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运动,通过A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 m/s,加速度是1 m/s2;物体乙的速度是2 m/s,加速度是-6 m/s2;物体丙的速度是-4 m/s,加速度是2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A点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     B.通过A点前l s时,物体乙最快,甲最慢 C.通过A点后1 s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 AB 2. 已知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其合力大小为6N。若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那么当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90°时,其合力大小应为 A.N                             B.N  C.6N                                D.3N 参考答案: A 3. 如图示①②是两个物体甲、乙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它们的加速度分别是a1、a2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甲的加速度数值比较大 参考答案: D 4. 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参考答案: A 5. 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砝码的质量均为M,M=2kg,(g取10m/s2)滑轮的摩擦可不计,则两个弹簧称的示数T1、T2大小分别为多少(  ) A.20N,40N B.20N,0N C.20N,20N D.40N,40N 参考答案: C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弹簧秤的示数等于弹簧的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弹簧的拉力,从而得出弹簧秤的示数. 【解答】解:分别对物体分析,物体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绳子的拉力等于弹簧的拉力,所以弹簧秤的示数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T1=T2=G,故A、B、D错误; 故选: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3m/s ,2s后的速度大小为5m/s,  则 在这2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 (6分)在真空中两个带等量异种的点电荷,电量均为2×10-8C,相距20cm,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__N。在两者连线的中点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___N/C。 参考答案: 9×10-5,3.6×104 8. 一个物体以v=10m/s的初速度作平抛运动,经s时物体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g取10m/s2)_________. 参考答案: 60o 9. 在某次实验中获得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0、1、2、3、4,每个计数点相对起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由纸带测量数据可知:从起点0到第4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里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cm/s,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差均为         cm,所以小车运动可看作加速度为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22.8   6.0   6.0  10. 质量为3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5s后撤去,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则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水平力F =      N。(取g =10m/s2) 参考答案: 11. 一列车长100m,其前进速度是15m/s,经过一座长140m的桥,总共需要的时间为           s。 参考答案: 16s 12. (填空)右图为某汽车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从图像可知,0-2s加速度大小 为      _m/s2;前6秒通过的总位移为________ m。 参考答案: 3m/s2         24m 13. 如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N.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重13N,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____.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金属—金属 0.25 橡胶—金属 0.30 木头—金属 0.20 皮革—金属 0.28 参考答案:   2.60 、木头—金属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m/s2. 参考答案:     (1). 0.1    (2). 0.25    (3). 0.4 试题分析:(因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C===0.25m/s;运动的加速度为a==0.40m/s2。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名师点睛】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15. (实验)某同学利用图①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②所示.图②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 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1) 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②中可读出|y1-y2|=________m,|y1-y3|=________m,|x1-x2|=__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 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m/s. 参考答案: (1)0.60     1.60    0.60        (2)0.2      3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 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两车在t0时刻相遇.则有: sA=vAt0 sB=vBt+at2+(vB+at)(t0-t) 其中t0=12 s,sA、sB分别为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 sA=sB+s 式中s=84 m 联立解得:t2-2t0t+=0 解得:vA=20 m/s,vB=4 m/s,a=2 m/s2 有:t2-24t+108=0(式中t的单位为s) 解得:t1=6 s,t2=18 s(t2=18 s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17.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平台上抛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并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 m,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53°=0.8,cos53°=0.6)求: (1)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是多少; (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是多少; (3)若斜面顶端高H=20.8 m,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参考答案: (1)小球落到斜面并沿斜面下滑,说明此时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所以vy=v0tan53° 又因v=2gh, 得vy=4 m/s v0=3 m/s. (2)由vy=gt1,得t1=0.4 s, 则s=v0t1=3×0.4 m=1.2 m. 所以小球从离开平台到斜面底端的时间t=t1+t2=2.4 s. 答案 (1)3 m/s(2)1.2 m(3)2.4 s 18. 从离地面80 m的高楼项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 (1)从小球开始下落起,在第1 s内和最后1 s内的位移; (2)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相邻的两层楼所用的时间都是0.3s,已知其中上面楼层高3.5m,求下面楼层的高度。 参考答案: ((1)第1 s内的位移 h1=gt=×10×12 m=5 m               (2分) 由h=gt2,得落地时间ks5u t== s=4 s              (1分) 前3 s内的位移 h3=gt=×10×32 m=45 m            (1分) 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h4=h-h3=80m-45 m=35 m          (1分) (2) △X2-△X1=gt2                    (2分)        △X1=3.5m    则△X2=4.4m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