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 L,质量为20克,此混合气体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3∶ 7                 B.1∶ 2                 C.4∶ 7              D.3∶ 4 参考答案: D 略 2. 曾传出“塑料王”聚四氟乙烯材料在高温使用时会产生致癌物,“塑料王”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超过其他塑料。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王”与有机玻璃都为合成高分子材料 B.二氟一氯甲烷是一种氟利昂,分子中只含共价键 C.四氟乙烯(CF2=CF2)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聚四氟乙烯中碳原子共直线形成链状分子 参考答案: D 略 3. 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1 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D.10 L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A 参考答案: D 略 4. 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参考答案: A 略 5. 参考答案: A 6.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 === 3Fe2+,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2.5 mol·L-1 参考答案: A 略 7. 己知A(s)+2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下列问题不正确的是(  )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C)?C(D)/C2(B) B.该反应的△H<0 C.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和2mol B,10min后,B为0.5mol时,此时V(正)>V(逆) D.在温度、容积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 B.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A和2mol B,10min后,B为0.5mol时,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x,则                A(s)+2B(g)═C(g)+D(g) 起始量(mol)  10     2        0      0 变化量(mol)  10x    20x      10x    10x 平衡量(mol)  10﹣10x 2﹣20x    10x    10x 平衡常数K==1.0   x=6.7%,所以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2﹣1.34=0.66mol,则B为0.5mol时,此时V(正)<V(逆); D.容积固定,气体质量在变,气体的密度是一个定值,不随时间改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解:A.可逆反应A(s)+2B(g)═C(g)+D(g)的平衡常数k=,故A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B正确; C.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A和2mol B,10min后,B为0.5mol时,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x,则                A(s)+2B(g)═C(g)+D(g) 起始量(mol)  10     2        0      0 变化量(mol)  10x    20x      10x    10x 平衡量(mol)  10﹣10x 2﹣20x    10x    10x 平衡常数K==1.0 x=6.7%,所以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2﹣1.34=0.66mol,则B为0.5mol时,此时V(正)<V(逆)故C错误; D.容积固定,气体质量在变,气体的密度是一个定值,不随时间改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与运用等,难度较大,注意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化学方程式相反时,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1摩尔SO3的体积约为22.4 L   C.常温常压下,11.2 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参考答案: D 略 9. 可逆反应mA(g)+nB(g)xC(g)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1和P2)条件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正反应吸热,m+n>x    B.正反应吸热,m+n>x   C.正反应放热,m+n<x   D.正反应放热,m+n>x 参考答案: D 根据图像随着温度的升高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从第一个图像看出在P1下先达平衡,得P1>P2,还可得到压强大时A的转化率大,说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m+n>x, 1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氢原子的总数为1.2NA B.1molC10H2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32NA        C.在含有NA个醋酸根离子(CH3COO-)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C6H6和C6H6O的混合物中含有6NA个碳原子 参考答案: A 略 11.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 参考答案: C 12.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三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之和为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中,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B.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相互反应的产物是共价化合物 C.三种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中,Z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最稳定 D.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可能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 C 13. (08江南十校)已知一定温度下,X(g)+2Y(g)mZ(g);△H =-akJ/mol(a>0)现有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下,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X和2molY,达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b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2molX和4molY,达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ckJ,且2b < c,则下列各值关系正确的是()       A、a = b    B、2a < c    C、m > 3    D、m < 3 参考答案: 答案:D 14.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参考答案: B 15.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X,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Fe3+)∶n(H+)∶n (X) = 2∶3∶1∶3∶1,则X可能为     (    )        A.Fe2+                    B.Mg2+                   C.Cl-                     D.Ba2+       参考答案: 答案: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6分)某铁矿石样品除含SiO2外,主要成份为铁的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铁矿石进行探究如何实验探究。 (1)探究铁矿石中铁的价态 ①某学生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由此得出该铁矿石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其理由是                                    。 ②请完成下表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实验: 限选试剂:3 mol·L-1H2SO4、3% H2O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 实验操作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用药匙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步骤1中所得的稀硫酸,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A溶液   步骤2:                                                                  若                  ,样品中含+3价的铁元素。 步骤3:                                                                    若                  ,样品中含+2价的铁元素。 (2)探究铁矿石中铁的含量 将2. 25g铁矿石样品经一系列化学处理,制得铁元素全部为Fe2+的待测液250 mL,利用反应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对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①现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要配制0.0150 mol/L K2Cr2O7溶液100mL,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②取25mL待测液进行滴定,平均消耗 K2Cr2O7溶液体积为25.00 mL,则铁矿石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是(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 ③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填写序号)。 a.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滴定管 b.锥形瓶中加入待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c.锥形瓶在滴定过程中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参考答案: (16分)(1)①不合理(1分)。稀HNO3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