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市永定区西溪坪街道办事处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张家界市市永定区西溪坪街道办事处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可以是    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 参考答案: C 略 2.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参考答案: B 略 3. 向含a g HNO3 的稀溶液中,加入 b g 铁粉充分反应使铁粉全部溶解。已知有 HNO3 被还原,则 a:b不可能的是        A. 2:1          B.3:1                 C.4:1                 D.9:2 参考答案: A 4. 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熔融状态能导电        D. 水溶液能导电 参考答案: C 略 5. NaNO2像食盐一样有咸味,有很强的毒性,误食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2 NaNO2+4HI= 2NO↑+I2+ 2NaI+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该反应的氧化剂为HI B. 反应产物中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有I2、NaI C.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l D. 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可以服用HI溶液解毒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NaNO2转化为NO,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2价,所以氧化剂为NaNO2,错误;B、NaI不能使淀粉变蓝,错误;C、NaNO2为氧化剂,在方程式中的系数为2,HI为还原剂,化合价变化的HI的系数为2,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正确;D、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服用HI溶液产生有毒的NO,故D错误。 6.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   NaCl(aq)+H2O(1) △H= +57.3kJ/mol 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2H2(g)+O2(g)   2H2O(g) △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 D.已知C(s)+O2(g)   CO2(g) △H1 ;C(s)+ 1/2O2(g)=CO(g) △H2 ,则△H1<△H2 参考答案: D 略 7. 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电子总数    D.分子总数    参考答案: D 8. 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A. 3和17                               B. 1和8 C. 1和6                               D. 7和12 参考答案: D 9.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低负价等于X、Z的最低负价之和,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W的简单氢化物与X的简单氢化物化合形成的盐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压下,单质的沸点:W>Z B. Y与X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C. 原子半径:W<X<Y<Z D. W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弱 参考答案: B 【分析】 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可知Y是Na;W的简单氢化物与X的简单氢化物化合形成的盐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结合W、X原子序数均比Na小,可知W的简单氢化物是NH3,X的简单氢化物是HF,即W是N,X是F;W的最低负价等于X、Z的最低负价之和,Z是S。 【详解】A. 常压下,N2是气态,S是固态,故单质的沸点:N2<S,故A错误; B. Na与F形成化合物NaF属于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 C.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F<N<S<Na,故C错误; D. 没有说明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法确定酸性大小,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掌握原子、离子半径比较技巧: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电子层数相等时) 三看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越大,半径越大。(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相等时)   10.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 + 3H2(g)  2NH3(g) 达平衡的标志是(    ) A.v正(H2) = 2/3 v逆(NH3)                       B.v正(N2) = 3v正(H2) 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D.N2、H2、NH3的体积比为1︰3︰2 参考答案: C 略 11. 容量瓶上标有①压强  ②刻度线  ③浓度  ④容量  ⑤温度等项中的(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B 略 12. 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使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Fe3+丧失其生理功能,临床证明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毒反应中亚硝酸盐是氧化剂 B.中毒反应中Fe3+是氧化剂 C.维生素C能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使其解毒 D.维生素C 能将Fe3+还原为Fe2+,使其解毒 参考答案: AD 略 13.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C.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俯视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参考答案: C 略 14.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详解】A项、S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项、偏铝酸钠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B错误; C项、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故C正确; D项、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转化的特点、反应条件是解答关键。 15. 常温下,1 mol化学键断裂形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 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价键 H-H F-F H-F H-Cl H-I E (kJ/mol) 436 157 568 432 298 A. 1 mol H2和1 mol F2完全反应时,释放25 kJ能量 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 1 mol H2转化为H原子时,吸收436 kJ能量 D. 432 kJ/mol > E (H-Br) > 298 kJ/mol 参考答案: A 【分析】 A、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 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 C、H-H的键能436kJ/mol,1 mol H2转化为H原子时,吸收436 kJ能量; D、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推断; 【详解】A、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H=436KJ·mol-1+157KJ·mol-1-2×568KJ·mol-1=-543KJ·mol-1,H2(g)+F2(g)=2HF(g) △H=-543 kJ·mol-1,1 mol H2和1 mol F2完全反应时,释放543 kJ能量,故A错误; 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故B正确; C、H-H的键能436kJ/mol,1 mol H2转化为H原子时,吸收436 kJ能量,故C正确; D、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所以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432 kJ·mol-1>E(H-Br)>298 kJ·mol-1,故D正确; 故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                   沉淀A:                  沉淀B:                      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纯碱和烧碱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物质的分类中,纯碱属于_____类,烧碱属于_____类,纯碱和熟石灰反应可以制得烧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烧碱的操作是______,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操作是______ 参考答案: 盐   碱    Na2CO3+Ca(OH)2==CaCO3↓ +2NaOH    过滤    蒸发 【详解】纯碱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从组成和类别来分应纯碱属于盐;烧碱属于碱类; 纯碱和熟石灰反应可以制得烧碱,同时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 +2NaOH; 反应后生成碳酸钙沉淀,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烧碱的操作是过滤,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操作是蒸发。 18.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 A.AgNO3                      B.NaOH                  C.BaCl2                  D.Ba(OH)2 参考答案: D 略 19. 某元素的同位素R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RO2,其气态氢化物中含氢25%,且已知R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则:R的质量数为         ,质子数为         ;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 参考答案: 12      6       2(或二)     ⅣA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