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的政策保障

举报
资源描述
碳达峰的政策保障 一、 碳达峰的政策保障 (一)推动健全碳达峰法规及标准体系 推动全面清理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地方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推动制定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推动出台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加强节能低碳标准、认证、计量体系建设,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大力推行绿色、低碳产品认证及标准标识制度,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认证体系。按照国家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要求,建立完善有关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办法,强化碳排放数据管理。加强碳排放监测和计量体系建设,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加快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化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统计核算水平,探索建立碳排放基础数据共享机制。 (二)完善碳达峰经济政策 建立健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合理确定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资源节约利用、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提升等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机制。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新能源和节约能源车船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机制,严格执行阶梯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组织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继续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用好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建立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支持保险资金以股权、基金、债权等形式投资绿色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合格投资者按市场化方式设立各类绿色低碳科创、产业投资基金。 (三)建立健全碳达峰市场化机制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强化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市场机制与各类政策的统筹衔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进设立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 二、 低碳发展存在的短板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绿色技术创新还处在起步阶段,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才发布《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领域之一,低碳技术创新也是如此。一方面节能技术创新虽然进步巨大,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指标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即便在节能技术比较领先的粤苏沪地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节能环保产品也普遍缺乏,一些节能技术的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及材料还受制于发达国家。而且目前研发出来的节能技术还普遍存在推广难、选择难、融资难、落地实施难等突出问题,由此导致中国的整体节能技术进步还相对缓慢。 三、 碳达峰实施的工作原则 统筹协调、分类施策,坚持全区统筹,强化规划引领,各市、各重点领域、各重点行业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碳达峰目标任务。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系统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集中优势资源要素,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开放合作、内外联动,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区域能源合作,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统筹做好面向东盟的绿色低碳合作,加快建立绿色贸易和投资体系。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广西缺煤少油乏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切实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过度反应,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安全降碳。 四、 碳中和的目的 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也许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能为碳中和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人类能有得以长久生存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是每个人不可磨灭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根据《东京议定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但由于各种经济因素,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全球多数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的时间被推后。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 五、 中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必要性 (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 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这是目前主流科学界的共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地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影响严重,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不利影响已经频繁显现,形势越来越严峻。近期北美洲的超高温导致极端干旱和持续的森林大火等灾害,美国、加拿大热穹顶现象,西欧国家遭受持续的暴雨和洪灾,中国北方多地出现持续暴雨,河南超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引发洪水等等自然灾害的背后都很有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为了守住2℃的升温红线,需要全球在将来的30年内快速达到碳中和(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碳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另外,根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魏茨曼(MartinWeitzman)的研究:人类的应对策略不只是应对气温上升1.5℃或者2℃,而是要更加注意大幅降低气温上升5℃或者10℃的可能性,意味着需要采取的措施更为激进和迫切。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联合国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全球气候变化会议,人类已经为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了具有国际约束力的一系列公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主动承担碳减排国际义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对中国乃至全球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 (二)碳排放有可能成为工具 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个别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相关会议中提议实施如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壁垒,违反了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达成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等相关原则,妄图通过碳排放领域实施单边主义,有针对性地通过碳排放来遏制东方主力等相关国家(部分内容可能比较敏感,以东方主力进行代称)的发展和崛起。中国积极践行《巴黎协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愿景,主动提高国家在碳减排上的自主贡献,可以发挥示范性作用,得到一众国家的认可,彻底打消个别国家的不良意图。 (三)体现大国的责任担当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责任。关于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从历史累计数据来看,西方国家的排放主要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进行,应该以历史累计碳排放量还是以现在的碳排放量来分担责任一直是一个博弈点。另外,从人均碳排放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量远超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权力。所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还是有权力、利益核心矛盾的。而且,从国际角度看,碳排放权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权力,碳排放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国际一直以来存在的碳减排责任争议,也可以说是经济的博弈。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领导结构在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不纠结于历史碳排放总量等问题,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愿景,致力于采取有力度行动实施国家在碳减排领域的自主贡献,体现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决心和成就可以极大程度改变外国意识形态的一些刻板印象和负面看法。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有义务、有决心站上世界的舞台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六、 碳达峰实施的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合理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 七、 我国定下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指标的意义 (一)工作方面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曾表示,实现碳中和并不仅仅关乎能源与二氧化碳等方面问题,更是会涉及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例如某手机厂商积极响应碳中和政策,会要求其上游、下游等产业链也一同实现碳中和,从而推动行业形成新标准,倒逼各相关行业推出更多创新技术,为社会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二)生活方面 我国从低碳城市建设入手实现碳中和目标,近年来共推出三批低碳城市的建设试点,雄安新区的建设就是典型。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的建设理念,为其水质量以及空气质量奠定出众优势,从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全新局面的开创 根据数据预测,未来30年我国绿色经济投资规模或将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蕴藏的巨大发展机遇不言而喻。总的来看,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会为普通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投资机会,领先其他国家率先完成目标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得到快速转型升级,打开全新的局面。 八、 碳达峰的发展趋势 我国宣布将碳达峰目标提前,并首次提出碳中和,将有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序性、平衡性和多元化是减排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先后四次提出相关国际承诺。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