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塘门口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塘门口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萌发之前,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碳 B. 萌发之后,幼苗干重会增加,且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 C. 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减少是因为呼吸作用 D. 萌发初期,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参考答案: C A.据题干,由于种子萌发前培养条件为黑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吸收CO2,所以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不会是碳,故A错误 B.由于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合成有机物,所以幼苗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碳,故B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能量由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提供,所以萌发过程中干重会减少,故C正确 D.种子萌发初期,细胞主要通过吸胀吸水,故D错误 答案选C 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者都含有核糖体 B.二者的最大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二者都有染色     D.二者都有DNA 参考答案: C 3. 下列关于自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游离态的形态存在                      B.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 C.能够流动和易于蒸发                      D.代谢反应介质或参与反应 参考答案: B 4. 某个体体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若用3H标记该个体体细胞的DNA分子,再转入正常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 6   3    B. 12   6    C. 6    6    D. 6   0 参考答案: C 【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增倍。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某个体的体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正常的培养液中培养。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不变,为6条。若用3H标记该个体体细胞的DNA分子,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的双链都被3H标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这样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根据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被3H标记;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3H标记,即有6条染色体被标记,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及其特点、DNA分子复制等知识点,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除了后期染色体数目都是相等的,且能够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判断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细胞中含有的被标记的染色体数。 5.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C、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 D、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参考答案: B 略 6. 右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d阶段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此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只有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参考答案: C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醋酸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C.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 腐乳制作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直接对蛋白质等分解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A.根据果醋制作原理可知,醋酸菌可有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A正确;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B正确;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C正确;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通过浸提后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D错误. 8. 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参考答案: C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①错误,②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③错误,④正确。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9.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    ) 序号 实验处理 甲 乙 方案一 无菌条件 自然条件 方案二 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 自然条件 方案三 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 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 参考答案: C 10.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鲜红:蓝=2:1   B、紫:鲜红=2:1  C、鲜红:紫=1:1   D、紫:蓝=3:1 参考答案: B 11. 胚胎移植成功率的高低取决于(  ) A.供、受体生理环境的一致性        B.早期胚胎是否处于游离状态 C.胚胎移植是否存在免疫问题        D.胚胎和受体是否有联系 参考答案: A 12. 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②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③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④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 B 13. 下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是横跨磷脂分子层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丁 B.若上图是小肠绒毛细胞部分结构,则丁主要起保护和润滑作用 C.物质戊的运输方式与氧气浓度无关 D.由图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参考答案: C 图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细胞膜具有糖蛋白,A项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主要起保护和润滑作用,B项正确;由图可知,物质戊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有关,C项错误;由图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项正确。 14. 右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个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分析,该细胞有 A.4个DNA 分子   B.8条染色体   C.4个四分体    D.2对同源染色体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采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C.人工种子的培育 D.“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 参考答案: B 【考点】R4: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解答】解: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采用了植物组织(花粉)培养技术,A错误; B、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是植物的正常发育,没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术,B正确; C、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可见该过程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错误; D、运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唯一介质 B.镁离子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C.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是有机化合物 D.若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过高,则肌肉会发生抽搐 参考答案: C 17. 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内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 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 旅鼠的种群数量受外源性因素的调节 D.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旅鼠和植物、旅鼠的天敌与旅鼠均为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故A正确;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故B正确;旅鼠种群数量主要受外界环境条件及种间关系等的影响,故C正确;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依赖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维持稳态,正反馈更加偏离稳态,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 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30,那么一个由4条肽链共28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是(  ) A.31432          B.31486          C.31378          D.36382 参考答案: A 19. 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健康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环境中,在每一种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鼠由25℃环境进入到0℃环境时,机体散热量减少 B. 据表分析,指标C代表皮肤血流量,指标B代表TSH C. TSH对TRH的释放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 D. 实验过程中,小鼠在25℃环境中产热大于散热,在0℃环境中散热大于产热 参考答案: B 【分析】 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