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郭家店中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郭家店中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所示HIV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在潜伏期,检测病人应 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抗体 C.采集血液直接检测HIV D.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 参考答案: D 略 2. 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GCC—丙氨酸)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C.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 参考答案: D 3. 如图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A、D曲线图均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都属于捕食关系,A图中物种Ⅰ是后增加后减少的生物,表示捕食者,物种Ⅱ是先增加先减少的生物,表示被捕食者。而D图中物种Ⅰ是先增加先减少的生物,表示被捕食者,物种Ⅱ是后增加后减少的生物,表示捕食者。因此A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B曲线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C曲线中一种生物数量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之后维持相对稳定,表示寄生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点睛】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4. 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 ℃,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 ℃,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 ℃,并保持一定湿度 参考答案: C 5. 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参考答案: D 6. 已知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 B.②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 C.③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 D.④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 参考答案: B 7.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内色素积累                  D.细胞内代谢活动加强 参考答案: D 8. 图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 这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A. 有丝分裂中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参考答案: A 9.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②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单基因遗传病高 ③产前诊断能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但对先天性疾病则无效  ④软骨发育不全是细胞的中一个基因缺陷就可患病  ⑤遗传病的发病,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 ⑥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 B 10.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  A. 光照、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 、温度、食物 参考答案: A 11.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参考答案: D 12. 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 B. 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 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扦插为无性繁殖,进行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种子为有性生殖形成,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结合,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C错,B正确。二者表现型都会受环境影响,D错。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3. 2009年9月4日,协和基因检测健康管理中心落户重庆,检测时只需抽3~5毫升静脉血,就可预测被检测者将来可能患的某些疾病,能使人有效避免和延缓疾病的发生。但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引发基因歧视。下列哪些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 (  ) A.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和伦理道德教育 B.杜绝基因检测 C.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 D.建立完善的法规,通过立法解决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一个色盲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结婚,生了一个色觉正常但性染色体为XXY的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最可能发生在(    ) A.精子中           B.卵细胞中           C.体细胞中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A 15.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随机交配 参考答案: D 略 16. 以下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变形虫        B.大肠杆菌       C. SARS病毒        D.酵母菌 参考答案: C 17. 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  ) A.为雌性 B.为雄性  C.性别不能确定 D.雌雄性比例为1:1 参考答案: B 【考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个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克隆动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提供细胞核的个体,而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提供细胞质的个体,因此克隆动物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似.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Y,因此克隆动物的性别为雄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概念,明确核移植产生的克隆动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均来自提供细胞核的个体,其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似,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8. 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A.突触前膜  B.细胞体 C.突触间隙  D.树突 参考答案: C 19. 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 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 参考答案: B 20. 右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点(Y轴)与所取食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是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有两种 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 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昆虫G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 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 参考答案: A 21.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离体动物体细胞却没有发育成动物的成熟个体,原因是 (     )     A.动物细胞内没有成套的遗传物质     B.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分化程度提高而受到限制,分化潜能变弱     C.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太小 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低于植物细胞 参考答案: B 略 22.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 C .神经细胞外Na+ 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参考答案: C 23. 用小刀将数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状。取两支试管,标上甲、乙,各加入2mL水和等量的萤火虫发光器研磨粉末,结果发现两支试管均有短时间黄色荧光出现。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以及分别处理后出现的结果如下:        由此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葡萄  不是能源物质    B.萤  虫发光不需要消耗能量     C.AIP是直接能源物质      D.葡萄糖氧化分解可产生ATP 参考答案: C 24. 某患者先后两次被流感病毒感染,下图表示患者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1、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1、b2,表示抗体产生 的曲线是c B.据图可以判断该患者初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 C.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刺激机体产生效应T细胞将病毒消灭 D.a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