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京师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京师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避湿的   习性采集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   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驶入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溶液中 参考答案: A 2.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B.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组织液来自于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参考答案: C 【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解答】解:A、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A正确; B、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吞噬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中,此时在组织液中也有少量分布,B正确; C、组织液来自于血浆和细胞内液,但不能来自淋巴,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 有关胚胎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B.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C.培养过程与动物细胞培养完全相同  D.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参考答案: C 4. 用蛋白酶处理果蝇唾液腺的巨大染色体,得到连续的极细长的纤丝,此纤丝可能是 A.DNA分子        B.染色质丝        C.RNA分子       D.多肽链 参考答案: A 5.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1个磷酸和1个含氮碱基 参考答案: D 6. 如图是采摘后的几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果实的呼吸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     来表示. (2)据图可知,几种果实中最不耐贮藏的是      ,理由是      . (3)已知果实中含有淀粉等贮藏物质,摘后10天,由于              ,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引起香蕉果实呼吸速率急剧上升. (4)研究发现,采摘后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是因为脱落酸的积累诱发了   的生成,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由此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                    . 参考答案: (1)CO2释放量/CO2释放/CO2产生量 (2)鳄梨      采摘后鳄梨的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最早、最高,有机物消耗最多 (3)贮藏物质(淀粉)加速水解/淀粉酶含量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增强 (4)乙烯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中曲线的走势可知,随着摘后天数的增加,4种果实呼吸速率变化的共同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观察曲线图的纵坐标可知,该实验测量了单位时间CO2的产生量来定量表示呼吸速率.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解答. 【解答】解:(1)观察曲线图的纵坐标可知,该实验测量了单位时间CO2的产生量来定量表示呼吸速率. (2)由于呼吸高峰出现就标志果实开始衰老不耐贮藏,从图中可知鳄梨达到呼吸高峰的时间最短,有机物消耗最多,所以鳄梨最不耐贮藏. (3)本小题强调摘后10天香蕉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是与10天前对比分析,所以强调贮藏物质(淀粉)加速水解. (4)由于空后方提示该物质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而且还提到多种激素,所以此空应该就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乙烯. 7. 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C.神经和体液调节都是人体的调节方式,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递质的形式传导的 参考答案: C 8.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      A.蓝藻细胞形成的细胞壁的过程 B.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人体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 D.人体肝细胞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的过程 参考答案: A 9. 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代谢异常,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B. 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C. 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 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参考答案: A 【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详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常表现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等症状,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强,A正确;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可能是因为一次性摄入糖类太多导致的;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也不一定也是糖尿病患者,也可能是肾脏出现了病变导致的,B错误;糖尿病病人吃得多,是因为糖从尿中大量排出,体内缺乏能量供应而导致饥饿,而血糖浓度不会降低,C错误;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或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导致尿液浓度升高,使得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导致尿液增多,D错误。 10.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运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枯萎病的金茶花与原金茶花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为了保证金茶花植株抗枯萎病,只能以受精卵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 参考答案: D 11. 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 B 12. 下列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 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人群中抽样调查 B. 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患者家系中调查 C.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患者家系中调查 D. 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参考答案: B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D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B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错误; 答案选B。 13.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B.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 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码的序列代表着DNA分子的遗传信息   B.1个密码子由mRNA上3个连续的碱基组成 C.每个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密码子与相应的氨基酸发生碱基配对 参考答案: B 16.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A.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4 B.乙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二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 C.丙图中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的基因型相同 D.从丁图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参考答案: C 17.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参考答案: C 18. 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A面可能是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⑤等载体蛋白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面向图示膜的A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单分子层铺展在空气—水的界面上,则④与水面接触 参考答案: D 19. 某一生物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的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是(    ) A.1:1       B.1:2         C.   1:3        D.0:4 参考答案: A 20. 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 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无籽番茄,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C. 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D.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故A正确;无籽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故B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故C正确;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 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在d~e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参考答案: B 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