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 1.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  )。 A.银杏 B.大象 C.丹顶鹤 D.蝗虫 2.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 )。 A.气候因子 B.土壤因子 C.地形因子 D.生物因子 3.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  )。 A.形态适应 B.生理适应 C.行为适应 D.结构适应 4. ( )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A.休眠 B.冬眠 C.夏伏 D.日蛰伏 5. 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6.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 A.阶段性 B.限制性 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 7.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落,甚至出现种群灭亡。最易出现这种情形的生物类型是( )的种群。 A.出生率高 B.生长快 C.成熟晚 D.个体小 8.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 A.过多的氮 B.过多的磷 C.过多的碳 D.过多的氮和磷等 9.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10. 地衣的生活型是( ) A.内生植物 B.一年生植物 C.浮游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类型是 ( ) A.气相型 B.沉积型 C.水循环 D.A+B+C 1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 A.地质大循环 B.生物小循环 C.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D.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13.判断下列关于多样性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低 B.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 C.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的群落与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可能出现同样的多样性指数 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一定高 14.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无关系 D.不可确定 15. 白桦、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是由于 ( ) A.水分的限制 B.低温的限制 C.高温的限制 D.养分的限制 16.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 A.海克尔 B.坦斯利 C.马世骏 D.竺可桢 17.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  )。 A.前顶极 B.后顶极 C.分顶极 D.亚顶极 18. 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食肉动物和分解者 D.草食动物和分解者 19.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 (  )。 A.维持恒定 B.产生波动 C.逐级降低 D.逐级升高 20.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 A.使土壤成分缺氮 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 C.气候变暖 D.水污染 21.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2.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23.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 )提出的。 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 24. 一片农田弃耕后,依次被杂草、灌丛J-SN森林替代的过程属于(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逆行演替 D.水生演替 25.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D.能量传递定律 26.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 (  )。 ①发达的通气系统 ②叶片极厚 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 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正确 27. 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其原因主要是( )。 A.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B.生物适应性变化引起的 C.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和生物适应性变化引起的 D.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 28.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 A.种群动态研究 B.种群数量 C.种内、种间关系 D.种群调节 29.水分临界期是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作物不同,需水临界期也不一样。如( )。 A.小麦是发芽期 B.水稻是苗期 C.花生是结果期 D.玉米是“大喇叭口”期到乳熟 30. 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出现的次生裸地,与原生裸地( )。 A.差异极大 B.有些差异 C.差异不大 D.没有差异 31.“-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 A.密度效应 B.产量效应 C.温度效应 D.边缘效应 32.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 )。 A.地球化学循环 B.生物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 3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景观 34. 为了能够加快在水中的移动速度,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身体常呈流线型,是为了减小运动的 ( ) A.压力 B.重力 C.阻力 D.浮力 35.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36. 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 A.光能 B.水分 C.养分 D.以上三者皆是 37.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8.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油菜 B.冬小麦 C.水稻 D.甜菜 39. 影响苹果果实着色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 A.CO2 B.养分 C.水分 D.光照 40. 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 )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 A.400nm B.360nm C.240~340nm D.200~300nm 41. 必须经常或暂时居住在寄主体上并从寄主处获得营养,这种寄生生物是( )。 A.兼性寄生生物 B.专性寄生生物 C.腐性生物 D.碎食性生物 42. 下列属于群落交错区的是( )。 A.森林和草原之间的灌丛地带 B.湖泊到山地的森林地带 C.山地到农村的农田带 D.海陆交界的潮间带 43. 森林的年龄是森林( )指标。 A.稳态的 B.年龄结构的 C.密度的 D.发育的 44.下列生物中(  )属于腐食动物。 A.秃鹰 B.麻雀 C.老鹰 D.黄雀 45.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4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47. 根据生物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48.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 )。 A.有序性 B.整体性 C.整合性 D.稳定性 49. 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主要采用 ( ) A.白箱方法 B.灰箱方法 C.黑箱方法 D.遥感方法 50. 红树林是热带地区适应于( )的常绿林或灌丛。 A.赤道南北的热带地区生态环境 B.热带地区海岸和河湾生态环境 C.所有海岸和河湾生态环境 D.热带以南、温带以北的中纬度地区生态环境 二、填空题(20题) 51. 广义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____。 52.分解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造地球表面的惰性物质,降低______的危害程度。 53.我国对植物群落主要分为三级: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群丛。______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 54.某地的______温度,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55.按人类的需求,由人类设计制造建立起来,并受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生态系统为__________。 56.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积累与消耗等均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 57. 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壤,另一个是______。 58.广义的共生包括偏利共生、原始合作和__________。 59.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的气候,相应的变化植被依次出现__________、半干旱草原区和干旱荒漠区三大植被区域。 60.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____。 61. 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 62. 我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始建于______年。 63. ______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地带,这种过渡地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变化很突然,有的则表现为逐渐过渡。 64.在相同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不论种群的密度如何,其最终产量总是趋于相同,这就是 ______法则。 65.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_____圈中。 66. ______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态和结构。它是认识生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生物群落的主要指标。 67.各种因子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是生态因子__________规律。 68.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环节间、环节内能量转换效率总称为__________。 69. 随着气候的季节性交替变化,群落呈现出不同的外貌,这就是群落的______。 70.______的定义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的。 三、判断题(10题) 71. 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 A.正确 B.错误 72.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 73. 世界人口迅速的增长,是土地承受压力的原因之一。( ) A.正确 B.错误 74. 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某种鸟类减少,某些昆虫因失去其消费者而爆发性增加,树木的枝叶因昆虫吃食而受到危害,鸟类就会更加减少。( ) A.正确 B.错误 75. 进入海洋的物质可以由一些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进入陆地生态系统而重新回到陆地。(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