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1.进出肝门的结构有 A.门静脉 B.肝固有动脉 C.肝左、右管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淋巴和神经共同出入肝门,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肝蒂。 2.下列物质,空腹时可以迅速被动用以供应机体葡萄糖的是 A.肝糖原 B.肌糖原 C.胰脂肪酶 D.胆固醇 【答案】A 【解析】正常饮食能使肝糖原不断得到补充,以减少糖原异生作用,空腹时肝糖原可以迅速使用,以供应机体葡萄糖。 3.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消化液是 A.胃蛋白酶 B.胆汁 C.胰脂肪酶 D.肠激酶 【答案】B 【解析】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一是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二是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三是通过胆盐的肝肠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 4.下列不属于血液功能的是 A.缓冲功能 B.防御功能 C.调节功能 D.免疫功能 【答案】D 【解析】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血液能将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由肺及消化道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再将组织的代谢产物运送至肺、肾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2)缓冲作用:血液内所含水量和各种矿物质的量都是相对恒定的血浆作为缓冲系统,不但可以维持血浆本身及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而且当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其pH值不至波动很大,保持相对恒定,还可通过胶体渗透压调节体液平衡,血浆内的水分可以调节体温。(3)调节机体的功能:机体功能的调节,固然主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但内分泌的激素和一般组织的代谢产物,也不断通过血液的传递而对机体的活动发生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向外传出时,有一部分也是通过体液机理来发挥作用的。(4)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浆中含有的多种免疫物质以及血中的淋巴细胞,均具有免疫作用嗜中性粒细胞对微生物与机体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分解作用,为机体的防御功能血小板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血管破碎时,有止血和凝血作用,为机体的保护功能。 5.关于血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栓由红细胞组成 B.透明血栓多见于小静脉 C.血栓对机体有害无利 D.血栓常与血管壁黏连紧密,不易剥离 【答案】B 【解析】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参与口腔内消化的是 A.唾液淀粉酶 B.溶菌酶 C.唾液蛋白酶 D.唾液脂肪酶 【答案】A 【解析】唾液里面只含有唾液淀粉酶一种消化酶。 7.唾液中参与杀菌的物质为 A.唾液淀粉酶 B.溶菌酶 C.碳酸氢盐 D.磷酸盐 【答案】B 【解析】唾液中具有杀菌的物质为溶菌酶,具有杀菌防止口腔感染的作用。 8.治疗窦性心律过缓的首选药是 A.奎尼丁 B.阿托品 C.普萘洛尔 D.利多卡因 【答案】B 【解析】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普萘洛尔是窦性心律过速的首选药;利多卡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9.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最佳治疗药物是 A.维拉帕米 B.胺碘酮 C.奎尼丁 D.苯妥英钠 【答案】D 【解析】苯妥英钠和利多卡因对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非常有效;维拉帕米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胺碘酮是光谱抗心律失常药。 10.冠状动脉 A.只有一条 B.发自肺动脉干起始部 C.走在前、后室间沟内 D.只是营养心的血管 【答案】D 【解析】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左冠状动脉为一短干,发自左主动脉窦,经肺动脉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3~5mm后,立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切迹至心的膈面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冠状动脉分支的走向及分布围绕心的位置,是营养心脏的部位。 11.下关于肱骨叙述正确的是 A.肱骨是上肢中最长的骨 B.肱骨属于短骨 C.肱骨体后面中份有尺神经沟 D.以上都对 【答案】A 【解析】肱骨是上肢中最长大的管状骨,分为体和两端,上端膨大,有朝向上后内方呈半球形的肱骨头,头的周围稍缩窄,为肱骨颈,其外侧和前方,各有一隆起,分别称为大结节和小结节。 12.黄韧带连于两个相邻的 A.椎弓板之间 B.椎弓根之间 C.椎弓之间 D.棘突之间 【答案】A 【解析】黄韧带分左右两半上方附着在上位椎板的前下方,下方附着在下位椎板的上缘。韧带内侧缘在中线上留有小孔,有静脉通过。外侧缘到达关节突,在腰部最发达,可达椎间孔的后缘。 13.属于面颅骨的是 A.额骨 B.下鼻甲 C.蝶骨 D.颞骨 【答案】B 【解析】面颅骨由15块骨组成,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泪骨、鼻骨、腭骨和下鼻甲骨,单块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14.下列哪块肌参与大腿后伸 A.股四头肌 B.长收肌 C.大收肌 D.臀大肌 【答案】D 【解析】臀大肌是系髋肌后群肌之一。呈宽厚四边形,位于臀皮下,起自髋骨外面和骶骨背面,纤维斜向外下,覆盖大转子,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此肌可使大腿后伸并外旋,下肢固定时伸直躯干并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身体平衡。 15.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A.胃 B.十二指肠水平部 C.肝 D.脾 【答案】B 【解析】腹膜外位器官只有一面包被腹膜,几乎不能活动。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16.良性与恶性肿瘤判定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生长方式 B.生长速度 C.肿瘤的异型性 D.对机体影响 【答案】C 【解析】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1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异型性是肿瘤异常分化在形态上的表现。异型性小,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故选C。 17.原发性高血压最严重的病变是 A.左心室肥大 B.颗粒性固缩肾 C.脑软化 D.脑出血 【答案】D 【解析】原发性高血压按发展分为三期:①功能紊乱期,此期仅有波动性血压升高。②动脉病变期,此期动脉硬化,血压继续升高。③内脏病变期,包括心脏.肾.脑.视网膜病变。其中脑出血是最严重且往往是致命性的并发症,故选D。 18.能诱发流感综合征的药物是 A.利福平 B.多黏菌素 C.链霉素 D.