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长淮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长淮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可用于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SO2、SO3均是酸性氧化物 B.除去与水反应,图示转化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工业上利用Cl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漂白粉 D.用CO合成CH3OH进而合成HCHO的两步反应,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参考答案: B 略 2. 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非金属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B.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mX 参考答案: B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性强显负价; B.非金属性强的第一电离能可能小;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解答:解:A.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性强显负价,则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故A正确; B.非金属性强的第一电离能可能小,如非金属性:N<O,第一电离能:N>O,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性,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mX,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明确元素非金属性与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 下列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NH3    B. C2H4    C. Cl2    D. CO2 参考答案: A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小,又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A、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也不与空气反应,故A正确;B、C2H4的密度与空气的很接近,所以不易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Cl2和CO2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4. 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n:n甲=n丙>n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参考答案: B 5. 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试剂是(  ) A.水          B.NaOH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溴水 参考答案: D 6. 已知1 mol白磷(s)转化为1 mol红磷,放出18.39 kJ热量,又知:   P4(白,s)+5O2(g)===2P2O5(s) ΔH1           4P(红,s)+5O2(g)===2P2O5(s) 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C 略 7.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 A 略 8.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参考答案: D 略 9. 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开苯酚、乙醇、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这六种无色液体。它是       (     )    A.溴水    B.FeCl3溶液    C.金属钠     D.CuO 参考答案: B 略 10. 可逆反应aX+2Y(g)  2Z(g)在一定条件下的达到平衡后,t1和t2时各改变某一种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X是固体,则t1时一定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X是气体,则t2时可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C.若X是固体,则t1时可能是增大了X的质量 D.t2时不可能是减小容器压强;若采用了降温措施, 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H<0 参考答案: D 略 11. 某元素的各级电离能(kJ?mol﹣1)分别为740、1 500、7700、10500、13600、18000、21700,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形成的阳离子是(   )        A、X+  B、X2+  C、X3+  D、X4+ 参考答案: B 解:电离能可以定量的比较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电离能越大,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弱;反之金属性越强.  分析该元素的电离能可知,第一二电离能较小,第三电离能从第二电离能1500变为7700剧增,说明该元素容易失去2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形成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 故选:B. 【分析】分析该元素的电离能可知,第三电离能从剧增,说明该元素容易失去2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形成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据此即可解答. 12. 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A.盛待测液的锥形瓶里留有蒸馏水 B.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滴定管在滴定前未将刻度调在“0”,而调在“2.40” D.滴定达终点时,俯视读数 参考答案: AC 13. 25℃时,0.01mol/L的稀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是() A.5×10﹣13mol/L    B.0.01 mol/L    C.1×10﹣7 mol/L    D.1×10﹣12mol/L 参考答案: D 考点:水的电离. 分析:0.01mol/L的盐酸中水电离的H+的浓度和水电离出氢氧离子浓度相等,抓住这一点来解题. 解答:解:0.01mol/L的盐酸中氢氧根离子来自于水的电离,c(OH﹣)==10﹣12mol/L,而溶液中水电离的H+的浓度和水电离出氢氧离子浓度相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PH的计算,和水的电离,学生只要认真分析,抓住水最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等即可.   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利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都为(C6H10O5)n而结构不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化学纤维 参考答案: D 略 15. 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   )                                                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                             B.利用质谱法             C.利用红外光谱法                                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CH2)6N4H+与1mol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的判断是                                     。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偏高 ②无影响 ③B ④当加入最后一滴,溶液有无色变成粉红(或浅红)色,且30s不变色 (2)18.85%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2分)观察下列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I.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II. 乙酸乙酯的制备 (1)反应装置中用到的仪器: A、               B、                (2)乙醇与乙酸制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浓硫酸作用                       。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I.(1)甲基 (1分) (2)羟基(1分) II. (1) A、试管 (1分)  B、酒精灯(1分) (2)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3分) (3)催化剂和吸水剂(2分)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酸,溶解乙醇,冷凝乙酸乙酯蒸气且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利于分层析出。(3分) 略 18. “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C+ ___ KMnO4+6 H2SO4 = ____CO2↑+ ____M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