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群体就业创业帮扶项目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盲人群体就业创业帮扶项目研究 一、 实施盲人群体就业创业帮扶行动 继续扶持和发展盲人保健按摩、盲人医疗按摩传统就业项目,为盲人提供心理咨询、钢琴调律、咖啡调饮、文化艺术和语音客服、数据标注、网络主播、直播带货、音频编辑等新领域新业态的培训和就业机会。做好盲人医疗按摩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定和医疗考试等服务,推进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就业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盲人开办医疗按摩机构。依托盲人按摩实训基地及专科医院,开展盲人保健按摩骨干师资培训和盲人医疗按摩培训。落实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相关规范,打造具有南粤特色的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连锁运营模式。 二、 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就业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偏差 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由于受自身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残疾人就业常处于弱势地位。一是残疾人的生理条件无法满足一些劳动力强度高的行业要求;二是由于残疾人普遍存在受教育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同时受到家庭、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要求技术性、专业性高的行业,出现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导致残疾人的就业层次偏低,因此薪资不高、待遇差等问题比较普遍。 (二)残疾人就业区域差异显著 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残疾人的就业。有学者发现,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在城镇和农村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完全一致的。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就业,城镇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对于提高其就业机会没有农村明显;无障碍设施环境对于残疾人就业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生活的便捷使得残疾人就业意愿显著下降。而在城镇的残疾人由于城市压力较大不得不就业,无障碍设施的改善对于降低工作意愿程度影响较小。此外,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残疾人的各项扶持和社会保障水平也有不同,导致残疾人就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法律法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就业权益,我国出台了《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但由于执法主体不明确致使法规执行困难。在政策上为鼓励企业雇佣残疾人,出台了许多企业税务减免或优惠政策,但是较多企业迫于相关手续的繁琐,积极性不高,从企业选择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不雇佣残疾人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政策实施存在难度,效果不理想。此外,不同就业形态下的残疾人享有的扶持政策不一样,彼此间很难融合,政策分割现象严重,如个体就业的残疾人选择创业,但不能享受灵活就业的扶持政策。 (四)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机构中对相关部门的职责内容和管辖范围还没有明确,相关机构的责任问责机制未确认,以社会保险、生活救助、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不完善,同时也缺少评估监测机制。用人单位、雇员、服务机构之间缺少三方协议,应有的雇主责任险、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缺乏,无法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不利于消除其安全顾虑。 三、 残疾人就业的困难 (一)城镇残疾人就业没有保障,就业率低 基于残疾人的现状,他们大多选择就近就业,而大量的残疾人居住在乡村,就近原则会引导他们到附近的城镇。在城镇,残疾人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制度和运作模式很多都不正规,不完善。大多只做口头承诺,不签劳动合同,有的甚至签的是短期劳动合同。这导致了性能风险,这是相互的。不稳定的劳动关系伤害了双方的权益。 (二)行业有限,职位单一 在城镇就业的残疾人,或者说就业的大多数残疾人,一般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具有机械重复性,所在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成长空间有限,工资收入较低。 (三)就业信息不畅 乡镇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作用有限,残疾人几乎没有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快帮残疾人深刻感受到残疾人就业信息的匮乏,企业招聘残疾人渠道的不畅通。有时候,不是企业不愿意招残疾人,而是企业找不到残疾人,残疾人没有更多渠道了解招聘信息。这就导致了双方的误解。快帮残疾人致力于打破这种不畅的沟通,让双方在选择时更加冷静,将风险降到最低。 四、 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一)残疾人群体基本生活目标的改变 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期,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目标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可是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新残疾人观的产生改变了残疾人群体的这一目标,残疾人群体除了满足温饱水平之外,现在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问题有了一定的要求,希望能够得到和健全人一样平等的机会与各项权利,最重要的是现在残疾人群体中的许多人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 (二)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可实际上残疾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述各种身体的不同缺陷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之外,他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来自自己内心或是周遭环境的压力会让他们形成困境,比如基础设施不健全、别人的嘲笑或是异样的眼神、自己对自己的埋怨等等都会给残疾人群体带来不便与被边缘化不适感,残疾人群体所遭受的不幸并不仅仅只是所看到的表象。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残疾人群体更加需要的到帮助,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则能够给残疾人群体提供相对专业的帮助。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职业进入中国的时间不算太久,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仍然不是太过熟悉,因此社工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受一些误解,简单来说,社会工作就是一种帮助人与解决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和其他弱势群体。而相比起其他的弱势人群,残疾人群体有其特殊性,正如上文讲述的,残疾人群体所遭受的痛苦和困境往往都是双重的,与此同时,社工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时候,也需要更加清楚地明白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给残疾人社会工作带来的艰巨性,因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有可能被误解,还有残疾人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困难需要克服。 (三)助人自助的要求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就已经起步并且不断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残疾人事业在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已经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残疾人事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特点与基本方法主要是积极推进法制建设。但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化越来越得到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不能简单的来辅助他们、给他们提供便利,而是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己来帮助自己,甚至是要让他们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人,私以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这一点恰巧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中帮助服务对象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这层含义不谋而合,因此,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五、 残疾人就业岗位趋势特征分析 (一)残疾人就业岗位分布有逐步扩散的趋势 2006年残疾人就业位于排名前十位的就业行业分布比例总计达到56.99%,而2012年残疾人就业比重位于排名前十的就业行业分布比例合计达到46.12%。该比例下降了10个百分点,说明目前残疾人就业行业分布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同样2006年抽样调查的1462位残疾就业者就业岗位种类总计涉及有44种岗位,残疾就业人数比重排名前十位的就业岗位分布比例总计达到65.82%。而2012年抽样调查的1509位残疾就业者就业岗位总计有165种岗位,残疾人就业比重位于排名前十的就业岗位分布比例的总计达到43.93%,该比例下降了近22个百分点,残疾人就业岗位分布也有逐步扩散的趋势。行业和岗位的扩散效应证明残疾人就业渠道正不断拓宽,就业岗位逐渐增加,就业方向趋于多元,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效。 (二)残疾人就业岗位仍以中低级劳动技能为主体 残疾人就业排名前十位的岗位分别是操作工、助残员、后勤人员、包装工、勤杂工、保洁员、辅助工、保安员、行政办公人员和营业员,位于前十位的就业岗位基本以低级劳动技能制造和低端服务为主,也出现了社会公益服务(岗位:助残员)以及资本经营创投(岗位:个体创业者及零售店业主等)等新型就业岗位。根据统计,1509位残疾就业者中有1132位就业者的就业层次属于中低级劳动技能,占四分之三;有105位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助残员,占7%,这是近年来以残助残的一个可喜现象:担任中高级管理技术和中高级行政公务的各有98人和82人,分别占到调研残疾人就业总量的6%和5%,在就业层次上属于较高级别。调研中反映,有41位个体创业者或零售店业主,所占比例为3%,这是今后要大力支持发展的一个方向,有关部门要以优惠政策支持有创业意向的残疾者实现创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岗位分布特征与工作强度大小的要求相关 一二级残疾等级就业者的特色岗位工作强度较轻,三四级残疾等级就业者的特色岗位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从岗位分布来看,操作工、助残员、后勤人员、勤杂工等四个岗位均广泛分布于一至四级残疾等级的就业者排名前十的就业岗位之中,仓库保管员、营业员等制造业、服务业中工作强度较轻的岗位是第一、二级残疾等级就业者分布相对较广的特色岗位,还有相当部分残疾人从事纺织制造业、批发业、教育行业的工作。保洁员、保安员、包装工等体力强度相对较大的工作岗位是第三、四级残疾等级就业者分布相对较广的特色岗位。此外,还有相当规模的残疾人在专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制造、非金属制品制造等工作强度较大的制造行业工作。 (四)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就业层次明显有所提升 文化程度的提高对于提高残疾人就业层次有显著影响。本次调查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残疾就业者169人,该人群位于前十的就业岗位分别是:财务人员、行政办公人员、教师、业务管理人员、助残员、办事人员、后勤人员、人事专员、技术员、经营管理人员,这些岗位以第三产业的服务工作为主,基本没有制造业劳动技能岗位。从岗位分布来看,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残疾就业者以财务人员岗位最多,占到10.06%,其次是担任行政办公人员、教师岗位的人数比重也相对较高,均为9.47%排名前三位的岗位就业人数合计占大专及以上残疾人就业总量的29%。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较高的残疾人其就业层次普遍较高,工作岗位多为管理人员行政人员。 六、 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经过文献分析后,发现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个体和家庭因素、教育培训因素以及无障碍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一)个体和家庭因素 Mitra&ambamoorthi侧重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于2006年运用我国调查数据对南非的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影响因素研究,最终数据显示对残疾人就业影响最大的是残疾人自身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纪雯雯、赖德胜采用Probit模型对影响中国残疾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残疾人劳动参与决策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口学特征.最小的是家庭经济因素。 (二)教育培训因素 梁土坤运用聚类研究,对中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地区,进行了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最终发现影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重要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地区生产总值、按比例就业政策的差异、受教育水平,胡仕勇基于就业能力理论,采用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公共服务状况与残疾人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专业技能培训、受教育程度对残疾人参与社会劳动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年龄对残疾人就业表现出极大的负向影响。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应该要把重点放在残疾人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上,并且大力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最终把产、学、研一体化作为最终目标。原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郁松华教授认为,应该在残疾人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应体现残疾人诉求。在残疾大学生就业保障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资助政策。与中国实施的高等教育相比,残疾人的高等教育的校园建设、师资力量以及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显得十分滞后。残疾人高校中特殊教育师资人员的缺乏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残疾人教育培训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三)无障碍环境因素 无障碍环境指的是能为残疾人消除残疾障碍,让交通、信息、交流无障碍的环境。应重新分配社会资源。除了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