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养老健康管理可行性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吴忠市养老健康管理可行性研究 一、 推进多样养老健康管理发展模式 1、开展老年人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 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我市居民健康素养,加快建设预防保健产业体系,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 2、实施普惠性老年人健康评估活动 鼓励各类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身康体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机构)建设健康评估中心,针对不同消费人群提出精准化健康管理方案。开展老年人科学健身宣教活动,根据差异化的身体素质,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强度,推广中华传统保健体育运动。 3、优化老年人慢性病防控体系 支持医疗机构对引起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筛查防治和健康管理,加强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二、 养老服务发展的基础 (一)养老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以来,我市研究制定了《吴忠市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吴忠市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吴忠市十四五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为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全面覆盖、养老机构全面提档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升 积极落实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备案制。十三五全市共建成养老服务机构43所,床位数达到6891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超过35张。 (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不断优化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9所、农村老饭桌127所等,实现了60%以上的农村社区有养老服务设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为孤寡、残疾、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提升。 (四)老年福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落实高龄津贴、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老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确保各项老年人福利保障政策落到实处。截至2021年底,全市享受城乡低保的老年人32165人、享受高龄津贴的老年人9712人。 (五)健康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在养老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服务签约率100%,全部开通绿色通道,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建设,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100%,逐步优化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医养服务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养老护理员老年人照料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激发全市养老护理员学技能、学业务、练本领、强素质的积极性。挂牌设立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家政服务技能提升培训,先行先试健康照护师工种技能培训,为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取得成效 对照《<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试行)》,对养老院运营情况逐一对标检查,推进养老院服务标准化管理水平。吴忠市敬老院作为特困供养服务单位,连续十年被自治区评为三星级敬老院,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模范敬老院荣誉称号。建设了吴忠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探索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 三、 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截止2021年,我市老年人口为18.28万人,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2.7%。据测算,到2025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达到20.58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5万人,约有1.15万不同程度的失智老人。按照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到2025年全市应享受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分别为18.52万人、1.44万人和0.62万人。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养老服务的供给种类、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二)社会对机构养老的认知认同不高 我市着力打造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但社会中依然存在不愿入住养老院、甚至提供养老服务也不愿接受等现象,制约了养老机构深入发展的步伐。 (三)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缓慢 受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制约,我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结构升级后带来的多层次、多样化、品质化养老需求。 (四)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薄弱 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养老服务力量欠缺、有效帮扶对接不够、有效供给与消费能力不足等现实制约,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有着重大现实必要性。 (五)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不强 我市养老服务市场存在一定程度市场需求不足、社会投入不足,缺少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民办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不够。 制定实施《吴忠市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是全面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响应社会对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提升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民族更加团结、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的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我市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必要性。 四、 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 着力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标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加强养老服务监管,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便捷可及的专业化、亲情化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五、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 (一)对养老保障制度具有补充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养老保障事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养老金的社会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基本问题。现实生活中,不但有很多农村老人没有享受到养老保障制度,而且城市里也有一批人享受不到。即使是获得养老金的老人,由于物价上涨较快,养老金有限,其养老保障水平也是有限的。当社会还不能为老人提供较高的退休待遇时,社区养老服务可弥补物质上的不足,提供精神上的关怀。有的老人由于经济不足,生活较困难,社区养老服务应发挥其福利性特点,多方筹集资金,发放养老券,补贴老人养老。 (二)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归属感 老年人很容易对自己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老年人往往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的许多人际关系都是在社区内建立起来的,因而对社区有浓烈的感情和归属感。且根据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我国老年人养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能够就近接受养老服务,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这同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许多养老机构建在城市近郊甚至远郊,虽然环境可能不错,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也还行,但老年人就是不愿意选择在那里养老。所以社区养老能很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养老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三)有针对性地就近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特殊需求 老年人相比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无论是在身体或者精神上都产生了许多特殊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及时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随着很多人进入老年期以后,人的各种病患增多,特别是老年慢性病多发,社区可以依托社区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及时的医疗服务。 六、 养老服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兼顾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 将老人按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分为不同类型,从而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对不同类型老人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养老服务应根据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进行调整,灵活精细地满足其可变的需求,让老年人及其家庭能自主地选择接受或退出服务。 (二)大力发展社区医疗与保健 大力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需要相关的资金支持与人员支持。针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由于主管部门不同而导致的分隔,各地积极探索推动医养结合,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例如养老机构与社区医院签约、请公立医院人员入驻、投资建立自己的医疗团队,或者直接由医院经营社区养老机构等方式均不失为较好的解决方案。 (三)发展与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 创新社区养老服务,必须重视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这需要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支持,配套政策的协同推进,还需要优秀的志愿服务。完善养老社会服务的资金支持体系建设,包括对服务机构和体系的支持以及对服务对象的支持。必须对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援助的国内外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使其具有更大的捐助愿望,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使社区养老事业发展起来,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体系,形成社区养老工作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不断实现社区养老工作的与时俱进。 (四)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 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老年研究中心,在老龄产业开发和多学科研究的结合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社区老年护理员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开拓政策视野,借鉴发达国家的社区养老经验,形成符合国情的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特色。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医疗、保健、生活等多种福利为一体的服务,满足老人精神、生活、医疗等各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在不脱离家庭和社区的情况下安度晚年。 (五)互联网+对社区养老现有问题的解决 面对养老问题的严峻形式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二者的结合也许能给社区养老带来新的活立体。互联网+社区养老是互联网技术与养老行业的深度融合,其通过改变信息交流传递方式、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提升服务管理效率等手段对现有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予以破解,势必给社区养老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潘峰,宋峰认为互联网+使养老供需更匹配,解决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还可以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可以解决社会化程度低的问题。此外,互联网+还能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高其医疗保健水平。 七、 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还呈现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贫困老人比例高等特点。据预测,我国老龄人口2034年突破4.72亿。数量巨大的老龄人口,不仅对我国的人口组成带来重大影响,也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我国社会的老龄化与发达国家还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是社会逐步走入富裕阶段后,才出来了人口的老龄化。而我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时,人口已经步入老龄化的行列。正是认识到我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意见》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八、 养老服务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养老服务主要是围绕身体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包括家庭病床和护理、健康咨询、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对象不仅包括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含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按照居所的不同,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主要可以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受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一直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由子女或亲属提供养老服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承担的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目前,城乡家庭日趋小型化,老年人同子女分开居住趋势越来越普遍。即便在农村,独生子女婚后与父母分居现象也越来越多。这种趋势给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许多家庭逐渐变得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而老龄阶段是身体脆弱的阶段,随着身体功能下降以及疾病缠身,老年人口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以及专业的护理服务。 养老服务业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床位与社会需求相比严重不足,老年产品供给单一,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各方缺乏通畅的市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