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可行性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南昌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可行性研究 一、 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络 加强各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协同配合,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市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创建覆盖街乡的示范性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引导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专家团队,通过专业培训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就业服务人员能力水平。健全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制度。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推进残疾人求职信息全城互联互通,建立残疾人就业大数据,实现部门间信息数据定期共享比对,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状况动态监测制度。 二、 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背景 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7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城乡新增180.8万残疾人就业,1076.8万困难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212.6万困难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1473.8万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95%,5万多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城乡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梦想而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些重大成就,有效改善了残疾人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十四五时期,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残疾仍会多发高发。残疾人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质量还不高,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三是残疾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质量效益还不高,残疾人就学就医、康复照护、无障碍等多样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四是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五是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尤其薄弱。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决不能让残疾人掉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团结带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 残疾人保障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领导残疾人保障发展 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残疾人发展 坚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保基本、兜底线、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改善生活品质,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依法治理残疾人发展 健全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形成残疾人组织依法发挥作用、残疾人依法办事的工作格局,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 (四)坚持残疾人保障改革创新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残疾人工作制度、助残资源共享共用、智能智慧化服务、普惠+特惠保障标准等机制。 (五)坚持残疾人保障实事求是 立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文化古城优势,集成政策、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 四、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8000多万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状况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甚至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由于残疾人脱贫难,脱贫后又容易返贫,所以,在我国,残疾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另外,残疾人没有住房和住危房的还有100万人;目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还有60%~70%得不到康复服务;在我国1000多万重残者中,除约有100多万是因年老、年幼、或是因战因公负伤致残,享受到国家抚恤或集体的供养、救济外,其余则只能靠家庭、亲属供养、抚养,其家庭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已不堪重负;残疾人的教育程度低,就学率远远低于健全人的就学率,目前还有24万残疾儿童上不了学;残疾人就业率远比健全人就业率低,且非正规就业比重大,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很低。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城乡差距大 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有622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严重落后于城市。农村贫困残疾人比重高,绝大多数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严重缺失,这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农村成年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仅占10.1%;41.8%的农村残疾人除了残疾同时还患有其他疾病,而仅有2.3%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有病而不去就医的残疾人中85.1%是因为没有钱;仅有3.2%的残疾人回答乡镇和村里有残疾人康复措施或者康复活动。在全省100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中,仅有20%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在教育保障方面,16岁以下的农村残疾人在学校就读的仅占35%。 (三)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对残疾人来说,群体支持和个体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以占残疾人绝大多数的农村残疾人来看,在目前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血缘和亲缘关系所提供的个体支持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要力量,群体支持力量较弱,效果不显著。目前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收入太低,其次是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匮乏,还有看病及子女上学的花费太大。我国农村残疾人家庭掌握的社会资源极少,获取财富的机会远远小于健全人家庭,其经济能力往往非常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残疾人家庭往往是当地农村经济条件最差或较差的家庭,家庭支持系统独木难支,很难持久稳定,这也成为我国农村残疾人长期沦为社会底层,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健全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我国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所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我国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 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探讨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既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 残疾人社会保障不仅要满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构建抵御各种社会风险的社会安全网,而且还要体现新残疾人观,突出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有利于残疾人实现回归社会,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残疾人与健全人存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下降。同时,由于社会排斥的存在,使残疾人实现就业、接受教育、提高生活水平遇到障碍,与健全人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经济支出上残疾人还要比一般人多支出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照顾和辅助器具制作等费用,因而残疾人比一般人更需要经济安全的保障,特别需要社会在就业、教育培训、康复、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扶助,这就必然体现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全人应有所区别。残疾人有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同时,残疾人又是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社会应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物质帮助,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正是适应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而建立的,它的充分实施将会为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起到重要作用。 (二)注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相互配合 残疾人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础,应当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性提供必要的额外的补助与津贴。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缺,无论是康复支出还是医疗支出都远远高出健全人,还要比常人多支出辅助器具制作及日常生活照料等费用,加之残疾人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低,贫困残疾人比贫困健全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更为严峻,全社会的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根本无法弥补残疾人的特殊支出,不能适应贫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只有通过建立残疾人特殊津贴才能强化对残疾人的特殊补偿。残疾人康复保障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首要条件,残疾人教育保障是残疾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残疾人环境及服务保障是参与社会的基本条件。这几方面的保障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满足残疾人的特殊保障需求,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距,逐步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三)加大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力度 农村残疾人占我国残疾人的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若长期得不到改观,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将长期缺失,就谈不上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中应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农村残疾人以适当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与其他健全人相比,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在一种无助、无奈的生活环境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对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应该优先予以保障。在中国,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残疾人具有双重的弱势性,农村残疾人家庭承受力上的极端脆弱性,以及农村残疾人社会网络资源上的稀缺性,必须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更多地为农村残疾人在基本生存条件方面提供制度供给。 六、 残疾人保障发展基础 持续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权益保障等工作,残疾人全面脱贫、总体小康目标如期实现。我市25552名残疾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预期目标,865人(次)残疾人接受了托养服务。11316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1669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全部完成改造。实现全市0~15岁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100%,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100%。按比例安排残疾人新增就业2099人,南昌(洪派)盲人按摩品牌在全国叫响,百乡千人淘宝云客服培训项目,促使寸步难行、足难出户的残疾人通过互联网实现居家远程就业,该项目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周上进行展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781户,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社会活动参与率明显提高,残疾人经常性参加基层文体活动累计超过1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作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省会战略,奋力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实现两个大幅提升目标和六个尽显的重要历史时期。当前我市残疾人事业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