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一零七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第一零七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把500mL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 中c(Na+)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2.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把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 碱性氧化物均是金属氧化物 C. 胶体带电,故可以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         D. 酸性氧化物均可以和水反应 参考答案: B 略 3. 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移动 C.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 参考答案: 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平衡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平衡常数K值一定,温度发生变化,平衡常数K值也发生变化. 【解答】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等. A.K值只与温度有关,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K值不变,但平衡发生移动,所以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故A正确; B.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平衡向右移动,但K值只与温度有关,K值不变,故B正确; C.K值是温度的函数,K值变化,说明温度发生了改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C正确; 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其方程式的计量数增大2倍,K值应为原来的平方,故D错误, 故选D. 4.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 367.0 kJ?mol﹣1(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 C.S(s)+O2(g)═SO2(g);△H=﹣296.8 kJ?mol﹣1(反应热) D.2NO2═O2+2NO;△H=+116.2 kJ?mol﹣1(反应热) 参考答案: C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燃烧热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B、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C、固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放热反应; D、选项中物质聚集状态未标注,物质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 解答:解:A、燃烧热应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0 kJ?mol﹣1(燃烧热),故A错误; B、中和热应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故B错误; C、S(s)+O2(g)═SO2(g);△H=﹣296.8 kJ?mol﹣1(反应热),反应放热,符合熔融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故C正确; D、物质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为标注物质聚集状态,不符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反应热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题目较简单 5.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Ag+、PO、Cl- B.Fe3+、H+、I-、HCO C.K+、Na+、NO、MnO D.Al3+、Mg2+、SO、CO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参考答案: B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专题:压轴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当溶液中氧气浓度越大时电化学腐蚀越严重; B.开关由M改置于N时,Zn为负极,合金被保护; C.气体在Pt上放出; D.MnO2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解:A.图a中,铁棒发生化学腐蚀,靠近底端的部分与氧气接触少,腐蚀程度较轻,故A错误; B、图b中开关由M置于N, Cu﹣Zn作正极,腐蚀速率减小,故B正确;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作负极,腐蚀速率增大,但氢气在Pt上放出,故C错误; D.图d中干电池放电时MnO2发生还原反应,体现锌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及防护,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7.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右图中的①是N2的电子式                                                            B.右图中的②是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53I D.右图中的③是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1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粒子结构的综合考查。A项中H的价电子数为1,N的价电子数为5,S的价电子数为6,故H2S、NH3的价电子总数均为8,而且H2S为V形结构、NH3为三角锥形,属极性分子。B项是常见的18电子粒子,由不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B项正确。C项中CH2Cl2和CCl4均为四面体构型是正确的,但CH2Cl2极性不能抵消,属极性分子。而CCl4为正四面体构型,属非极性分子。D项中1个氘原子含1个中子、1个质子、1个电子,1个16O原子含8个质子、8个中子、8个电子。故1mol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mol,所以D项正确。 高考考点:粒子结构的考查 易错提醒:对H2S、CCl4的空间构型不了解而错选A、D 备考提示:粒子的微观结构,包括化学键、分子构型、微粒数是高考中的热点 9. 下列各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①纯水在25 ℃和80 ℃的PH       ② 1 molNaHSO4和1 mol Na2SO4在熔化状态下的离子数    ③ 25℃时,等体积且PH都等于3的盐酸和A1C13的溶液中,已电离的水分子数 ④Na+和 F-的离子半径      ⑤含1molFeCl3的饱和溶液与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A.② ④   B.只有①   C.①③⑤   D.②⑤ 参考答案: 答案:B 10.   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只看到铜粉逐渐溶解,并无气体逸出。则该盐是 A.KNO3        B.Na2SO4               C.FeSO4     D.Fe2(SO4)3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锌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用纯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应将镀件作阴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与电源正极相连 参考答案: C 略 12. 工业上生产MnO2和Zn的主要反应有:        ①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        ②MnSO4+ZnSO4+2H2OMnO2+Zn+2H2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MnO2和H2SO4都是氧化剂      B.①中析出16 g S时转移l mol电子        C.②中MnSO4发生氧化反应               D.硫酸在该生产中可循环利用 参考答案: A 略 13. 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   A.氯化铵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饱和石灰水 参考答案: A 略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居室装修材料如化纤地毯、三合板、花岗岩等均会释放出污染空气的甲醛气体 B.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有机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C.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晶体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调节溶液的pH可改变它的溶解度 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因此裂化、炭化属于化学变化,风化、老化则属于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 C 略 15. 已知反应:2CH3COCH3(l) 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 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CH3COCH3的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4分)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制FeCl3,可供选择的试剂有:①MnO2  ②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④浓硫酸  ⑤浓盐酸。     (1)按气体流向由左到右排列,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写A~E序号):     接    接    接    接    。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点燃B处酒精灯前必须观察到的现象是        。 (3)A装置烧瓶中反应的方程式是                        C中所放试剂是                     。   (4)停止反应后,还有Fe丝剩余。为检验FeCl3生成,并最终得到FeCl3溶液,某学生设计以下实验步骤: a.                   待B装置玻璃管冷却后,将管中物质用水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 b.                   取少量滤液,滴加KSCN溶液,检验Fe3+; c.                   取少量滤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Cl—。       请指出该实验步骤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说明理由和改进方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参考答案: ( 14分 )   (1)  A  接  E  接  C  接  B  接  D  。  (3分)错一个全扣 (2)黄绿色气体充满玻璃管                       (2分) (3)MnO2 + 4HCl Mn Cl2 + Cl2↑+ 2H2O(2分);  浓硫酸  (1分) (4)溶解物质时,发生反应2Fe3+ + Fe = 3Fe2+,溶质可能为FeCl2或FeCl2与FeCl3的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