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别古庄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别古庄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水平地面上M点的正上方某一高度处,将S1球以初速度v1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在M点右方地面上N点处,将S2球以初速度v2斜向左上方抛出,两球恰在M、N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过程中   A.初速度大小关系为 v1 = v2 B.速度变化量相等 C.水平位移相等 D.都不是匀变速运动 参考答案: B 2.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质量为3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FT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 D.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和2m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FT 参考答案: CD 3. (多选)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mA=3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力不变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D.弹簧的弹力及A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 参考答案: AC 4. 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m,功率为5.0×10-3W的连续激光。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是紫外线 (B)是红外线 (C)光子能量约为1.3×10-18J (D)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 参考答案: D 由于激光波长大于可见光波长,所以该激光器发出的是红外线,选项B正确A错误。由E=hc/λ可得光子能量约为E=6.63×10-34×3×108÷(1.5×10-6)J=1.3×10-19J,选项C错误。光子数约为每秒为n=P/E=3.8×1016个,选项D正确。 5. (单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右端与光滑曲面的底部平滑连接,曲面上的A点距离底部的高度h=0. 45m。一小物体从A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曲面。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v=1m/s,则小物块能回到A点 B. 若v=2m/s,则小物块能回到A点 C. 若v=5m/s,则小物块能回到A点 D. 无论v等于多少,小物块都不能回到A点 参考答案: 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多选)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A、B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其中P点电势最低,且AP>BP,则(  )   A. 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B. 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   C. q1和q2是同种电荷,但不一定是正电荷   D. 负电荷从P点左侧移到P点右侧,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参考答案: : 解:A、在P点,φ﹣x图线切线斜率为零,则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故A正确.     B、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说明q1和q2两点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公式E=k,AP>BP,则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故B正确.     C、A到P的电势降低,从P到B电势升高,则电场线方向A到P,再从P到B,则q1和q2是同种电荷,一定是正电荷.故C错误.     D、负电荷从P点左侧移到P点右侧,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故选AB 7. 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瓶装纯净水已经占领柜台.再严重下去,瓶装纯净空气也会上市.设瓶子的容积为500 mL,空气的摩尔质量M=29×10-3 kg/mol.按标准状况计算,NA=6.0×1023 mol-1,试估算: ①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是         kg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一瓶纯净空气的质量是          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一瓶中约有              个气体分子?(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8.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采取的做法是将带滑轮的长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      (填“挂”或“不挂”)钩码的情况下做        运动; (2)某次实验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x1=30.0mm,x2=36.0mm,x3=42.0mm,x4=48.0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参考答案: (1)不挂(2分);匀速(2分)   (2)0.6(4分) 9. 质点在直线A、B、C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图2),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m/s,经3s到达B点时速度是14m/s,若再经过4s到达C点,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______m/s. 参考答案: 26 10. 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kg。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对它们的平均推力大小为900N,推进器工作了5s,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了0.05m/s,则飞船和空间站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空间站的质量为__________kg。 参考答案:     答案:0.01m/s2  ,8.7×104kg 11. 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合力为F,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 当具有5.0 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5 eV.为了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子的最低能量为     ▲     A.1.5 eV         B.3.5 eV           C.5.0 eV           D.6.5 eV 参考答案:          B  13. 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小物块在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沿动摩擦因数为μ的绝缘水平面以初速度v0开始向左运动,如图所示.物块移动距离S1后停了下来,设此过程中,q不变.去掉磁场后,其他条件不变,物块移动距离S2后停了下来.则 S1 小于 S2 (填大于、小于、等于) 参考答案: 【考点】: 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 【分析】: 物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洛伦兹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向左做减速运动.采用假设法。 : 解:物块带正电,由左手定则可知,受洛伦兹力方向向下,则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大于物块的重力,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根据动能定理,得: ﹣=0﹣…① 若去掉磁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2=μmg, 根据动能定理,得:…② 比较①②得:s1<s2 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应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研究变力情况的能力.在中学阶段,这两个定理,一般用来研究恒力作用情况,本题采用假设法,将变力与恒力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19分) (1)某照明电路出现故障,其电路如题6图1所示,该电路用标称值12V的蓄电池为电源,导线及其接触完好。维修人员使用已调好的多用表直流50V挡检测故障。他将黑表笔接在c点,用红表笔分别探测电路的a、b点。 ①断开开关,红表笔接a点时多用表指示如题6图2所示,读数为      V,说明  正常(选填:蓄电池、保险丝、开关、小灯)。 ②红表笔接b点,断开开关时,表针不偏转,闭合开关后,多用表指示仍然和题6图2相同,可判断发生故障的器件是          。(选填:蓄电池、保险丝、开关、小灯)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P、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到C的距离增加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 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与P点的距离为     cm,该曲线为          (选填:TP或TQ)的曲线。 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       (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为T0=         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 为T0=                        。   参考答案: (1)11.5V(11.2.V~11.8V之间的值均可),蓄电池;小灯。 (2)60(56~64之间的值均可)cm,TP;Q;4.30N(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15. 某同学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来探究一条橡皮筋弹力和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时使用了一条拉伸后粗细会明显变化的橡皮筋. (1)图甲量程为2.5N的弹簧秤的读数为 1.30  N, (2)该同学将实验的数据画在坐标纸,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数据点基本分布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橡皮筋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 B.该橡皮筋形变量越大,越容易拉伸 C.橡皮筋的弹力与伸长量的比值变化可能是橡皮筋横截面(粗细)大小变化引起 D.橡皮筋的弹力与伸长量的比值变化肯定是该同学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参考答案: 考点: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 先得出弹簧秤的每格表示的大小,从而正确地读数读数.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操作步骤是否正确. 解答: 解:(1)弹簧秤每格为0.5N,则读数为1.30N. (2)A、该图的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图线不是倾斜的直线,不能说明橡皮筋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故A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形变量较大时,变化相同的形变量,弹力的变化较小,知橡皮筋形变量越大,越容易拉伸.故B正确. C、伸长量越大,弹簧越容易拉伸,则劲度系数越小,可知橡皮筋的弹力与伸长量的比值变化可能是橡皮筋横截面(粗细)大小变化引起.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1.30,(2)B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弹簧秤的读数方法,注意最小刻度.会根据图线分析出劲度系数的变化,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四.计算题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物块A、B和C,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开始时,三个物块均静止,先让A以一定速度与B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又一起与C碰撞并粘在一起,求前后两次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之比。  参考答案: 3 17.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点。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形轨道与地面相切于D点,D点到B点的距离为x=2.5m,圆弧形轨道的半径R=0.1m。第一次用质量为m1=1.1kg的小物块1将弹簧缓慢压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