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梁家营乡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梁家营乡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 ClO- B.将过量氨水加入AlCl3溶液中:Al3++4OH-=AlO2-+2H2O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5I-+6H+=3I2+3H2O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a(OH)2:2HCO3-+Ca2++ 2OH-=CaCO3↓+ CO32-+2H2O 参考答案: C A.氯气溶于水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l2+H2O=H++Cl-+ HClO,故A错误;B.氨水不能溶解Al(OH)3沉淀,故B错误;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IO3-+5I-+6H+=3I2+3H2O,故C正确;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a(OH)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CO3-+Ca2++ OH-=CaCO3↓+ H2O,故D错误,答案为C。 【点睛】明确发生的反应并熟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①“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2. 下列关于物质所属类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B.液氯属于混和物 C.Na2SiO3属于强电解质 D.纯碱属于盐 参考答案: B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A.两性氧化物指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与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 B.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 C.钠盐属于强电解质; 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解答】解:A.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故A正确; B.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Na2SiO3属于钠盐,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D正确; 故选B.   3.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溶液中的胶体粒子 B.用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至红褐色,得到的Fe(OH)3胶体带正电荷 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参考答案: C 略 4. 在下列气体中,有一种气体与其它3种气体都不能反应,该气体是 A、氨气         B、乙烯          C、甲烷         D、氯化氢 参考答案: C 5.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 A.核外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参考答案: D 略 6.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两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2,则两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 B.3:4 C.1:1   D. 3:2 参考答案: A 略 7.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参考答案: B 8.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H2SO3+I2+H2O═2HI+H2SO4 ②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Fe2+>H2SO3>NO 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 参考答案: A 【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分析】利用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还原剂,并利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比较还原性的强弱. 【解答】解:①H2SO3+I2+H2O=2HI+H2SO4中,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SO3为还原剂,还原性H2SO3>I﹣, ②2FeCl3+2HI=2FeCl2+2HCl+I2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I为还原剂,还原性I﹣>Fe2+, 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Cl2为还原剂,还原性Fe2+>NO, 显然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SO3>I﹣>Fe2+>NO, 故选A.   9. 在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与氢气反应    B.氯气与甲烷反应    C.次氯酸分解    D.甲烷与氧气反应 参考答案: D 10.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Ca2+、Fe2+、Cl-、CO32-、Si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为确定其组成,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并有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肯定含有Na+、Cl-、SiO32-    B. 肯定不含Ca2+ C.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2+    D. 肯定含有SO42-、CO32- 参考答案: B 【分析】 某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和沉淀,气体为二氧化碳、沉淀为硅酸,则一定含CO32-、SiO32-,由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含Ca2+、Fe2+,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存在的阳离子为Na+;滤液与过量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应为AgCl或硫酸银,因加盐酸引入氯离子,则不能确定是否含Cl-,也不能确定是否含SO42-,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SiO32-,不能确定是否含Cl-,选项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含CO32-、SiO32-,由离子共存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Ca2+,选项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CO32-、SiO32-,由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含Fe2+,,选项C错误; D.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应为AgCl或硫酸银,不能确定是否含SO42-,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一定没有沉    淀生成的是(     )   X Y Z A NO2 HCl AgNO3 B NH3 O2 Al2(SO4)3 C CO2 SO2 CaCl2 D NH3 CO2 CaCl2   参考答案: C 略 12. 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A.HClO    B.NH4Cl    C.HNO3    D.AgNO3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HClO见光分解为HCl与氧气,故A不选;B、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HCl,见光不分解,故B选;C、硝酸见光分解为二氧化氮、氧气与水,故C不选;D、硝酸银见光分解Ag、二氧化氮、氧气,故D不选;故选B。 13. 金属的使用是人类拓展自身能力的标志之一。人类利用几种常用金属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金、铜、铁、铝,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A.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B. 金属的熔沸点高低 C. 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D.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参考答案: C 14. 碳与浓硝酸反应,显示了浓硝酸的                         A、不稳定性    B、挥发性    C、强氧化性    D、酸性 参考答案: C 略 15. 今有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2+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1+2MnCl2+8H2O+8Cl2↑若某溶液中有H+、Fe2+和I-,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参考答案: C 反应①中氧化性:Fe3+>I2;反应②中氧化性:Cl2>Fe3+;反应③中氧化性:MnO4->Cl2;因此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nO4->Cl2>Fe3+>I2。A.氯气能将Fe2+、I-均氧化,故A不选;B.KMnO4能将Fe2+、I-和Cl-均氧化,故B不选;C.FeCl3能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故C选;D.HCl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故D不选;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注意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然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以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回答以下问题:               (1)用Na2SO3固体和硫酸溶液制取SO2气体,应选用________(选“A”或“C”)做气体发生装置,不选用另一装置的理由是              。 小组同学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缓慢,可能的原因是                      。    (2)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制取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   。    (3)SO2气体通过D装置时现象是                      , 通过E装置时现象是                               ; SO2与H2S在B装置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中盛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各2分,共16分)(1)C   Na2SO3 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具“随开随用”功能的装置      i.Na2SO3 已部分变质 ii.硫酸溶液太稀            (2)FeS  +  H2SO4 = FeSO4  + H2S↑                 (3)溶液红色褪去    溶液紫色褪去   管壁变模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4)吸收尾气(H2S或SO2),避免污染空气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