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植英初级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植英初级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则z=|x|+2y的最大值是(     ) A.10 B.11 C.13 D.14 参考答案: D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分类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得到最优解,求出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答案. 解答: 解: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 当x≥0时,z=|x|+2y化为y=﹣x+z,表示的是斜率为﹣,截距为的平行直线系, 当过点(1,5)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z最大,zmax=1+2×5=11; 当x<0时,z=|x|+2y化为,表示斜率为,截距为,的平行直线系, 当直线过点(﹣4,5)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z最大,zmax=4+2×5=14. ∴z=|x|+2y的最大值是1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是中档题. 2. 设{an}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则“a1>a2”是“数列{an}为递减数列”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B 略 3. 若直角坐标平面内A、B两点满足条件:①点A、B都在f(x)的图象上;②点A、B关于原点对称,则对称点对(A,B)是函数的一个“姊妹点对”(点对(A,B)与(B,A)可看作一个“姊妹点对”). 已知函数 f(x)=,则f(x)的“姊妹点对”有(    )个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 B 4. 的值为   (A) -2     (B) -l   (C)     (D) 1 参考答案: A 略 5. 在等差数列{an}中,若a6+a8+a10=72,则2a10﹣a12的值为(  ) A.20 B.22 C.24 D.28 参考答案: C 【考点】8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分析】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出a8=24,2a10﹣a12=2(a1+9d)﹣(a1+11d)=a1+7d=a8,由此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在等差数列{an}中,a6+a8+a10=72, ∴a6+a8+a10=3a8=72, 解得a8=24, ∴2a10﹣a12=2(a1+9d)﹣(a1+11d)=a1+7d=a8=24. 故选:C. 6.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四面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该几何体为如图中的三棱锥C-A1C1E,EC=EA1=,A1C==4, 三角形EA1C的底边A1C上的高为:2, 表面积为:S=24+24+44+24= 7.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则角的大小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B 8. 复数的共轭复数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9.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则输出的j=(    ) A. 1 B. 3 C. 5 D. 7 参考答案: C 【分析】 根据框图流程,依次计算运行的结果,直到不满足条件,输出j值. 【详解】由程序框图知:n=4,第一次运行, i=1,j=1,j=2i-j=1,满足i<4, 第二次运行i=2,j=2i-j=3;满足i<4, 第三次运行i=3,j=2i-j=3;满足i<4, 第四次运行i=4,j=2i-j=5;不满足i<4, 程序运行终止,输出j=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根据框图流程依次计算运行结果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10. (5分)(2015?南昌校级模拟)i是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为(  )   A. ﹣1+i B. 1+i C. ﹣1﹣i D. 1﹣i 参考答案: D 【考点】: 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复数的基本概念. 【专题】: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 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共轭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 解:==i+1的共轭复数为1﹣i.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共轭复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已知四棱锥的底面为矩形,平面 平面,于点,,,,,则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 12. 设、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 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参考答案: 略 13. 已知,则      参考答案: 解:.对等式两边求导得 .继续对此等式两边求导,得 .令得 ) . 14. 已知长方形ABCD中,AB=4,BC=1,M为AB的中点,则在此长方形内随机取一点P,P与M的距离小于1的概率为  . 参考答案: 【考点】几何概型. 【专题】计算题;规律型;数形结合;转化法;概率与统计. 【分析】本题利用几何概型解决,这里的区域平面图形的面积.欲求取到的点P到M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只须求出圆外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之比即可. 【解答】解:根据几何概型得: 取到的点到M的距离小1的概率: p==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15. 已知是虚数单位,则=           参考答案: 16. 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所示.A,B是两圆的交点。AC是小圆的直径D,E分别是CA,CB的延长线与大圆的交点,已知AC=4,BE=10,且BC=AD,则AB=        . 参考答案: 17. 已知向量,,且,则实数x=_____ 参考答案: 【分析】 可求出,根据即可得出,进行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即可求出. 【详解】解: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坐标的减法和数量积的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将向量垂直的条件进行代数转化.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E是AB上一点.已知,CD=4,。 (Ⅰ)若,求证:CE⊥平面PDE; (Ⅱ)当点A到平面PDE的距离为时,求三棱锥A-PDE的侧面积. 参考答案: 考点:立体几何综合 试题解析:(Ⅰ)在Rt△DAE中,,, ∴ 又AB=CD=4,∴BE=3. 在Rt△EBC中,,∴,∴. 又,∴,即CE⊥DE. ∵PD⊥底面ABCD,CE底面ABCD, ∴PD⊥CE. ∴CE⊥平面PDE. (Ⅱ)∵PD⊥底面ABCD,PD平面PDE, ∴平面PDE⊥平面ABCD. 如图,过A作AF⊥DE于F,∴AF⊥平面PDE, ∴AF就是点A到平面PDE的距离,即. 在Rt△DAE中,由AD·AE=AF·DE,得 ,解得AE=2. ∴, , ∵BA⊥AD,BA⊥PD,∴BA⊥平面PAD, ∵PA平面PAD,∴BA⊥PA. 在Rt△PAE中,AE=2,, ∴. ∴三棱锥A-PDE的侧面积.   19. 已知向量=(,),=(cosx,-1)。 (1)当∥时,求2cos2x-sin2x的值; (2)求f(x)=(+)·在[,0]上的值域。 参考答案: (1)∵,∴cosx+sinx=0,∴tanx=-, ∴2cos2x-sin2x=。 (2)∵=,∴f(x)=(+)·=, ∵-≤x≤0,∴-≤≤,∴-1≤≤, ∴-≤f(x)≤,  ∴函数f(x)的值域为。 20. 在中,的对边分别为且成等差数列. (1)求B的值; (2)求的范围. 参考答案: 解:(1)成等差数列, .         由正弦定理得, 代入得,, 即:, . 又在中,. ,  .      (2), .               , .    的范围是 略 21.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满足,且,设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参考答案: (1);(2)详见解析. 【分析】 (1)由题可得:当时,有,结合已知方程作差,可得:,两边除以,再整理得:,可得,问题得解 (2)利用(1)可求得:,通过放缩可得:,由此可得:,结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即可证明原不等式成立。 【详解】(1)∵, ∴当时,有, 两式相减整理得, 则, 即,∴, 当时,,且,则, ∴,满足. ∴. 故数列是首项为3,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即. (2)由(1)知,∴, 则, 当时,,即, ∴. 当时,,上式也成立. 综上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赋值法及化简、整理能力,还考查了构造思想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还考查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考查转化能力及计算能力,属于难题。 22. (本小题满分14分)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A为锐角,已知向量=(1,cos),=(2sin, 1-cos2A),且∥. (1)若a2-c2=b2-mbc,求实数m的值; (2)若a=,求△ABC面积的最大值,以及面积最大时边b,c的大小.      参考答案: 解:(Ⅰ)由得,所以……2分 又角为锐角,                         ……4分 而可变形为                ……5分 即                                     ……6分 (Ⅱ)由(Ⅰ)知,又     ……7分 即                          ……9分 故                            ……11分 当且仅当时的面积有最大值                  ……14分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