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东陆房乡中心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东陆房乡中心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参考答案: B 2. 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流入兔的能量去向不包括 A.通过兔的粪便排出最终被分解者利用  B.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 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D.供草合成有机物利用 参考答案: D 3. 杨树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A.叶绿体  B.叶绿素   C.类囊体的薄膜     D.叶绿体基质 参考答案: A 4.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参考答案: C 5. 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m;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 A. 2N和m    B. N/2,和m/2    C. 2N和m/2    D. N和m 参考答案: A 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根据题意可知,在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DNA含量为m;而后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含量不变,即染色体数目为2N,DNA含量为m,故选A。 6. 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参考答案: C 7. 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此基因a转到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有关这一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随着马铃薯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并表达 B、基因a导入成功后,将抑制细胞原有的新陈代谢,开辟新的代谢途径 C、细菌的DNA分子较小,可直接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中不需整合到马铃薯的DNA分子中 D、目的基因来自细菌,可以不需要运载体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参考答案: A 8. 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ATP分子的形成                  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 C.抗体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       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参考答案: C 略 9. 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试管苗或人工种子,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表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参考答案: D 【考点】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51:细胞的分化;R4: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是由于该细胞具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套的遗传信息. 一般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解答】解: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A正确; B、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全部基因,B正确; C、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试管苗或胚状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仍然是细胞,而不是个体,所以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D. 10. 2011年8月,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出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牛犊“织女”,从其乳汁中获得大量的赖氨酸。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克隆技术又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题中赖氨酸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可以是XX也可以是XY B.将赖氨酸基因导入牛的卵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也能形成转基因牛 C.人们只在“织女”的乳汁中才能获取赖氨酸,是因为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才有赖氨酸基因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大量的赖氨酸,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 参考答案: D 11. 固醇类物质中不包括(    ) A.维生素D    B.性激素      C.磷脂      D.胆固醇 参考答案: C 12. 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 参考答案: B 13.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参考答案: B 14.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②激素是有机分子 ③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      ④激素是信息分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C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植物激素的概念. 【分析】激素是有机物,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发出器官,激素的作用进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解答】解:①激素随体液运输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①错误; ②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分子,②正确; ③激素通过调节各种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③错误; ④激素是信号传导的分子,属于配体,能够传达信息控制细胞的活动,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某些局部变化,④正确. 故选:C 16.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    )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花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花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花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花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参考答案: C 17. 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               B.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参与反射和感觉的形成 参考答案: B 18.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人和迁出 B. 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 C. 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內是均匀分布的 D. 进行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 参考答案: A 【分析】 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在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样本数据足够大等。 【详解】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这样测得的种群密度才准确,A正确;选取样方面积既能保证物种数较全,又能保证面积最小,取样方便,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B错误;标志重捕法所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內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 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对果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       B.底物浓度一定时,酶用量越大,滤出的果汁越多 C.本实验应控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     D.反应液的pH必须相同 参考答案: B 20. 如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是-H)且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多肽至少含有一个羧基(位于第1位)和一个氨基(位于第30位)    B.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5个氧原子    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3条肽链 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 参考答案: D 21. 将硝化细菌体内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 A.C、H、O、N、P等元素       B.5种含氮碱基 C.4种核苷酸                    D.8种核苷酸     参考答案: B 22.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植物离体的细胞培养成植株,表明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 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表明伞藻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 利用核移植技术培养克隆动物,表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D.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多种血细胞,表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参考答案: A 将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试管苗或胚状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项正确;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表面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和有关,不能体现伞藻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项错误;利用核移植技术培养克隆动物,表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项错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多种血细胞,表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全能性的定义。判断体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的标志是看起点和终点,起点是“已分化的体细胞”,终点是发育成“个体”。 23.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