哌拉西林 【答案】A 【解析】利福平的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不严重。②肝脏毒性:长期大量使用利福平可出现黄疸、肝大、肝功能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死亡。③流感综合征:大剂量间隔使用时可诱发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19.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B.药物的吸收速度 C.药物的排泄速度 D.药物的消除速度 【答案】D 【解析】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它是决定给药剂量、次数,确定给药间隔的主要依据,所以选项D叙述正确。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称为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是选择最适宜的药物.剂量.剂型.给药方法的主要依据,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选项。血浆蛋白结合率虽然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但不是决定用药时间间隔的主要因素,所以也不是正确答案。 20.氯丙嗪临床木用于 A.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B.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 C.晕动病引起呕吐 D.加强镇痛药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氯丙嗪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妊娠中毒.尿毒症.癌症.放射病等)和一些药物(吗啡.洋地黄.四环素等)所致呕吐,但对晕动病所致的呕吐无效。C陈述有误,故选C。氯丙嗪与哌替啶、异丙嗪等药配伍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可用于严重创伤或感染、高热惊厥、中暑、破伤风、甲状腺危象等的辅助治疗,故不选A。氯丙嗪可用于精神病,特别是治疗精神分裂症,B叙述正确,同样不符合题意。此外,氯丙嗪可用于麻醉前用药,加强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故不选D。 21.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肌纤维母细胞 C.炎性细胞 D.成纤维细胞 【答案】C 【解析】肉芽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组成。伤口有感染时肉芽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可对感染及异物进行分解.吸收,以消除感染.清除异物,保护伤口洁净,利于愈合,故选C。 22.急性炎症时组织变红的主要原因是 A.组织间隙水肿 B.炎症灶内炎性细胞浸润 C.炎症灶内血栓形成 D.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答案】D 【解析】根据炎症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炎症持续时间较长,常以增生病变为主,急性炎症以发红、肿胀、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即以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主所构成的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浆及中性粒细胞等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内,故选D。 23.炎症介质组胺在炎症灶内最主要的作用是 A.白细胞趋化 B.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 C.引起疼痛 D.导致发热 【答案】B 【解析】炎症介质是细胞或体液中产生的参与炎症反应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的功能。组胺.缓激肽和其他炎症介质与内皮细胞受体结合后,可迅速引起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故选B。 24.关于蜂窝织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变组织呈蜂窝状 B.皮肤.肌肉和阑尾是好发部位 C.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D.病变弥漫与细菌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有关 【答案】A 【解析】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它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基质的透明质酸,并分泌链激醇,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性浸润。 25.属于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是 A.结核 B.伤寒 C.肠阿米巴病 D.慢性支气管炎 【答案】A 【解析】慢性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主要是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界限清楚的局部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其种类有结核病、麻风病、梅毒、血吸虫病、组织胞浆菌病、肉样瘤病,以及异物引起的炎症如手术缝线、石棉和滑石粉等。 26.子宫颈早期浸润癌浸润深度的标准是 A.不超过基底膜下1mm B.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C.不超过基底膜下2mm D.不超过基底膜下3mm 【答案】B 【解析】原位癌的部分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3~5mm,在固有膜中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条索或小团块,称为早期浸润癌。 27.在我国最多见的淋巴瘤类型是 A.MALT淋巴瘤 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NK/T细胞淋巴瘤 D.蕈样霉菌病 【答案】B 【解析】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繁杂,将其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及不同的亚型。我国发生在成人的主要有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侵袭性NHL).滤泡性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在青少年中主要是Burkitt淋巴瘤。 28.COPD气道炎症最主要的效应细胞是 A.肥大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C 【解析】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特征性改变,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均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聚集是COPD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中性粒细胞组织蛋白酶G.中性粒细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引起慢性黏液高分泌状态并破坏肺实质。 29.再生能力较强的细胞是 A.神经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