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单元

举报
资源描述
语文壹贰叁肆目录 第四单元荷塘月色世间最美的坟墓画里阴晴环境问题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4 十三 荷塘月色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5 十三 荷塘月色阅读原文 总结段意n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n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n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n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n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n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n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n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6 十三 荷塘月色整体感知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与月色,表达了其在精神上寻求解脱而不可得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n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n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n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7 十三 荷塘月色写作线索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出家门跺小路观荷塘赏四周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作者的游踪、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犹如一条纬线。8 十三 荷塘月色n“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此句为全文的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体会其情感。深入研读9 十三 荷塘月色n“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是独处的妙处”。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情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但从时空上看,这一段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深入研读10 十三 荷塘月色n“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这句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2、3段便浑成一体了,再次证明第3段并非“游离”出来的段落。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深入研读11 十三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之月下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 的是田田 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2 十三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之月下的荷塘 n作者是如何描写月下荷塘的?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及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荷叶荷花荷香流水”这是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n作者描写的景物都是所见的实景吗?第4段的最后一句,荷叶田田,满遮荷面,塘水看不到;作者却断定那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是由于叶子的“风致”引起的合理想象。13 十三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之月下的荷塘 n作者如何将动与静向结合的?实际上,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物静而情动。花、叶、流水的人格化表现了景与情的交融,潜在的韵致也就流动起来了。作者把叶子比成“亭亭的舞女的裙”,说是静,却有动,也许叶子静静地铺展着,可喻体中的女郎是在旋着舞着的,否则,那裙裾怎能临风伞开呢?再如,朱自清先生用“羞涩”一词来形容待放的花朵,更是耐人寻味,不仅暗合古人对荷花“绰约若处子”的赞誉,更让读者浮想不已,既然“羞涩”于颜内心怕更怦怦吧!这“动”已溢于文字之外了。14 十三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之荷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 上奏着的名曲。”15 十三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n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精确在哪儿?写月光照在荷叶荷花上,“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新鲜欲滴的实感。之荷塘上的月色16 十三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之荷塘的四周“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 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17 十三 荷塘月色艺术手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 上奏着的名曲。此处作者运用通感,将作用于嗅觉的花香喻为作用于听觉的歌声;将作用于视觉的月色喻为作用于听觉的名曲。18 十三 荷塘月色艺术手法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树色一例 是阴阴的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世间世间最美最美的坟的坟墓墓茨威格20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21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22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23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24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25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简陋寒碜的托尔斯泰墓26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27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整体感知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精致优美的抒情散文,它结构短小精悍,文笔朴素、自然,感情浓烈、真挚。作者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一个追求朴素、淡泊名利的文坛泰斗的灵魂,表达了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尊敬。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8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 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托尔斯泰墓是什么样的,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墓的语句。深入研读29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深入研读朴素。n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是什么?(1)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极为普通)(2)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3)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淡泊名声)n“朴素”的具体外在表现在哪里?30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深入研读“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饱经忧患”是指被自己的名声所累。“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是指“埋骨于那些亲手裁种的树木之下”就能获得幸福。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n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呢?获得了。“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n作者认为他获得安宁、幸福吗?31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深入研读“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n人们参观此墓式的心情如何?“因为人们尊敬、敬仰这位伟人。”n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庄重肃穆?32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深入研读不是,因为他生前具有伟大的成就、高尚的人格,即人格美(不重名声,淡泊名利,品格高尚,精神崇高)。n人们如此敬仰他,是否仅仅因他的坟墓极为朴素?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反衬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伟人与伟人比,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更能震撼人的心灵。除此之外,文中还有一处正面对比,即托尔斯泰与“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正衬,强化突出了托尔斯泰的平凡普通。n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其作用是什么?33 十四 世间最美的坟墓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感动了作者。作者又将自己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动人。课后小结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画里阴晴画里阴晴吴冠中35 十五 画里阴晴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2010),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1950年返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等校。在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四五十种,文集近十种。36 十五 画里阴晴整体感知画里阴晴写的画家对“阴”与“睛”的独特感受和艺术主张。作者喜欢阴雨天的景色,并有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与他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但作者并不排斥阳光,“如果阴与睛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作者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悟,道出了艺术创作贵在不断创新的真谛。37 十五 画里阴晴文章结构n第1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n第2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n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景色的因由。n第4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情趣可以并行不悖。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大致符合起、承、转、合的传统写作技法。在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的基础上,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换言之,即艺术贵在创新。38 十五 画里阴晴东方:“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东西方绘画各自特点的语句。深入研读西方:“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39 十五 画里阴晴画作欣赏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40 十五 画里阴晴“湿”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中国画的画风。深入研读在普通人眼里湿和雨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画家的眼里就不一样,用课文的 话来讲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