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医共体建设行动计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医共体建设行动计划 一、 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医共体建设 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有序推进以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县级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到2025年底,县市区力争各建成1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具备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水平)。 二、 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经验 基层卫生工作主要包括城镇社区、农村卫生工作,其人员包括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基层卫生工作是我国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基础。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保健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保护人民健康的基础和首要阶段。国家重视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关键;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普遍建立是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多层次多渠道建设农村卫生队伍是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因素;统一领导,多部门合作,群众参与,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国家、集体、群众多方集资办医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行合作医疗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推动农村卫生工作发展,使农民获得医疗保障的正确决策;城市支援乡村是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坚强后盾。 三、 基层卫生健康总体要求 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达到推荐标准的占比达到15%以上,达到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标准11家以上;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65%以上;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配备2名以上全科医生;村卫生室标准化率95%以上,公有化率85%以上。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就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 基层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 当前卫生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这就要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必须顺应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改革转变职能,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本人就基层卫生监督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叙述一些看法,供大家探讨。 卫生监督作为保障人群健康的社会卫生干预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卫生部门管卫生的主要内容。卫生监督就是卫生行政执法。卫生监督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上级依法委托授权单位依法对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或行为,依法予以处理的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过程。这种监督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强制执行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是保护人群健康的最有利和最有效的手段,是社会向着文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几年来,国家相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使卫生监督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运行的轨道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显著的成就,从目前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状况来看,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生产经营单位守法意识不强 虽建立了卫生管理组织制度,但不认真检查落实,不能有效地执行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 (二)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各地虽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前些年由于分级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加之基层卫生监督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开展的有偿服务是一条补充经费不足的途径,不少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为了求生存、促发展,对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愿意管或抢着管,效益不好的单位不去管或相互推诿,出现了不监督就发证,只收钱就发证,只发证不管理或先发证后管理等违法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执法的形象,也大大降低了执法力度。 (三)严肃执法和规范化管理不严 预防性生监督作开展不及时,给经常性监督作带来了许多隐患,主要卫生指标监测不能完全检测,主要原因是监测仪器缺乏,多数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无力购置或更新监测仪器,不能正常开展监测工作,导致卫生监督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四)卫生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工作落后 随着卫生监事业的发展,基层卫生监督队伍不断更新壮大,对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需求增加,卫生行政部门不注重培训工作,缺乏具体的措施和督促手段是造成基层卫生监督队伍法律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偏低的重要原因。 五、 基层卫生服务背景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召开,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forallbyyear2000,HFA/2000)的全球战略目标,旨在促进各国采取行之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从而平衡卫生资源分配,缩小卫生保健存在的差距,最终使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其重点在于使发展中国家人人都能获得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为了促进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NationsInternationalChildren'sEmergencyFund,UNICEF)在1978年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提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PHC)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和关键。 此后,世界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初级卫生保健,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等促进人群健康,如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健康服务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卫生事业,逐步建立起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就近居民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随着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新医改所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也在逐步实现,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了有力保障。 六、 加强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原因 (一)基层卫生服务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基层卫生服务具有较好的地理可及性,覆盖人群范围广,可以提供多样化卫生服务,可以快速响应居民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强基层有助于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二)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有助于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大多在基层,但卫生资源配置却较多在大型医疗机构、县级医院等,通过强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分级诊疗引导居民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流动,有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有助于促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抑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通过鼓励参保居民与所在辖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引导居民就近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通过家庭医生诊断和双向转诊,帮助参保和签约居民合理利用医疗服务,从而节约费用。 (四)有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家庭医生等基层卫生服务项目是以个体及其家庭为中心的,更易于实施三级预防中的病因预防和三早预防,此外将居民健康状况纳入健康管理中,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参与度和信任度,也有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五)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有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 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群的健康理念和健康需求也在变化,通过基层卫生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灵活调整,可以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有助于新理念、模式的快速推行,即增强造血功能,使基层卫生服务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七、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前,全国有县级医院1.5万个,乡镇卫生院3.6万个,村卫生室62.2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万个,基本实现每个县都有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卫生室,90%居民15分钟内可以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医务人员397.8万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39.1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8.3万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达144.1万人(含卫生院在村卫生室工作人员)。2018年全国新增全科医生4.3万人,全科医生总数达到30.9万,壮大了基层医师队伍。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持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逐步构建综合、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和基层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指导基层机构对照服务能力评价指南自评自查和整改提升。三是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远程医疗基本实现对县级医院的覆盖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延伸。通过以上举措,基层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19年1-10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36.6亿人次,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52%,其中,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9.0亿人次,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3.9亿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6.6亿人次,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坚持防治结合,让疾病在基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用有限投入取得较高产出的关键。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人均财政补助标准15元,城乡居民免费获得。201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9元,项目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其中有12类项目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通过项目的开展,城乡居民甚至是最边远、最贫困的农民居民也可以公平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到了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