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照明系统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

举报
资源描述
汽车智能照明系统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 一、 汽车零部件主要行业壁垒 (一)汽车零部件质量体系认证及供应商评审壁垒 汽车零部件行业长期实行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目前主流的认证体系为IATF16949:2016,由国际汽车工作组于2016年发布。国内外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基本都要求其供应商执行该项认证,以保证在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的较高水平。该质量认证体系评估内容多,要求严格,具有较高门槛,为进入主流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必要条件。同时,各大整车制造企业还实行独立的供应商评审体系,对新增供应商的同步研发设计能力、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质量管控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审并持续管理,只有通过评审的企业才能进入各大整车制造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名录。而由于整车企业严格的供应商遴选机制,一旦建立起供销关系,整车企业便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即使在推出新车型时,也往往优先考虑由现有供应商进行设计和生产供货。因此,多数通过评审的供应商均能够与整车制造企业维持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对外部竞争对手形成明显的资格优势,而新进入企业必须花费较多精力和成本来满足市场准入和资格认证的各项要求。 (二)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及人才壁垒 汽车零部件对汽车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一个合格的零部件在材料筛选、生产制造以及质量检测等环节均需要有充分的技术支持,没有技术基础的企业往往只能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被市场淘汰。 随着汽车行业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汽车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汽车的高科技属性日益强化,这也迫使原有的设计制造工艺需要不断通过研发来实现技术进步以适应新设备、新产品和新环境。同时,整车制造企业出于控制开发成本的考虑,越来越多地将研发环节下沉到零部件企业,通过发挥供应商的研发能力以完成部分零部件产品的设计以及工装和模具的开发。这就要求如今的零部件企业必须具有充分、持续的同步研发设计能力,才能够快速适应整车制造企业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所有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发挥,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积累较少,导致相关行业人才数量稀缺。因此,可以留住并持续培养优秀人才的企业才能够在行业内长久发展。 (三)汽车零部件资金壁垒 为了满足整车制造企业较高的评审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必须投入较多的资金对生产、管理、供应链、研发等各个环节进行提升,包括采购先进精密设备,引入高端人才,设立配套实验试制设施,建立自动化智能管理体系等等,因此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资金需求往往较大。同时,考虑到整车制造企业的评审时间一般较长,零部件企业前期投入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足够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本支撑正常运营。 二、 行业现状及市场规模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具备不同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内外饰件、行驶系统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部分自主企业技术比较完善,同时依靠一定成本优势,走上之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件处于成长期,国内优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产品线和客户端的延伸,逐步进入全球配套体系。而汽车电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导入期。 (二)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的差距正与发达国家逐步缩小 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滞后,行业内零部件供应商普遍规模较小,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整体技术实力偏弱,中小规模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等问题。 相对于国内而言,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技术上领先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在技术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配套零部件行业的成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和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通过同步开发、模具设计与开发、工艺制程、规模化生产等能力的强化,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上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益于海外汽车品牌和零部件企业国内设厂,是国家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伴随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上涨,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并逐步走向海外。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智能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凭借成本、先进制造能力、快速反应和同步研发能力,使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四)行业进出口发展良好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带动汽零行业在进出口方面逐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出口方面,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含汽车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余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20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占比约22%;零部件出口额55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9%,占比约78%。其中,我国汽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主要类别为车架和制动系统,分别出口50.41/49.43亿美元)和零附件为主,主要出口市场为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北美洲和欧洲。 进口方面,2015-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其中,我国汽零部件进口以关键件为主,占比近七成,其中,变速器进口额104.4亿美元,占关键件进口额比重达48%,主要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整体看,欧洲、亚洲为我国汽车关键件主要进口市场。 (五)轻量化电动智能化打开零部件量价空间 通过轻量化、电动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为国内厂商创造更多机会接入整车厂配套环节,同时提升自身产品价值量进一步实现量价齐升。具体地,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 电动智能化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其中,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配件等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智能座舱方面,根据IHS估算,全球及中国市场中智能座舱渗透率稳步增长,全球/中国市场分别由2019年的38%/35%发展到2021年的49%/53%,我国加速赶超全球市场渗透率。 自动驾驶方面,全球ADAS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146.3亿美元上升为2020年的175.7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0.1%;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达到844亿元,同比增长19.3%;同时,2021年,国内L1/L2占比分别达25.9%/16.4%,L1-L2级别即以车道保持、自适应灯光控制、盲点辅助系统、交通信号识别等技术为主的辅助自动驾驶技术。 线控制动方面,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总体渗透率位于低位;受益于电车销量高增且新能源汽车配置率较高,整体增速较快;根据佐思数据中心,我国汽车线控制动搭载率2022年9月已突破20%。国内自主厂商客户拓展加速,继峰股份、伯特利、德赛西威分别深耕智能座椅、智能电控方向、智能座舱及驾驶,22Q1-Q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4.8/-0.8/6.9亿元,同比+30%/-148%/+41%。 三、 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特征 (一)汽车零部件周期性 汽车作为大型耐用品,其消费受包括宏观经济、国家政策以及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当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居民购买力达到一定水平,消费意愿积极,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零部件的产销情况必然得到正向促进;当经济发展停滞或者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力减弱,汽车市场低迷,这也将直接传导至上游的零部件行业,使得发展放缓甚至是下滑。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宏观经济趋同的周期性。 (二)汽车零部件地域性 随着汽车产业配套体系的深化以及对有效控制仓储物流等供货成本的需要,更多零部件生产企业选择围绕主要供应的整车制造企业进行布局,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冀、华中、西南六大区域的汽车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由数个主要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带动周边配套供应链协同发展,地域特征明显。 (三)汽车零部件季节性 历史经验显示,一般第一、第四季度的国内汽车销量较高,第二、第三季度的销量相对较低,而全年来看,汽车市场的供需总体保持平稳。所以与整车销售市场存在正相关性的零部件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四、 汽车零部件供应模式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当前汽车供应链模式下,整车厂完成外覆盖件冲压、整车焊装及喷涂,再将其他所有白车身、座椅、悬架结构件的冲压环节和组件焊接环节交由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整车厂将零部件厂生产的白车身组件,再与厂内自产的外覆盖件一起焊装为白车身,而后喷涂、总装,完成整车制造流程。零部件厂商与整车厂一般采取逐级供应的方式进行配套,一级供应商为整车厂商配套,二、三级供应商为一级供应商配套。一级供应商主要供应系统总成或模块化零部件,如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座椅系统等,可能是整车厂商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如华域汽车、东风科技,也可能是独立供应商,如云内动力、京威股份,二、三级供应商主要为一级供应商配套单个产品,如变速器齿轮等,一般都是独立供应商,如精锻科技、拓普集团等。 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49.25%,但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领域,外资厂商的市占率高达90%。因此,汽车零部件各个环节(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子系统、底盘系统、内饰件等)深度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动力总成系统中的东安动力、潍柴动力、精锻科技、飞龙股份等;传动系统万里扬、中马传动和长春东等;汽车电子环节的科博达、星宇股份、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和德赛西威等;底盘系统中的拓普集团等;电器设备中的均胜电子;内外饰系统中的华域汽车、福耀玻璃、岱美股份和华阳集团等。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样面临产品、技术、制造方式等领域的大变革。随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持续发展,汽车零部件厂商配套产品发生巨大变化。汽车零部件品类将不断扩张,相关部件渗透率将逐渐增加,带动汽车电子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产业价值链面临重构。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巨大的潜力。 长期来看,细分领域龙头具备成本管控、商务开拓维系等中国2B制造业的核心优势,由此带来产品品类扩张、外资替代、进军海外等多成长途径,进而对冲行业景气波动,保持高于汽车行业终端增速成长。未来随着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厂商的崛起,以及国产零部件厂商技术的积累,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五、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在低端市场中存在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起初中小企业能够凭借成本价格优势获得一定利润空间,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众多小型供应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但行业内规模型大厂商则能持续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凭借高端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并购重组步伐,整合产业链,并持续向海外市场扩张。整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随着我国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由2015年的12,090家增长至2020年的14,018家,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总计36,310.65亿元,2010年至2017年,行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8%,整体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2018年由于行业整体不景气,当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汽车行业的内需扩展,20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