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江尾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江尾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能证明某烃分子里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A. 该烃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 该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该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D. 该烃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该烃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 参考答案: D 环烷烃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也是1︰2的,A不正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含有碳碳双键,也可以是碳碳三键,B不正确。C中能说明分子里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是1︰2的,不正确。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2. 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 NH3    B. SO2    C. Cl2    D. H2 参考答案: D 【详解】A. 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以用碱石灰干燥,A不选; B. SO2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不选; C. Cl2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C不选; D. H2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D选; 答案选D。 3.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常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胶体 C.乳浊液 D.悬浊液 参考答案: B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分析】雾属于胶体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纳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1 nm=10﹣9 m,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 【解答】解:因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 故选B. 4. 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2CO3比NaHCO3热稳定性强 B.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 C.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小于NaHCO3 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的大 参考答案: AD 5.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 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 C. 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氧气在b极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故A正确;B.因为a极为负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正确;C.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3价,O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故C错误;D.负极是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且OH-向a极移动参与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故D正确;故选C。 6. 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2按1: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5mol·L-1  B.0.036mol·L-1    C.0.026mol·L-1  D.0.030mol·L-1 参考答案: B 7. 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燃烧匙    B. 蒸发皿    C. 试管    D. 圆底烧瓶 参考答案: D A、燃烧匙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A错误;B、蒸发皿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B错误;C、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C错误;D、圆底烧瓶不能直接进行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8.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A.FeCl2          B.HF          C.Fe3O4        D.CuCl2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氧化剂失去的电子总数一定相等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2X(g)  Y(g)+Z(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     ①X的分解速率与X的生成速率相等   ②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③X、Y、Z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lmolY的同时生成lmolZ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 A 11. 同温同压下,1 mol H2和1 mol O2,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相同,体积不同    B. 分子数相同,质量不同 C. 体积相同,分子数不同    D. 体积相同,原子数不同 参考答案: B 【详解】A、根据n=m/M,1molH2的质量为2g,1molO2的质量为32g,质量不同,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H2和O2的体积相同,故A错误; B、利用n=N/NA,1molH2和1molO2中含有分子数相等,质量不相等,故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体积相同,分子数相同,故C错误; D、1molH2中含有H的物质的量为2mol,1molO2中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2mol,原子数相同,故D正确。 12. 下列物质中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葡萄糖 参考答案: D 略 13.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试判断在100kPa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C.若在等量氧气中充分燃烧,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释放的能量高 D.仅提供1.895 kJ的热能,工业上就能将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参考答案: C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由信息“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石墨能量低,石墨稳定,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错误; B.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低,故B错误; C.燃烧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相同,金刚石能量高,则若在等量氧气中充分燃烧,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释放的能量高,故C正确; D.因工业转化时能量有损失,则仅提供1.895 kJ的热能,工业上不能将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故D错误; 故选C. 14. 在四支试管中,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Fe+2HCl = FeCl2+H2↑,判断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试管 盐酸浓度 温度 铁的状态 ① 0.5 mol·L-1 20 ℃ 块状 ② 0.5 mol·L-1 20 ℃ 粉末状 ③ 1 mol·L-1 35 ℃ 块状 ④ 2 mol·L-1 35 ℃ 粉末状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 D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从选项中选出温度高,浓度大,粉末状的一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选项D中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D。 点睛: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变化规律是解答的关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 15. 下列关于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B. 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大量氯气泄漏时,用饱和食盐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 D.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参考答案: D 【详解】A.实验结束后不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腐蚀下水道、污染环境,故A错误;B.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钠燃烧产物过氧化钠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钠燃烧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用干燥沙土扑盖,故B错误;C.氯气有毒,几乎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但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故C错误;D.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故D正确;故答案为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为探究CO2与过量的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请写出CO2与过量的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预计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是                                。                                      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 (3)甲、乙、丙同学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和安全性存在问题,该方案是 。(填甲、乙或丙) (4)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生成的产物中含有Na2CO3。(简述所用试剂、实验现象和结论。)                                                                                                                                                            参考答案: (1)CO2 + 2NaOH  ===Na2CO3 + H2O    (2分) (2)甲 现象: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的液面下降         原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被压入试管中   选 乙  现象:气球胀大。           原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使气球胀大 选 丙  现象:烧杯内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原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液体压入锥形瓶(现象和原因各2分) (3)甲    (2分) (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