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本溪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辽宁省本溪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 1.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 A.荒漠化 B.酸雨 C.温室效应 D.水体富营养化 2.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 )。 A.A>B>C>D>E B.A>B>C>D<E C.A>B<C<D<E D.A<B<C<D<E 3. 草原的优势植物以( )为主。 A.禾本科 B.豆科 C.莎草科 D.菊科 4.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  )。 A.蓝光 B.青光 C.紫光 D.红光 5. 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 A.天气太热 B.呼吸困难 C.散热 D.过于劳累 6. 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n中,N0为 ( ) A.种群初始数量 B.环境容量 C.种群增长率 D.增长时间 7. 暖流将( )的动物带到较冷的地方。 A.喜冷性 B.喜热性 C.喜干性 D.喜湿性 8.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美国 D.俄罗斯 9. 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景观 B.生物圈 C.种群 D.群落 10. 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11. 两种生物之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B.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12. 被绿色植物质体内的色素所吸收,用于光合生产的生理有效辐射是( )。 A.黄绿光和青紫光 B.黄绿光和蓝紫光 C.红橙光和青黄光 D.红橙光和蓝紫光 13. 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 A.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B.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C.研究环境问题发生规律及环境保护的科学 D.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14.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5. 下列关于能量和物质循环正确的说法是( )。 A.能量不断地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环境方向逐级流动 B.生态系统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往返流动 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D.循环”一词意味着这些化学物质可以被永远重复利用 16.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 A.地质大循环 B.生物小循环 C.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D.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17. 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 ) A.光照 B.坡 C.海拔 D.坡度 18. 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 A.捕食 B.竞争 C.食物 D.以上三者都是 19. 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弱的是( )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冻原 20. 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 A.气候因子 B.土壤因子 C.地形因子 D.人为因子 21.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 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22.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气相型的是(  )。 A.磷 B.钾 C.碳 D.铁 23.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  )。 A.地衣群落阶段 B.苔藓群落阶段 C.草本群落阶段 D.木本群落阶段 24.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由于( ),生态系统将会彻底崩溃。 A.断绝了生态系统的物质之一的供应,生态系统就停止了能量利用 B.断绝了生态系统的某些物质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C.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生态系统一定会停止能量利用 D.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25. 下列有关有效积温公式K=N(T-T0)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K是变量 B.K只随N的变化而变化 C.K是常数 D.K与N、T、T0无关 26.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表现在( )。 A.由于温度的影响,蜗牛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B.土壤富含石灰质,云杉的数量会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够阻碍气流,所以能改变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长着矮小的植物 27.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  )。 A.偏途顶极 B.土壤顶极 C.气候顶极 D.地形顶级 28. 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29. 生态效应指的是( )。 A.在空间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那些最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和空间的种,能较好地生长,并在竞争中取胜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C.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通过对种群大小施压,影响种群内个体的适应性,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0.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 A.种群平衡 B.种群暴发 C.生态入侵 D.季节消长 31. 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32.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 )。 A.生理出生率 B.最大出生率 C.实际出生率 D.理论出生率 3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  ) 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 B.火山爆发、台风 C.人的行为 D.雨、雪 34.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  )。 A.内禀增长率 B.瞬时增长率 C.世代增长率 D.周限增长率 35.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为( )。 A.总初级生产量 B.净初级生产量 C.总初级生产力 D.次级生产量 36.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37. ( )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A.个体数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年龄金字塔 38.炎热夏季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的这种适应是(  )。 A.行为适应 B.生理适应 C.结构适应 D.形态适应 39. 下列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 A.乌对筑巢位置的竞争 B.动物对食物的竞争 C.干旱 D.植物对光的竞争 40. 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 A.5%~10% B.1%~2% C.10%~20% D.0.1%~0.2% 41.在相当匀质的环境中,主要资源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由于种群内个体竞争的结果,种群内个体常呈(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随机和集群分布 4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43. 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 A.偏利共生 B.原始合作 C.寄生 D.互利共生 44. 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会导致( ) A.全球气候变暖 B.海平面上升 C.大气中CO2浓度降低 D.冰川融化 45.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 A.内因性演替 B.快速演替 C.次生演替 D.外因性演替 46.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4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组成成分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土壤 48.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49.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50.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经常在简单的食物链上引入新的环节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和利用。蜜蜂引进农田,用花粉生产王浆、蜂蜜等产品,这种做法属于引入( )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二、填空题(20题) 5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__________。 52.指数增长又叫______。 53.按干扰的来源,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54. 群落外貌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______和结构。 55. 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______。 56. 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______。 57. 由于某种原因,种群进入新地区后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称为______。 58.生态位的数量特征主要是______和生态位重叠。 59.群落演替以稳定的______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60. 排放到大气中的SO2的增加,加剧空气污染,也是导致______产生的重要原因。 61. 地球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______。 62.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关系是长期( )的结果。 63.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______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64. 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 65. 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 66.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是指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______。 6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____________和人为凼于。 68.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和______。 69.各种因子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是生态因子__________规律。 70.栽培作物没有自然植被茂密,不能覆盖全部土地表面。特别是当农作物收割之后,土壤直接暴露在风雨的冲击之下,细小的土壤颗粒会随风飞散,随水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逐渐变得不适于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三、判断题(10题) 71. 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 A.正确 B.错误 72. 海拔升高与纬度增加对生物栖息地温度的影响通常是相似的。( ) A.正确 B.错误 73. 温度年较差(年变幅)是一年中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差值。 [ ] A.正确 B.错误 74. 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分和土壤。( ) A.正确 B.错误 75. 76. 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A.正确 B.错误 77.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是位于中非的热带雨林。 [ ] A.正确 B.错误 78.植物对昼夜温度交替变化的反应称为物候节律。(  ) 79.附生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