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南省郑州市新意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玩***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6.60KB
约16页
文档ID:347273445

河南省郑州市新意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图,由两条曲线y=﹣x2,4y=﹣x2及直线y=﹣1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A. B. C. D.参考答案:B【考点】6G:定积分在求面积中的应用.【分析】求出曲线交点坐标,利用对称性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解.【解答】解:解方程组得x=±1,解方程组,得x=±2,∴﹣2(﹣x2+)dx﹣2(﹣1+)dx=x2dx+2(1﹣)dx=+2?(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定积分在求面积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2. “”是“”成立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条件C. 充分不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参考答案:C3. 在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于D,沿AD折成二面角B﹣AD﹣C后,BC=a,这时二面角B﹣AD﹣C的大小为(  )A. B. C. D. 参考答案:A【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分析】由定义知,∠BDC为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推导出△BDC为等边三角形,由此能求出二面角B﹣AD﹣C的大小.【解答】解:在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于D,沿AD折成二面角B﹣AD﹣C,由定义知,∠BDC为所求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又BC=BD=DC=a,∴△BDC为等边三角形,∴∠BDC=.∴二面角B﹣AD﹣C的大小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考查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转化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 4. 算法共有三种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算法只能含有一种逻辑结构 B. 一个算法最多可以包含两种逻辑结构C.一个算法必须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D.一个算法可以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的任意组合参考答案:D5.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σ2),P(0<X<4)=0.8,则P(X>4)的值等于(  )A.0.1 B.0.2 C.0.4 D.0.6参考答案:A【考点】CP: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分析】根据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可知正态曲线的对称轴,利用对称性,即可求得P(X>4).【解答】解:∵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2,o2),∴正态曲线的对称轴是x=2P(0<X<4)=0.8,∴P(X>4)=(1﹣0.8)=0.1,故选A.6. 在锐角的范围是                       (  )A.(0,2) B. C. D.参考答案:C略7.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B,CC1的中点,在平面ADD1A1内且与平面D1EF平行的直线(    )A.不存在       B.有1条     C.有2条       D.有无数条参考答案:D略8. 函数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分析】判断f(x)的奇偶性,及f(x)的函数值的符号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函数的定义域为,∵ ∴f(x)是奇函数,故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当x>0时,,∴当0<x<1时,f(x)<0,当x>1时,f(x)>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判断,一般从奇偶性、单调性、零点和函数值等方面判断,属于中档题.9. 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体积等于(  )A. B. C.1 D.3参考答案:C【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出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是什么,从而求出它的体积.【解答】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得;该几何体是底面为三角形,高为3的直三棱锥;且底面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底边上的高是1;∴该三棱锥的体积为:V=××2×1×3=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10. 以下式子正确的个数是(  )①()′=②(cosx)′=﹣sinx   ③(2x)′=2xln2  ④(lgx)′=.A.1个 B.2个 C.3个 D.4个参考答案:B【考点】63:导数的运算.【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对四个式子的函数求导,即可得判断其是否正确,即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四个式子:对于①、=x﹣1,则()′=(x﹣1)′=﹣,故①错误;对于②、(cosx)′=﹣sinx   正确;对于③、(2x)′=2xln2,正确;对于④、(lgx)′=,故④错误;综合可得:②③正确;故选:B.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已知是等比数列,,则公比=     参考答案:12. 已知命题p:?x1,x2∈R,(f(x2)﹣f(x1))(x2﹣x1)≥0,则¬p是  .参考答案:?x1,x2∈R,(f(x2)﹣f(x1))(x2﹣x1)<0略13. 下列四种说法①在△ABC中,若∠A>∠B,则sinA>sinB;②等差数列{an}中,a1,a3,a4成等比数列,则公比为;③已知a>0,b>0,a+b=1,则的最小值为5+2;④在△ABC中,已知,则∠A=60°.