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民族职业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市民族职业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XbXb)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与正常男性(XBY)所生的儿子中: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C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列中哪个过程?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A 3.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胞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参考答案: B 4.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B. 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均变小 C.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故A错误。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单倍体一般是高度不育的,没有米粒,故B错误。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故C错误。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不育的,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与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5. 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研究,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预实验后,后续实验中还需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 B.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支插条 C. 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较大、遮阴环境 D.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预实验后,不需设置蒸馏水处理插条,A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支插条,求平均值,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正确;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便于枝条生根,C正确;在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两侧某浓度,生根数量可能相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 糖类是生物体的重要构成物质和能源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蔗糖、乳糖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 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 C. 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 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参考答案: B 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A项错误;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均是葡萄糖,B项正确;在细胞膜上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C项错误;纤维素属于结构多糖,参与细胞壁的组成,不参与供能,D项错误。 7. 下列橘皮精油提取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①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10小时以上 ②橘皮要浸透,压榨时才不会滑脱 ③压榨液的黏稠度要高,从而提高出油率  ④压榨时加入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①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的操作中,由于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和果胶,压榨时容易滑脱,用石灰水浸泡是为了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①正确; ②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的操作中,橘皮要在石灰水中浸透,压榨时才不会滑脱,也能提高出油率,②正确; ③压榨液的黏稠度不能太高,若粘稠度太高在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时会堵塞筛眼,影响对压榨液的过滤,③错误; ④为了使橘皮精油与水分离,压榨时可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并调节pH为7﹣8,④正确. 8.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握手、拥抱不会被传染 B.HIV主要分布于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等中 C.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攻击对象是B淋巴细胞 D.艾滋病患者最终因免疫缺陷而死亡 参考答案: C 9.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中,如果要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用必须考虑   A.两种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         B.选择具有期望的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   C.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               D.愈伤组织形成和再分化 参考答案: A 略 10. 蚕的丝腺细胞能产生大量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丝蛋白,这些细胞不产生血液中的蛋白质,因此推测丝腺细胞 :  (   )  A.只有丝蛋白基因             B.有丝蛋白和血蛋白基因 C.比合子的基因少             D.有丝蛋白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蛋白基因 参考答案: B 11. 某人大脑某部位受损,导致他虽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和别人的谈话,但却不能用文字表达思想,即不能写字。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S区       B.H区         C.V区         D.W区 参考答案: D 12. 珊瑚礁当所处环境恶化时,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那里生物多样性也锐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什么原理(    )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参考答案: C 13. 19世纪30年代建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统一性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C 14.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内容所对应的名称不相符的是(   ) A. ①一腺苷    B. ②一腺嘌呤脱氧酸 C. ③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 ④一腺嘌呤 参考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四种含腺嘌呤化合物中“A”表示的含义。 【详解】图中①是ATP中的腺苷,A正确;由含氮碱基T可判断②所在的图表示DNA片段,②应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错误;由含氮碱基U可判断③所在的图表示RNA片段,③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正确;④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一腺嘌呤,D正确;故选B。 【点睛】认真区分四种含腺嘌呤化合物中“A”表示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l和15:1, 那么F1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1:2:l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参考答案: A 16. 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剌足部无感觉 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参考答案: D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节。脊髓从胸部折断后的病人,处于脊髓下部的神经中枢还完好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只是脊髓的传导功能被破坏,使低级的神经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还完整,因此膝跳反射存在;而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因此针刺足部无感觉,故选D。 17. 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合是 (  ) ①♀甲×♂乙→F1显甲性状 ②♀甲×♂乙→F1显甲性状、乙性状 ③♀乙×♂甲→F1显甲性状 ④♀乙×♂甲→F1显甲性状、乙性状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A 18. 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如图表示植物种类数与啮齿类的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D 19.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图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 D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消失,a=4N、b=0、c=4N,属于图②;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也不存在染色单体,故a=2N、b=0、c=2N,属于图④,故选D。 【点睛】本题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20. 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参考答案: C 21. 图示为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该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共____条食物链,其中戊与己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如果乙是生长在甲上的一种植食性动物蚜虫,则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如果戊可以根据丙的气味发现并捕食丙,这属于___________信息,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 4    (4). 捕食和竞争    (5). 样方法    (6). 化学    (7). 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信息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图中表示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而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