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分析 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 (一)汽车零部件目前的竞争格局 从全球角度来看,来自日本、美国、欧洲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或地区的大型零部件生产商占据着先发优势,拥有体系标准、技术人才、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的竞争基础,已经在各大汽车市场成立独资、合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产业布局。在全球百强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名单中,超过80%的企业来自以上地区,总体集中度水平相对较高。 在中国国内,得益于政府政策扶持、资本市场助力以及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本土优势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得到全球整车制造企业的广泛认可。在全球百强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名单中,有近10%为中国企业。然而,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起步较晚,整体的竞争能力仍较为薄弱,大部分企业还集中于二级、三级供应商体系中,以生产制造初级、低端产品为主,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竞争激烈。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的发展态势 对于多数传统车企,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供应体系,进入壁垒较高,供需双方深度绑定,品牌竞争的难度与日俱增,各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更多聚焦于体系内的新车型或新项目的获取,在研发、质量、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的企业会更易于在竞争中胜出。 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的加深以及一批造车新势力的涌现,整车企业对零部件的技术革新、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市场的竞争空间进一步打开,市场竞争格局将迎来调整的机会。在未来,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前沿技术的供应商将体现出更强劲持久的发展潜力,而对新兴车企以及创新产品的市场争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的竞争方向。 二、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汽车零部件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汽车行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些年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对汽车零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在低端市场中存在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起初中小企业能够凭借成本价格优势获得一定利润空间,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众多小型供应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但行业内规模型大厂商则能持续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凭借高端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并购重组步伐,整合产业链,并持续向海外市场扩张。整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随着我国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由2015年的12,090家增长至2020年的14,018家,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总计36,310.65亿元,2010年至2017年,行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8%,整体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2018年由于行业整体不景气,当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汽车行业的内需扩展,2019年和2020年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都有所增长,同比上年分别增长5.98%和1.55%,逆转了之前的下降趋势。此外,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的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汽车零件部件及配件出口市场也呈现增长趋势。2017年至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出口金额从2,101.12亿人民币增长至2,277.03亿人民币。2020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同比上年有略微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整车行业下降幅度不大,主要原因系海外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供应商供应能力不足,海外对国内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需求依然旺盛,且国内在汽车保有量较大的情况下,售后需求稳步上升。由于我国汽车零件部件行业经多年的竞争发展与经验积累,企业生产规模、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近年来,由于国三淘汰、国六排放新标和治理前期不合规车辆等政策的影响,带动了车辆的阶段性集中采购和置换,市场需求释放。其次,《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浙江、广东等多省推出的区域性的汽车产业发展计划等多项政策的推动指引,进一步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对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产品加大投入,积极进行布局。此外,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部分企业无论在服务上还是技术上,都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随着汽车产业布局的不断完善,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产业链转移与采购全球化的窗口,深入参与到国际汽车产业链中去。我国已经逐步成为零部件巨头企业布局的重要地区,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稳步增长。 随着产业集中度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逐渐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形成了汽车整车制造、零配件制造等汽车全产业链的集群效应,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有助于放大规模优势,为汽车行业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奠定良好基础。 集合了整车制造商和配套产业园的六大产业集群分别位于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均衡分布于全国各地区,既临近消费市场,又具备出口海外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一布局有助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过渡到集中化、专业化的成熟市场阶段。 四、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汽车零部件的上游为钢铁、塑料、橡胶以及电子元件等原材料,而汽车零部件行业位于汽车产业链中游。下游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市场,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以及售后维修市场两大领域。 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包含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汽车电子、底盘系统、内外饰等,新能源汽车则不含发动机和变速箱,增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根据钜大锂电数据,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在新能源汽车成本中约占50%。 五、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整车制造公司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与外部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配套供应关系,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模式,这大幅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国际较为成熟的汽车工业市场通常具备成熟的配套零部件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整合,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产业集中的特点,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日本,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能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2021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营业收入前5名分别是博世、电装、采埃孚、麦格纳、爱信精机。日本企业在百强中数量最多为22家,其次是美国21家和德国18家,上榜的100家企业中有96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亿美元,24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0亿美元。 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和升级实现了与整车同步、稳健发展态势。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围绕整车市场布局,近30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汽车工业崛起,凭借巨大的市场和成本优势,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规模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日韩三国均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之一,培育了一大批本土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欧美汽车整车厂商产能也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携同原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商共同在亚太地区投资建厂。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心。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对整车厂商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配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汽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末,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总产值达到3.63万亿元。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为2,693.16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汽车制造业的比重达52.9%。整车和零部件比例接近1:1,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本土零部件厂商已经具备整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全面覆盖发动机、底盘(传动、制动、转向、悬架系统等)、车身及附件、电子系统和安全系统等组件。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的方式在较多关键零部件领域均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已经成功融入全球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中国有十家企业入围百强。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以整车厂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上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汽车整车生产所选择的引进—消化—吸收路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始终处在追赶整车制造能力的过程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从生产规模、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品牌效应等多方面与整车产业需求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实力亟待加强。 (一)汽车整车厂零部件外购趋势明显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等组成,各系统又有多个零部件构成,汽车整车组装涉及的零部件种类众多,且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规格和类型也各不相同,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标准化的生产。汽车整车厂作为行业内的主导者,为提升其生产效率、盈利水平,同时降低其资金压力,逐步将各类零部件剥离出来,交由上游零部件厂商进行配套生产。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分工明确,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特征 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多层级分工特点,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主要按照零件、部件、系统总成的金字塔式架构,具体划分为一、二、三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具备参与整车厂联合研发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二、三级供应商一般专注于材料、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二、三级供应商竞争激烈,需要通过加大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等方式摆脱同质化竞争。 随着整车制造商角色从大而全的一体化生产、装配模式逐步转变为专注整车项目研发设计,汽车零部件厂商角色逐步从单纯制造商延伸至与整车厂商联合开发,根据整车厂的要求开发生产。在专业化分工背景下,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三)汽车零部件趋向于向轻量化发展 1、节能减排使车身轻量化成为传统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各国纷纷出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法规。根据国家工信部规定,我国乘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标准将从2015年的6.9L/100km降到2020年的5L/100km,降幅高达27.5%;欧盟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取代自愿性的CO2减排协议,在欧盟范围内推行汽车燃料消耗量和CO2限值要求和标示制度;美国发布了轻型汽车燃料经济性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定,要求2025年美国轻型汽车的平均燃料经济性达到56.2mpg。 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相关数据,燃油车的重量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