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十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十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粒子半径:S2->Cl>S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PH3; ③离子还原性:S2->Cl->Br->I-     ④单质氧化性:Cl2>S; ⑤酸性:H2SO4>HClO4              ⑥碱性强弱:KOH>NaOH>Mg(OH)2 A. ① B. 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详解】①Cl、S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S>Cl,故①错误; ②非金属性F>Cl>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②正确; ③非金属性Cl>Br>I>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故③错误; ④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故④正确; ⑤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应为H2SO4<HClO4,故⑤错误; ⑥金属性K>Na>Mg,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⑥正确。 所以上述结论正确的是②④⑥。 故选C。 【点睛】同一周期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仅使用溴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A、苯、四氯化碳     B、乙炔、乙烯     C、乙烷、乙烯     D、苯、酒精 参考答案: B 略 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中含有碳碳双键数为0.3NA B. 0.1mol甲烷和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分子数为0.2NA C. 0.1molCH4与0.1molCl2混合充分光照,生成CH3Cl分子数为0.1 NA D. 0.1molN2和0.3molH2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下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0.2NA 参考答案: B A、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B、甲烷和乙烯分子中氢原子相同,0.1mol甲烷和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分子数为0.2NA,故B正确;C、0.1molCH4与0.1molCl2混合充分光照,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且生成多种卤代烃,生成CH3Cl分子数小于0.1 NA,故C错误;D. 0.1molN2和0.3molH2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下充分反应,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小于0.2NA,故D错误;故选B。 4. 当1 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 ②N2(g)+3H2(g)===2NH3(g) ΔH=-46.2 kJ/mol ③NH3(g)===N2(g)+H2(g) ΔH=+46.2 kJ/mol ④2NH3(g)===N2(g)+3H2(g) ΔH=-92.4 kJ/mol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全部 参考答案: B 略 5. 在含有I一且能使酚酞变红的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Na+、Cu2+、Br一、Cl-          B.AlO2-、K+、NH4+、Na+  C.K+、Na+、NO3-、H+        D.  K+、S2-、SO42-、OH- 参考答案: D 6.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B. C. D. []2- 参考答案: C 【详解】A.HF为共价化合物,H与F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故A正确; B.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故B正确; C.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而题中给出的电子式中碳原子只有两对共用电子对,CO2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两个电子,形成-2价的阴离子,故D正确; 答案选C。 7. 将标准状况下密度为ρ的a L HCl(g)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  B.mol/L C.mol/L  D.mol/L 参考答案: D 解析:根据c===mol/L。   8. 请判断在下列物理变化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葡萄糖在水中的扩散           D.氯化钠晶体溶于水 参考答案: D 略 9. 是γ射线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是60     B.质子数是60     C.中子数是33    D.电子数是27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D.酸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故酸为离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变化不涉及含硫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的是 A. SO2与H2S气体混合产生S沉淀    B. 浓硫酸用做干燥剂 C.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    D. 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参考答案: B A、SO2与H2S气体混合产生S沉淀,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体现氧化、还原性,故A不选;B、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硫的化合价不变,故B正确;C、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体现还原性,故C不选;D、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变质,被氧化为硫酸钠,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体现还原性,故D不选;故选B。 12. 1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A. 2F2+2H2O=4HF+O2           B. AgNO3+NaCl=AgCl↓ +NaNO3 C. 3CO+Fe2O3 2Fe+3CO2    D. MgCl2 (熔融) Mg+Cl2 ↑ 参考答案: C 13. 将20ml  2mol/L 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400ml,稀释后溶液中H+浓度为(     ) A.0.1 mol/L B.0.2 mol/L C.0.05 mol/L D.0.5 mol/L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稀释后溶液中c(H+)= = 0.1 mol/L,A选项正确。 14. 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主族金属元素化合价均不会超过+4 B. 同周期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D.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参考答案: 15.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形成锌-铜原电池    B.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C. 证明酸性:CHCOOH>H2CO3>硅酸    D. 石油的分馏 参考答案: D 分析:A. 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B. 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C. 由于醋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醋酸,醋酸会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的反应,CO2在通入硅酸钠溶液之前,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D.根据馏分温度不同采用蒸馏方法分馏石油,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冷凝管中水流方向采取“下进上出”原则。 详解:A. 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 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故B错误; C. 由于醋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醋酸,醋酸会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的反应,CO2在通入硅酸钠溶液之前,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故C错误; D.根据馏分温度不同采用蒸馏方法分馏石油,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冷凝管中水流方向采取“下进上出”原则,符合操作规范,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 ⑵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 ⑶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        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 (1)丙 (2)使一束光射向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3)①正  ②形成红褐色沉淀(每空2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指针偏转方向 1 Mg   Al 稀盐酸 偏向Al 2 Al   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  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Mg   Al NaOH溶液 偏向Mg 5 Al   Zn 浓硝酸 偏向Al 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 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石墨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4分)实验4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写出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4)解释实验5中电流指针偏向铝的原因。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 略 18. 下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常温常压下,B、E、F、H、I均为气体,F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B、E、I均有刺激性气味,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E在空气中相遇会产生白烟,I为红棕色。A是一种常见的肥料。C、G、K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