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埠头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埠头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 H+(aq)+OH-(aq)=H2O(1);△H=-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C.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参考答案: C 2. 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A.蒸馏                   B.用过量的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C.水洗后分液             D.用过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参考答案: D 3. 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参考答案: B 4.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了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Y、Z、W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半径依次增大 B. 元素X与元素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 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XmY>XmR D. 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强酸 参考答案: C 分析: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为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则Y为O元素;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R为S,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均为24,则Z的原子序数为11,W的原子序数为13符合,即Z为Na,W为Al,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Na,W为Al,R为S,A.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依次减小,故A错误;B.元素X与元素Y形成的化合物H2O2、H2O,故B错误;C.非金属性Y>R,则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故C正解;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硫酸,硫酸为强酸,氢氧化铝为弱酸,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解题关键:把握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的位置来推断元素,难点:分析与应用所学规律性知识推断各元素. 5.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2H++SO42-+Ba2++2OH-=BaSO4↓+2H2O B.氯化铁和铜反应:Fe3++Cu=Fe2++Cu2+ C.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a(OH)2  + CO32-=CaCO3↓+2OH- D.铁和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参考答案: A 6. C(s)+H2O(g)CO(g)+H2(g)反应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①增加C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 C 分析: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定是“增快减慢”,只要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表面积等)改变了,反应速率也一定改变。 详解:①固体物质量的改变,不影响反应速率;②缩小容器的体积,导致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③在体积不变时充入“稀有气体”,尽管容器内总压增大了,但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导致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对反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①③。因此本题答案为C。 7.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苯中混有溴,加入KI 溶液,振荡,用 CCl4 萃取出溴 B. 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 硝基苯中混有浓 HNO3 和浓 H2SO4,将其倒入到 NaOH 溶液中,振荡、静置,分液 D. 乙烯中混有 SO2,将其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洗气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生成碘,加入CCl4,碘、苯与四氯化碳互溶,得到的仍为混合物,A项错误;B.氢气的量不好控制,难以得到纯净物,且反应条件很高,B项错误;C.NaOH溶液和酸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溶液,硝基苯不溶于水,用分液的方法可分离,C项正确;D.乙烯和酸性高猛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影响被提纯的物质,不符合提纯的原则,D项错误;答案选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在解答物质分离、除杂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①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为22.4L B. 1molH2和1molHe中,所含分子数、原子数、质量均相同 C.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D. 体积为8L的O2,其质量可能为8g 参考答案: D A、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态物质的体积为22.4L,A错误;B、1molH2和1molHe中,所含分子数相同,但原子数、质量均不相同,B错误;C、硫酸是二元强酸,盐酸是一元强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C错误;D、满足一定温度和压强时,体积为8L的O2,其质量可能为8g,D正确,答案选D。 点睛:选项D是解答难点和易错点,解答时需要注意气体体积的影响因素受温度和压强影响大,相同体积的气体,温度、压强不同时,物质的量不同。另外也可以根据PV=nRT分析解答。 9. 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   ) A.FeCl2          B.CuCl2           C.HCl              D.FeCl3 参考答案: A 略 10. 实现下列变化,一定要加入其它物质作还原剂的是 A.Na2SO3→Na2SO4                              B.Cl2→NaCl    C.FeCl3→FeCl2                               D.NaHCO3→CO2 参考答案: C 11.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含NA个原子 D.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 NA个电子 参考答案: D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1mol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 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C.依据n=结合氯气为双原子分子结构解答; D.根据Fe3O4中铁为+价来分析. 【解答】解:A.23 g Na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0.5NA个H2分子,故A错误; B.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水,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NA个原子,故C错误; D.Fe3O4中铁为+价,故1mol铁反应失去mol电子,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mol电子,即8NA个,故D正确; 故选:D.   12.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参考答案: B 生成氢气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n(甲)∶n(乙)=5∶6,设甲中产生H25 mol,则乙中产生H26 mol。 甲:2Al+3H2SO4===Al2(SO4)3+3H2↑ 2        3              3 mol 5 mol 5 mol 乙: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2                     3 4 mol   4 mol                 6 mol 甲、乙中加入的铝是等量的,甲中n(H2SO4)和乙中n(NaOH)相等, 故甲中铝过量4 mol-mol=mol,乙中氢氧化钠过量5 mol-4 mol=1 mol。 13. Fe、CuO 、MgSO4溶液、Ba(OH)2溶液 、稀盐酸五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③、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下列关于NO2和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它们都是易溶于水的有色气体    B. 它们都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C. 大气中的NO2和SO2可以形成酸雨    D. 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 参考答案: A 【详解】A、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故A错误; B、NO2和SO2都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B正确; C、SO2溶于水会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易被氧化为硫酸,NO2溶于水会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大气中的NO2和SO2可以形成酸雨,故C正确; D、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因此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3分)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气体溶于635mL水中(水的密度为1 g/cm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