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求是中学高一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上海求是中学高一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的变异仅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参考答案: B 2. 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要在高倍镜下观察,首先要做的是 A.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B.使用凹面镜反光 C.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调节细准焦螺旋 参考答案: C 3.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构成的 参考答案: D   4. (甲)表示的是人与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的pH中的活性,(乙)表示的是三种脱氢酶(a.b.c)的活 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pH为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若细胞质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渐渐升高 C.乙中,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  D.乙中,能知道c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为40度   参考答案: A 5.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下列最不可能是它的功能的是 A.促进细胞内脂质的运输            B.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C.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        D.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 低而蔗糖含量高 D.70%的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 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参考答案: C 7. 经分析某条多肽链中有O原子p个,N原子q个,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1分子该多肽水解得到的赖氨酸个数为(  )         A.p-q       B.q-p           C.p-q+1      D. q-p+1 参考答案: D 8. 下面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氨基和羧基组成的 B.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D.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参考答案: D 9.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 参考答案: B 10.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是 A. 光照强度    B. 光照时间    C. 有无光照    D. 是否产生淀粉 参考答案: C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萨克斯实验中,将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结合自变量的定义可推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1. 关于下列几个重要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②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①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 B.②和③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③实验中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实现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 D.④的意义在于发现了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 B 【考点】7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7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A、①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A正确; B、②只能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③实验中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实现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C正确; D、④的意义在于发现了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D正确. 故选:B.   12. 一棵松树,它的生命系统的正确的结构层次包含                             A.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细胞—组织—系统—个体 C.细胞—器官—系统—个体           D.细胞—器官—组织—个体 参考答案: A 13. 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参考答案: D 14. 狗毛颜色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深颜色而产生白色,现有褐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F2中黑色:白色的比值为 A.1:3:            B. 3:1         C. 1:4         D. 4:1 参考答案: C 略 15. 伞藻由“帽”、柄、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位于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下图。依据本实验,可以认为(     ) A、伞藻的性状表现基本由细胞核决定 B、细胞质基本上决定伞藻的性状表现 C、细胞核决定细胞质,进而决定伞藻表现    D、细胞质决定细胞核,进而决定伞藻表现 参考答案: A 16. 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A.心肌细胞      B.肝细胞      C.肠上皮细胞     D.皮肤生发层细胞 参考答案: D 17.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 A. 达尔文    B. 施莱登和施旺    C. 胡克    D. 沃森和克里克 参考答案: B 达尔文提出的是进化论,A错误。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是细胞学说,B正确。胡克发现的是显微镜,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 18. 某一动物组织,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的比为1∶3,则该组织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是                                       A.1∶2              B.2∶1                C.3∶1             D.1∶1 参考答案: A 19. 下列关于健那绿染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活体染料,对细胞的损伤非常小        B.由健那绿溶于生理盐水中配制而成 C.只能使线粒体着色              D.可将线粒体染成红色 参考答案: D 20. 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  ) A.1:1      B.1:2      C .2:1      D.4:1 参考答案: C   21.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DNA和蛋白质   B. RNA和蛋白质  C. 核酸和蛋白质    D. DNA和RNA 参考答案: A 略 22. 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有角,hh的绵羊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现有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则该小羊的性别和遗传因子组成为(  ) A.雄性、hh  B.雌性、Hh    C.雄性、Hh  D.雌性、hh 参考答案: B 23. 下列分子中不能通过无蛋白脂双层膜的是哪一项 A.二氧化碳             B.乙醇              C.苯              D.葡萄糖 参考答案: D 24. 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参考答案: C 25.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缺少的元素有(   ) A. Fe、Mn、Zn、S              B. Zn、Cu、Mn、Ca C. Zn、Cu、B、Mn             D. P、Mn、Cu、Mo 参考答案: C 26. 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 A.糖类的氧化解 B.脂类的氧化分解 C.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D.核酸的氧化分解 参考答案: A 【考点】1J:糖类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A正确; B、脂类分为脂肪、类脂和固醇,脂类物质具有多种功能,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虽然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错误; 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不能氧化分解供能,D错误. 故选:A. 【点评】对于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的功能的区分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7. 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AaBb      ①     1AB∶1Ab∶1aB∶1ab    ②     配子间16种结合方式    ③    子代中有4种表现型(9∶3∶3∶1)     ④       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A 略 28. 大肠杆菌、甘蔗、 噬菌体、酵母菌都具有的糖是(   ) A.糖原    B.淀粉      C.脱氧核糖     D.核糖 参考答案: C 29. 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