化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提高中小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建立入学心理健康测量机制,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关注和满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发展需要。为遭受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儿童及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提高教师、家长预防和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能力。加强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面向儿童及其监护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完善与儿童相关的心理学专业学科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14、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 健全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开展涵盖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均等化,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探索适宜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内容和模式。 15、加大儿童性健康教育和服务 加强儿童性健康教育和防范性侵害教育,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自护意识和能力。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严格课时安排。将预防性侵犯教育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发育阶段特点开展对孩子的性健康教育。设立儿童性健康保护热线。在医院单独设立儿童心理及性健康诊疗室,保护就诊儿童隐私。 16、加强儿童健康领域的科研创新 围绕儿童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儿童药物研发与安全用药管理,及时更新儿童禁用药品目录。推进儿童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应用,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儿童健康与疾病管理领域应用。 二、 儿童早期发展的必要性 (一)早期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匮乏是早期教育得以发展的社会前提。我国是个具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0-3岁婴儿约有7000多万,是世界上无可置疑的人口大国。将提高人口素质纳入国家人口计生工作职责范围,建立完善的系统,整合营养、卫生、医疗、心理、教育等多学科的力量,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做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来抓。甚至于深入到每个家庭,落实到每个父母肩上,在国家提供的政策论证,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诸多政策、队伍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可使此工程落到实处。达到这个巨大的转变全世界人才竞争的激烈,我国飞速发展的速度,人才匮乏的严重,给教育提出了极为严重的课题,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有超越世界高科技水平的创造性人才。 (二)早期教育是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需要 科学证明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说每个孩子生下来个个都是天才。那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科学发现,人的基因当精卵子一经结合就决定了孩子大脑的结构,其影响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异,以生理遗传最为明显。这不仅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前提和发展。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说明教育开始的早晚对开发潜能的巨大影响。开发的可能性、可发的前景及开发时间早晚为早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必然。 三、 儿童发展理论 (一)遗传决定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 (二)环境决定论 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