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南桥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南桥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向27.2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 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u与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参考答案: D 略 2. 合成氨厂所需H2可由焦炭与水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 △H<0欲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压强;  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CO浓度;  ⑤增大水蒸气浓度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⑤            D.⑤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参考答案: A 略 4.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iO2和SO2                                     B.NaCl和HCl  C.CO2和H2O                         D.CH4和KCl 参考答案: C 略 5. 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  A.3-甲基-2-戊烯   B.3-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丙烷   D.3-甲基-1-丁烯 参考答案: B 略 6.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3++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参考答案: D 略 7. 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蔗糖 B.葡萄糖 C.乙酸乙酯 D.麦芽糖 参考答案: D 专题:有机反应. 分析:A.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B.葡萄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发生水解,但能发生银镜反应; C.乙酸乙酯能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D.麦芽糖是二元糖,水解只生成葡萄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解答:解:A.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12C12H22O11+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蔗糖分子结构中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错误; B.葡萄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发生水解,但葡萄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故B错误; C.乙酸乙酯水解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乙酸乙酯中只存在酯基,无醛基,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错误; D.麦芽糖是二糖,可发生水解化学方程式为C12C12H22O11+H2O→2C6H12O6(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糖和酯的性质,抓住有机物的官能团分析解答是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 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同条件下浓度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B.向1L 0.1 mol·L-1醋酸溶液中通入0.1mol氨气后,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增强 C.在1L 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加入0.1mol的硝酸银固体后,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变化 D.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反应的离子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B.用碳棒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中:2Cu2++2H2O2Cu+O2↑+4H+ C.将S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Ca2++2ClO-+SO2+H2O=2HClO+CaSO3↓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SO4溶液:Ba2++2OH-+2H++SO42-=BaSO4↓+2H2O 参考答案: BD 10. 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H2) = 2v(NH3)          B.3v正(H2) = 2v逆(NH3)        C.3v(N2) = v(H2)             D.2v正(N2) = v逆(NH3)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又能被氧化生成相应醛的是(  ) A.CH3OH                 B.CH3CH2CH2OH     参考答案: B 略 12. 下列关于左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银电极是负极  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参考答案: B 略 2.0 mol PCl3和1.0mol C1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PCl3(g)+ C12(g)  PCl5(g) 达平衡时,PCl5为O.40mol,如果此时移走1.O mol PCl3和0.50 mol C1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 PCl5的物质的量是 A.0.40 mol     B.0.20 mol     C.小于0.20 mol     D.大于0.20 mol,小于0.40 mol 参考答案: C 14.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制催化剂的材料     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半导体材料        D.制农药的材料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A错误;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为金属材料,一般具有较强的金属性,大多属于过渡金属元素,故B错误;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C正确.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做农药,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5.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C.葡萄糖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 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可提供能量 参考答案: C 解析:根据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可知A、B正确;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C错误;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提供能量是葡萄糖的应用。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需要0.5 mol·L-1硫酸溶液450 mL。根据该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 下列各项中在容量瓶上必须表明的是   (    ) (填序号)。 A.容量          B.刻度线            C.温度           D.压强   E.物质的量浓度                F.用于配制酸溶液或碱溶液 (3)由计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配制过程中,下列错误操作可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刻度进行读数 B.容量瓶盛过该浓度的稀硫酸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颈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E.溶解后没有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4)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加到如图所示的三种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①、②、③。试将①、②、③填入如图方框中:   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随后沉淀溶解,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_。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参考答案: (1)K=                  (2)       吸热               (3)      bc          略 18. 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回答问题。 (1)用含20 g NaOH的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 kJ的热量。 (2)用含2 mol H2SO4的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此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 (3)如果将(1)反应中的稀盐酸换成稀醋酸,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放出的热量。 参考答案: (1)28.65 (2)-57.3 kJ/mol (3)小于 解析:(1) =0.5 mol,所以0.5 mol NaOH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5 mol×57.3 kJ/mol=28.65 kJ。 (2)据中和热的定义可知,中和热与强酸、强碱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中和热为-57.3 kJ/mol。 (3)因醋酸为弱酸,与NaOH中和时,需不断的电离出H+,而电离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故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减小。 19. 已知涤纶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1)写出合成涤纶树脂所需要单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