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移动护理系统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医生移动护理系统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一、 POCT POCT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是体外诊断行业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随着免疫反应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引进,POCT的使用更为便捷,检测和应用的范围更广,从最初检测血糖、妊娠,扩展到监测血凝状态、心肌损伤、酸碱平衡、感染性疾病和治疗药物浓度(TDM);使用的场所,从事故现场、家庭,延伸到了病房、门诊、急诊、监护室、手术室甚至海关、社区保健站、采血站、私人诊所等;应用的领域已从临床扩展到宠物健康、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禁毒、法医等。 目前,国内POCT在不同领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在药物滥用(毒品)检测系列产品、传染病检测系列产品、生殖健康检测系列产品主要本土企业有:奥泰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博拓生物等。跨国企业主要有罗氏(Roche)、丹纳赫(Danaher)、雅培(Abbott)等。 二、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统计,2020年体外诊断领域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中销售额排名第一,销售额673亿美元,占比达到14.1%。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890亿元,相比发达国家市场呈现出的增长放缓、平稳发展态势,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测定试剂盒、防疫物资等产品需求量较大,以生化分析仪、核酸检测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等产品为代表的体外诊断行业营收较高。从2022上半年来看,体外诊断行业整体海外营收占比高达57.98%,其中九安医疗、万孚生物占比分别为98.49%、60.41%。 近年来,不少生物公司开始布局体外诊断,欲分得市场一杯羹。目前体外诊断行业格局以渠道模式和产品模式为主。渠道模式体现在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和其他服务商,目前,国内第三方医检市场被迪安诊断、金域检测、艾迪康、达安基因四家龙头企业占约70%左右。由于医学检验的仪器设备、相关检验人员成本较高,因此,行业介入门槛高。一方面,国内虽然仍有持续的诊断检测需求,但不期而至的集采也使得企业再难复制疫情初期暴富的情形。另一方面,奥密克戎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后,抗原自测产品在海外市场走热,拉动国内企业出口及营收增长。本土企业具备生产优势的低值耗材,以及逐渐崛起的监护仪、医用呼吸机、超声等国产医用医疗设备厂商出口比例均在30%以上。 体外诊断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临床应用贯穿疾病预防、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价、预后评估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维护全民健康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诊断行业正呈现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技术高度集成、高度融合的趋势,已成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数量不断攀升,国家对医疗行业分级诊疗、疾病早预防早诊治相关政策的支持,预计在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IVD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有望迎来新发展 我国体外诊断(IVD)行业表现出强大的供应保障能力以及较高的研发水平,国内相关企业的IVD技术逐步得到市场认可。相信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国产品牌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我国IVD市场的国产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部分细分赛道特别是前沿技术领域,有望迎来质的飞跃。 四、 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共经历产品引进阶段、自主生产阶段以及快速成长阶段。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高,医疗需求将逐渐释放,目前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根据EvaluateMedtech预测,2015-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16.9%,其中2021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907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4.96%。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增速仍将维持在15.0%左右。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在行业发展初期主要以学习、模仿国外产品与技术为主。随着研发持续投入、技术革新,国内体外诊断产业涌现出一大批国内优秀企业,围绕着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临床检测、细菌与微生物检测、POCT快速检测六大细分领域,由代理到自产、由单一产品到产品系列、由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逐渐提高国产产品在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中的份额,进口替代势头初显。现阶段,进口高端品牌依然占据了6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五、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IDF(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糖尿病地图集第10版报告的调查结果,2021年全球共有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平均每10人中有1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6.43亿,到2045年将上升到7.83亿;超过三成的糖尿病成年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糖尿病导致670万人死亡,平均每5秒1人死亡;糖尿病导致至少9660亿美元的卫生支出,这一数字在过去15年中增加了316%;5.41亿成年人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现有医疗手段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加以改善,并辅以监测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血糖监测作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认证的糖尿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为医生调整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调整生活方式以及降低血糖和晚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反映的信息频次及使用方法,《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对5种常用的血糖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既在医疗机构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使患者可以借助血糖仪实现自我血糖监测(SMBG)。指南中还强调了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对Ⅰ、Ⅱ型糖尿病及采用强化或非强化治疗手段的患者监测血糖水平的频次、时点等操作进行了规范。 对于Ⅰ型糖尿病及部分胰岛功能比较欠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更为严重,且多发于40岁以下年龄层、甚至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高频次的血糖监测、严格把控血糖水平的变化对于精准调控药物剂量、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来说至关重要;而对于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尚有存留,一般通过口服药的常规治疗就可达到稳定效果,每周1-2次或更低频次的血糖监控即可满足日常管理的需求。基于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检测频率需求,IDF预计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进行150次自我血糖监测,而对于Ⅰ型患者则要远超这个水平。我国血糖检测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检测频次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我国血糖检测的平均渗透率仅有20%,农村人口中更低、仅1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渗透率高达90%。在检测频次上也有至少两倍的提升空间。 庞大的糖尿病患者基数催生了血糖监测的市场规模。考虑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庞大群体,随着市场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未来我国将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血糖监测渗透率以及使用规范度之间的差距。综合考虑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基数大、检测频次高、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等因素,IDF组织预测,中国血糖监测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12.36亿元,2021至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6.9%。 六、 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趋势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是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与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等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体外诊断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加速行业规范,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鼓励高端设备进口替代、分子诊断技术升级和精准医疗临床应用以及POCT便捷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另一方面医疗器械常态化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服务收费、医保支付改革、严格监管等将成为未来行业政策关注的重点,也将加剧体外诊断行业的竞争格局。 七、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得益于治疗手段的创新、创新标志物的发现,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早筛等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IVD行业稳步发展。众成数科数据显示,全球IVD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566.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68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预计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1302.9亿美元,2019—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 众成数科数据还显示,目前,全球IVD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按照2019年全球IVD市场规模计算,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规模占比超60%,我国占比约为17.6%。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相对成熟,其市场规模整体增速趋缓,而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潜力巨大。2015年,我国IVD市场规模为427.5亿元;2019年,该市场规模达80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2%;预计到2030年,我国IVD市场规模将达到2881.5亿元,在全球市场规模的占比将提升至33%,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IVD产品消费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