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育才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育才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 实践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k*s5u A.不能用电解AlCl3来制取Al,也不能用电解MgCl2来制取镁 B.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C.CO2与SiO2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D.Na、K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 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 参考答案: D 略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D.同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电解质,这些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75 mL 1 mol·L-1  CaCl2溶液 C.100 mL 1 mol·L-1  KCl溶液           D.75 mL 1 mol ·L-1  AlCl3溶液 参考答案: B 略 4. 室温下,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Cu2+、Cl﹣、NO B.K+、Na+、CO、S2﹣ C.K+、Na+、CH3COO﹣、SO D.Ba2+、Mg2+、HCO、Cl﹣ 参考答案: D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强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 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 B.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D.碳酸氢根离子能够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解答:解:A.NH4+、Cu2+、Cl﹣、SO42﹣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错误; B.K+、Na+、CO32﹣、S2﹣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错误; C.K+、Na+、CH3COO﹣、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错误; D.Mg2+、HCO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HCO3﹣与氢离子反应,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 B 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了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 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验证NaOH溶液中是否混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有Cl- 参考答案: B 略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吸热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 C. 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碳高温下与CO2反应是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 D A. 反应条件与反应的吸放热无关,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可能为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即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 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判断吸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故B错误;C.虽然 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在常温下就能发生,但属于吸热反应,故C错误;D. 碳高温下与CO2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属于吸热反应,故D正确;本题答案选D。 7. X、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0,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则X、Y形成的化合物是(  ) A.MgF2  B.NaF C.LiCl  D.Na2O 参考答案: B 解析 A项中Mg和F质子数之和为21;C项中Li+和Cl-不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D项中Na和O质子数之和为19。 8.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B.将浓硝酸滴入某些蛋白质溶液中而显黄色,称为焰色反应 C.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用水浴加热 参考答案: C 9.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2O2 →Na2O      B.Fe→FeCl3     C.CuSO4→Cu    D.HClO→Cl2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B<A<C B.元素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C.B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D.C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剧烈反应的单质 参考答案: A 11. 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有关原溶液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至少存在4种离子 B. 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 / L C. SO42-、NH4+、Fe3+一定存在,Al3+、K+、Cl-可能存在 D. SO42-、NH4+、Fe3+、Cl-一定存在,CO32-一定不存在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则一定有NH4+、Fe3+,且NH4+的物质的是为0.02mol,因为Fe3+不能和CO32-大量共存,故一定没有CO32-;过滤,洗涤,灼烧,得1.6g固体,该固体为0.01mol Fe2O3,则Fe3+的物质的是为0.02mol;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该沉淀为0.02mol BaSO4,则一定含有0.02mol SO4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还有Cl-、无法确定是否有Al3+和K+,故c(Cl-)≥0.4mol / L。综上所述,C不正确,本题选C。 12. 下列实验用来证明SO2的存在,其中正确的是(  ) A.能使品红褪色 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D.通入稀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得澄清溶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硝酸 参考答案: D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仅有二氧化硫; B.酸性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二氧化硫和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亚硫酸钡沉淀能溶于稀盐酸,碳酸钡也溶于稀盐酸; D.二氧化硫、溴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 【解答】解: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仅有二氧化硫,还有氯气等,故A错误; B.酸性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如HCl气体、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故B错误; C.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能溶于稀盐酸,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故C错误; D.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再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使溴水褪色的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 A Al2O3(SiO2) 过量NaOH溶液 B CO2(HCl) 饱和Na2CO3溶液 C Al2O3(Fe2O3) Al粉/加热 D Na2O2(Na2O) O2/加热   参考答案: D A、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法除去氧化铝中的二氧化硅,选项A错误;B、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选项B错误;C、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铁与氧化铝熔在一起,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选项C错误;D、氧化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4. 关于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是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电流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参考答案: B 略 15. 在光照的条件下,将1 mol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甲烷和氯气均无剩余,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若已知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Z mol,该反应中生成HCl的物质的量是(     ) A. (1+X+2Y+3Z) mol    B. (X+Y+Z)mol C. (2X+3Y+4Z)mol    D. (1-X-Y-Z)mol 参考答案: A 【详解】A.因为甲烷和氯气均无剩余,则由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一氯甲烷的的物质的量为(1-X-Y-Z)mol,由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n(HCl)=n(CH3Cl)+2n(CH2Cl2)+3n(CHCl3)+4n(CCl4)=(1-X-Y-Z+2X+3Y+4Z)mol=(1+X+2Y+3Z)mol,故A正确;答案选A。 【点睛】质量守恒是化学反应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守恒法也是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守恒思想也是化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如图为配制480 mL 0.2 mol·L-1 NaCl溶液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溶解过程中,要等烧杯中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入容量瓶 (2)①中应称NaCl________ g;②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