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峪耳崖中学高二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峪耳崖中学高二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圆x 2 + y 2 + 2 x + 4 y – 3 = 0上到直线x + y + 1 = 0的距离等于的点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 C 2. 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与,给定下列条件: ①存在平面,使得与都垂直于; ②存在平面,使得与都平行于; ③存在直线,直线,使得. 其中,可以判定与平行的条件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 A 解:①项、存在平面,使得,都垂直于,则,不一定平行,利如正方体相邻的三个面,故①错误; ②项、若,,则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故②正确; ③项、若直线,,,与可能相交,故③错误. 故选. 7.定义在上的偶函数满足:对任意的,有.则  A.                B.    C.                D. 参考答案: A 略 4. 设(1+x+x2+x3)4=a0+a1x+a2x2+…+a12x12,则a0=(  ) A.256 B.0 C.﹣1 D.1 参考答案: D 【考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专题】二项式定理. 【分析】利用赋值法,令x=0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x+x2+x3)4=a0+a1x+a2x2+…+a12x12, ∴令x=0得1=a0, 即a0=1,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利用赋值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 在△ABC中,若sin(A﹣B)=1+2cos(B+C)sin(A+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边三角形 B.不含60°的等腰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参考答案: D 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 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 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诱导公式、和差公式即可得出. 解答: 解:∵sin(A﹣B)=1+2cos(B+C)sin(A+C), ∴sinAcosB﹣cosAsinB=1﹣2cosAsinB, ∴sinAcosB+cosAsinB=1, ∴sin(A+B)=1, ∴sinC=1. ∵C∈(0,π), ∴. ∴△ABC的形状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诱导公式、和差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6. 若,则下列不等式:①;②;③;④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 C 7. 实数a=0.2,b=log0.2,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a<c<b B.a<b<c C.b<a<c D.b<c<a 参考答案: C 【考点】4N: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9: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7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分析】根据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性质分别判断a,b,c的大小,即可判断. 【解答】解:根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知log0.2<0,0<0.2<1,, 即0<a<1,b<0,c>1, ∴b<a<c. 故选:C. 8. 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 A.a>b+1 B.a>b﹣1 C.a2>b2 D.a3>b3 参考答案: A 【考点】29:充要条件. 【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到a>b+1?a>b;反之,通过举反例判断出a>b推不出a>b+1;利用条件的定义判断出选项. 【解答】解:a>b+1?a>b; 反之,例如a=2,b=1满足a>b,但a=b+1即a>b推不出a>b+1, 故a>b+1是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故选:A. 9. 抛物线x2=4y的焦点坐标为(  ) A.(1,0) B.(﹣1,0) C.(0,1) D.(0,﹣1) 参考答案: C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先根据标准方程求出p值,判断抛物线x2=4y的开口方向及焦点所在的坐标轴,从而写出焦点坐标. 【解答】解:∵抛物线x2 =4y 中,p=2, =1,焦点在y轴上,开口向上,∴焦点坐标为 (0,1 ), 故选 C.   10. 平面平面,点,,,,有,过,,确定的平面记为,则是(    ). A.直线 B.直线 C.直线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C ∵, ∴,, 又, ∴, ∴,, 又∵,, ∴,故选.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不等式|x-1|<1的解集是    ▲   . 参考答案: 略 12. 已知两直线l1:ax﹣y+2=0和l2:x+y﹣a=0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a>2 【考点】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分析】联立方程组解出交点坐标,解不等式即可解决. 【解答】解:由直线l1:ax﹣y+2=0和l2:x+y﹣a=0,得x=,y=. ∵两直线l1:ax﹣y+2=0和l2:x+y﹣a=0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0,.>0, 解得:a>2. 故答案为a>2. 13. 已知圆与直线交于两点,点为轴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0 略 14. 设是椭圆的不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为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则_         _。 参考答案: 略 15. 已知△ABC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 差数列,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16. 若一个正三棱锥的高为5,底面边长为6,则这个正三棱锥的体积为  . 参考答案: 考点: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由求出底面面积,再由棱锥的体积,求出体积即可. 解答: 解:由于一个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6,则=, 又由正三棱锥的高为5,则这个正三棱锥的体积为=15 故答案为. 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属于基础题. 17. 过点并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椭圆的两个焦点为,点在椭圆上,且,.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过圆的圆心,交椭圆于两点,且关于点对称,求直线的方程. 参考答案: (1)∵  ∴ 在中, ∴   ∴ ∴ (2)圆的方程为  ∴圆心 当的斜率不存在时,不符合题意 设 联立 消去,得 设,则  解得 ∴直线的方程为 19. (12分) 某普通高中为了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随机抽查了100名高二年级学生和  100名高三年级学生,对这些学生配戴眼镜的度数(简称:近视度数)进行统计,得到高二学生的频数分布表和高三学生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近视度数 0–100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以上 学生频数 30 40 20 10 0    将近视程度由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当近视度数在0-100时,称为不近视,记作0;当近视度数在100-200时,称为轻度近视,记作1;当近视度数在200-400时,称为中度近视,记作2;当近视度数在400以上时,称为高度近视,记作3. (Ⅰ)从该校任选1名高二学生,估计该生近视程度未达到中度及以上的概率; (Ⅱ)设,从该校任选1名高三学生,估计该生近视程度达到中度或中度以上的概率; (Ⅲ)把频率近似地看成概率,用随机变量分别表示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近视程度,若,求. 参考答案: (Ⅰ)设该生近视程度未达到中度及中度以上为事件………………1分 则 ………………3分 (Ⅱ)设该生近视程度达到中度或中度以上为事件      ………………4分 则        ………………7分      法2:设该生近视程度未达到中度及中度以上为事件    ………………4分 ∵,    ∴, ∴,                                  ………………6分 ∴      ………………7分 (Ⅲ)            ………………9分 ………11分 ∵,     ∴, ∴.                                     ………………12分 20.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9,a8=29.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的表达式; (2)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Tn,求Tn的值. 参考答案: 【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 【分析】(1)由已知条件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首项与公差,由此能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的表达式. (2)此利用裂项求和法能求出Tn的值 【解答】解:(1)∵等差数列{an}中,a3=9,a8=29, ∴, 解得a1=1,d=4, ∴an=1+(n﹣1)×4=4n﹣3. Sn=n+×4=2n2﹣n. (2)由(1)得, ∴Tn=(1﹣+﹣+…+﹣)=(1﹣)=. 【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求法,考查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裂项求和法的合理运用. 21. 已知{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且b2=3,b3=9,a1=b1,a14=b4.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设cn=an+b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 参考答案: 【考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分析】(1)设{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运用通项公式可得q=3,d=2,进而得到所求通项公式; (2)求得cn=an+bn=2n﹣1+3n﹣1,再由数列的求和方法:分组求和,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和. 【解答】解:(1)设{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由b2=3,b3=9,可得q==3, bn=b2qn﹣2=3?3n﹣2=3n﹣1; 即有a1=b1=1,a14=b4=27, 则d==2, 则an=a1+(n﹣1)d=1+2(n﹣1)=2n﹣1; (2)cn=an+bn=2n﹣1+3n﹣1, 则数列{cn}的前n项和为 (1+3+…+(2n﹣1))+(1+3+9+…+3n﹣1)=n?2n+ =n2+. 22. (14分)求函数的极值. 参考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