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育贤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天津育贤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 多指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 苯丙酮尿症,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C.血友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参考答案: C 2.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的视野比低倍镜的视野(     )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参考答案: B 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每个细胞独立完成   D.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参考答案: C 4.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问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 参考答案: B 5. 下图为在某温度和pH条件下,人血液中的碳酸酐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底物浓度为a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B. 底物浓度为b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C. 底物浓度为a时,若改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可能改变 D. 底物浓度为b时,若改变反应pH,反应速率可能改变 参考答案: B a点时反应物浓度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a点时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A正确;b点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底物浓度为a时,改变反应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反应速率可能改变,C正确;底物浓度为b时,改变反应pH,会影响酶的活性,反应速率可能改变,D正确。 【考点定位】酶促反应 【名师点睛】分析酶促反应曲线的要点 (1)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相同的曲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表示的含义不同。其次明确曲线中的几个关键点,如:起点、与纵横轴的交点、拐点、最低点、最高点等。 (2)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在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6.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缺少的元素有(   ) A. Fe、Mn、Zn、S              B. Zn、Cu、Mn、Ca C. Zn、Cu、B、Mn             D. P、Mn、Cu、Mo 参考答案: C 7. 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2,该比值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 0.4和0.6 B. 5和1 C. 0.4和0.4 D. 0.6和1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依题干知 A1+G1/T1+C1=0.2,且A1=T2,G1=C2,T1=A2,C1="G2" 则A2+G2/T2+C2=T1+C1/A1+G1=1/0.2=5;又双链DNA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A+G)/(T+C)=1.0,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结构特点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DNA结构特点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8.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A.核膜       B.核仁       C核孔     D.染色质 参考答案: D 9. .结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性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下列有关引起该病的细菌和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膜炎细菌可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而结膜炎病毒不能 B. 两者结构相同 C. 组成两者的化合物中都含有蛋白质,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 D. 两者都能增殖 参考答案: B 【分析】 本题是以结膜炎为命题立意点,考查细菌(原核细胞)与病毒结构与功能的异同点。 【详解】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结膜炎细菌可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而结膜炎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故A正确;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故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细菌和病毒都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故C正确;细菌和病毒都含有遗传物质,且都能进行增殖,病毒寄生于活细胞中进行自我繁殖,而细菌则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结膜炎病因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真菌性和变态反应性。根据其不同性质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①感染性: 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结膜炎症。②非感染性: 以局部或全身的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最常见,外界的理化因素,如光、各种化学物质也可成为致病因素。 10. 如图是4个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C.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 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参考答案: B 分析题图可知,甲家系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家系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丙家系中母亲患病,父亲、儿子、女儿均不患病,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因此一定不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丁家系中,双亲患病,生有不患病的孩子,因此为显性遗传病,由于男患者的女儿正常,因此一定不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丁是显性遗传病,因此丁一定不是白化病,A错误;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一定不是红绿色盲,丙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因此一定不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丁是显性遗传病,一定不是红绿色盲,B正确;如果乙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错误;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果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1/2=1/8,D错误。 11.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主要包括4个步骤: ①将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 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12. 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B.基因重组能够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D.基因重组主要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实现  参考答案: A 13. 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命是由细胞构成的.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同一生物体上的细胞结构和功能都相同 D.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参考答案: B.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解答】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 B、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 C、由于细胞的分化,同一生物体上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不相同,C错误; D、单细胞生物有的是原核生物,如细菌,有的是真核生物,如草履虫,D错误. 14.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1/4  B.1/3 C.1/2  D.3/4 参考答案: A 15.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A. 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参考答案: B 16. 已知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FfGg(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组合是Fg,那么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合分别是:          (    ) A. FG、FG、fg        B. Fg、fG、fG       C. FG、fg、fG         D. fG、Fg、fg 参考答案: B 17. 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参考答案: B 18. 下列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艾弗里将S型细菌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 ②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③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⑥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细胞的实验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④ 参考答案: D 19. 人体免疫球蛋白中, IgG 由 4 条肽链构成,共有 764 个氨基酸,则该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A. 746 和 764      B. 4 和 4       C. 762 和 762    D . 760 和 760 参考答案: B 20. 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的行为 参考答案: B 21. 一个正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是逐渐 (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等于0 参考答案: A 22. 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A 23. 以下四幅图是几种生物膜结构,相应结构中含有分解丙酮酸酶的是 参考答案: C 24. 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和生长迅速时,通常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