正确的序号有  .参考答案:①③④考点: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专题: 计算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解三角形;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 运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正弦定理,即可判断①;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即可求得公比,进而判断②;运用1的代换,化简整理运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最小值,即可判断③;运用正弦定理和同角的商数关系,结合内角的范围,即可判断④.解答: 解:对于①在△ABC中,若∠A>∠B,则a>b,即有2RsinA>2RsinB,即sinA>sinB,则①正确;对于②等差数列{an}中,a1,a3,a4成等比数列,则有a32=a1a4,即有(a1+2d)2=a1(a1+3d),解得a1=﹣4d或d=0,则公比为=1或,则②错误;对于③,由于a>0,b>0,a+b=1,则=(a+b)(+)=5++≥5+2=5,当且仅当b=a,取得最小值,且为5+2,则③正确;对于④,在△ABC中,即为==,即tanA=tanB=tanC,由于A,B,C为三角形的内角,则有A=B=C=60°,则④正确.综上可得,正确的命题有①③④.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运用,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和性质,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求最值,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和易错题.14. 若命题:“?x∈R,ax2﹣ax﹣1≤0”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4,0]【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性质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性质,分类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当a=0时,﹣1≤0 成立;当a≠0时,则?﹣4≤a<0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应用,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时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属于基础题. 15. 已知直线l:y=kx+m(m为常数)和双曲线=1恒有两个公共点,则斜率k的取值范围为  .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分析】法一、由题意画出图形,求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结合对任意实数m,直线l:y=kx+m(m为常数)和双曲线=1恒有两个公共点即可得到k的取值范围;法二、联立直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由二次项系数不为0,且判别式大于0恒成立即可求得k的范围.【解答】解:法一、由双曲线=1,得a2=9,b2=4,∴a=3,b=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如图,∵直线l:y=kx+m(m为常数)和双曲线=1恒有两个公共点,∴<k<.法二、联立,得(4﹣9k2)x2﹣18kmx﹣9m2﹣36=0.∴,即,∴.故答案为:(﹣,).16. 两条平行直线与的距离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略17. 按下列程序框图来计算:如果x=5,应该运算_______次才停止。

参考答案:4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函数.(Ⅰ)求函数的零点及单调区间.(Ⅱ)求证:曲线存在斜率为的切线,且切点的纵坐标.参考答案:(Ⅰ)零点为,单增区间为,单减区间为(Ⅱ)见解析(Ⅰ)∵,,零点为,∴,,,∴单增区间为,单减区间为.(Ⅱ)证明:令,则,∵,,且在内是减函数,∴存在唯一的使得,当时,,∴存在以为切点,斜率为的切线,由得:,∴,∵,∴,,∴.19. 已知三棱柱,平面,, ,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中点.(Ⅰ)求证:∥面;(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参考答案:解:(Ⅰ)在中、分别是、的中点∴∥     …………………………………………………………………3分又∵平面 ,平面∴∥平面      ………………………………………………………5分(Ⅱ)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7分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9分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取.       ……………………………………………………………略2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于轴且过点(3,2)的入射光线被直线反射.反射光线交轴于点,圆过点且与都相切.(1)求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2)设分别是直线和圆上的动点,求的最小值及此时点的坐标.参考答案:(Ⅰ)直线l1:y=2, 设l1交l于点D,则D(,2) ∵l的倾斜角为30°,∴l2的倾斜角为60° ∴       ∴反射光线l2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即       已知圆C与l1切于点A,设 C(a , b )       ∵圆心C在l垂直的直线上,∴   ①       又圆心C在过点A且与l1垂直的直线上,  ∴   ②       由①②得       圆C的半径r=3   故所求圆C的方程为  (Ⅱ)设点B(0, -4)关于l的对称点B′(x0 ,y0)     则   且     得B′(, 2) , 固定点Q可发现,当B′,P,Q共线时,PB+PQ最小,故PB+PQ最小值为B′C-3   解得      ∴ PB+PQ最小值为B′C-3=略21.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曲线C2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曲线C1和C2的极坐标方程;(2)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l与曲线C1和C2分别交于不同于原点的A,B两点,求的值.参考答案:(1),;(2)【分析】(1)直接利用转换关系,把参数方程直角坐标方程和极坐标方程之间进行转换.(2)利用极径的应用求出结果.【详解】(1)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