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bì)腉,目中含有怒火。 B.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缀得名噪京师,就落(luò)了这名声,就太冤枉人了。 C.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tōng)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进。 D.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qǐ)首。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鞠躬       污秽       敬仰       哗众取庞 B.摇橹       阴残       播弄       大义灭亲 C.徘徊       骚动       发泻       翻波涌浪 D.波澜       犀利       婵娟       拖泥带水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他的回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非故意轻描淡写。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国际博览会,给弘扬成都精神和成都形象带来良机。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刘方平《月夜》中写出乡村春夜的清新活力,表达欣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旅夜书怀》中以壮阔之景反衬诗人孤寂、悲愤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①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④其节也。” (选自《说苑》) 【注】①衣:穿。 ②致邑:给一座城。 ③修:整治,治理,这里有“添置”的意思。④全:保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2)曾子不受___________ (3)纵子有赐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句写鱼和熊掌,是为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引出生和义的论题。 B.[乙]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人物形象鲜明。 C.[甲]文主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D.[甲]文的体裁是议论文,论点是舍生取义;乙]文的体裁是记叙文,通过讲述故事,告诉我们无功不受禄、要自食其力的道理。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文章③-⑥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蹬几眼,大声道:“读书!”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后面小题 【甲】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分别是宋代的_________和唐代的_________。 2.【甲】词上片用一个“异”字引出了下文的景物描写,描绘出了一幅_________的边塞秋景图;下片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出戍边将士_________的矛盾心情。 3.【甲】词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乙】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选景物相似,都提到了“烟”和“落日”。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烟”和“落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校戏剧社正在排练课本剧《枣儿》,小明只顾表现自己,总是抢别人的戏份,导致排练很不顺利。社长小刚觉得小明虽然热情很高,但应该学会与大家合作。假如你是小刚,你会怎样委婉地劝说小明?请把劝说的话写下来。 七、作文(共40分) 请运用外貌描写来描写一个人。(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